肇庆高新区园林树种规划研究

时间:2022-09-28 01:23:57

肇庆高新区园林树种规划研究

摘要:对肇庆高新区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园林树种初步规划的原则,探讨了高新区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及一般树种初步规划方案的问题。为园林绿化树种设计中,利用植物种类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工业新城绿地景观和适宜创业与生活居住的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树种;初步规划;肇庆高新区;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09803

1 引言

肇庆高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北江与绥江交汇处,处在肇庆地东缘。处于东经112°47′~112°52′和北纬23°15′~23°24′的范围内。地势北高南低,面积为98km2,历史上曾是北江和绥江的天然泛洪区,属于华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肇庆高新区”是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简称,是一个新型的工业区。森林绿地植物对大气污染起到不可忽略的防护作用,许多植物树木不但对工业放出的有毒物质有一定抗性,还能通过枝、叶吸收有毒物质。

但高新区现有绿化总体水平不高,园林景观单一、园林植物种类不丰富,与珠三角地区的园林景观相差堪远。为缩小这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物种运用及其效果的距离,使高新区形成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园林生态城市,在往后的绿化造景中,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各式各样的植物种类。园林树种规划关系到绿化建设的成败,绿化成效的快慢,绿化质量的高低,绿化效应的发挥等问题。经过对高新区植被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制定园林树种初步规划。

2 树种规划原则

2.1 适地适树

充分考虑高新区的各种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地理位置、自然和人工植被研究树种的生理和生态特性,合理选用适合本区自然气候条件的树种,形成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使物种在最佳的条件下长势最好,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2.2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乡土树种或称本地树种(native trees),是指某一地区内原先就有自然分布生长,而不是从其它地区迁移或引入的物种[2]。初步统计,在华南园林绿化中已见应用的乡土树种有维管植物65科210种(含20变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乡土树种82科282种(含4变种),共计104科492种(含24变种)[2],其中如苏铁(Cycas revoluta)、圆柏(Adbina chinensis)、含笑(Michelia figo)、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蒲桃(Syzygium cumini)、苹婆(Sterculia nobilis)、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榕树(Ficus microcarpa)、黄葛榕(Ficus vierns)、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米兰(Aglaia duperream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猫尾木(Markhamia canda-felin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棕竹(Rhapis excelsa(Thunb.))和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等。充分利用乡土树种,积极开发野生植物资源,加强外来树种的引种工作。乡土树种经过长期的适应过程,已经成为改善高新区物种多样性的本底树种,而那些树形优美,社会效益显著的外来树种,其中如白兰花(Michelia alba)、大花紫薇(Lagerstrormia speciosa)、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凤凰木(Pelonix regia)、非洲楝(Kaya senegalensis)等对改善高新区的景观环境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对外来引进树种,要采取“改树适地”或“改地适树”的措施,进行栽培适应,以丰富高新区的植物种类。

2.3 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和美观

将植物的生态效益作为衡量树种选择重要尺度,要优先考虑具有抗污染、吸有污染的空气、防吸尘、保湿等对保护高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的树种,对SO2、HF、Cl2、HCl具有较强抗性或吸收能力的树种如高山榕(Fucus altissima)、印度橡胶榕(Ficus elastic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 A.Cunn.ex Benth.)、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石栗(Eleurites moluccana)、乌桕(Sapium sebiferum)、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盆架子(Winchia calophylla)、夹竹桃(Nerium indicum)、鸡蛋花(Plumeria acutifolia)、银铧(Grevillea robusta)、黄皮(Clausena lansium)、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nn)、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a)、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散尾葵(Dypsis lucubensis)、假槟榔(Archoneophoenix alexandrae)、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米兰(Aglaia odorata)、朴树(Celtis sinesis Per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Thunb.) Ait.)、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竹柏(Podocarpus magi)、龙柏(Sabina chinensis cv.Kaizuca cheng)等。

2.4 建造物种多样的复合系统

注重不同层次的乔灌花草的搭配,提高单位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生物量和绿量,使系统的能流、物流畅通,景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3 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规划

基调树种指各类园林绿地中应用频率高,使用数量大,能形成全城统一基调的树种[4]。高新区的绿化基调树种要充分表现南亚热带新工业区域植被特色、能成为城市景观标志的树种。它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对城市的生态和审美影响大、容易栽培繁殖、受人喜爱的特点。

3.1 桑科

榕树(Ficus microcarpa)为常绿大乔木,对SO2、HF、Cl2、HCl等有毒气体具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生长速度中至见快,耐热、怕旱、耐湿、耐瘠、耐阴、耐风、抗污染、耐剪、易移植、寿命长。树性强健,绿荫蔽天,维护性低,可作为行道树、园景树、防火树、防风树、绿篱树或修剪造型。

3.2 樟科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常绿大乔木,对SO2、Cl2等有毒气体具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生长速度中等,耐热、不耐旱、半耐荫、耐湿、抗风、抗污染、寿命长。树冠苍翠,枝干具香味,可作为高级行道树,园景树、添景树、遮荫树、林浴树。各式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绿化。并具防噪音、吸灰尘的功能,果实可诱鸟。

3.3 木兰科

白兰花(Michelia alba)为常绿乔木,对SO2有毒气体具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主干直立,叶色翠绿,树冠锥形。主要花期在4~8月,花乳白色,清香扑鼻。生长速度较快,耐热、不耐寒、不耐阴、耐旱、耐剪、寿命长。可作为高级的行道树,园景树、遮荫树。

3.4 桃金娘科

蒲桃(Syzygium jambos (L.) Alston)为常绿乔木,对SO2、Cl2等有毒气体具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春夏间为开花期,夏末至秋初为结果期。分枝多,分枝广展,树冠广阔,叶色浓绿,开花期,绿叶白花,素洁淡雅。宜为湖边、溪边、绿地等的风景树和绿荫树。喜光,喜高温多湿气候,抗风力强,喜水湿,不耐干旱。

4 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规划

骨干树种即主调树种,它要自始至终贯穿整个风景序列,能表现地方特色和城市风貌的种类[4]。适应于不同类型绿地的生境条件、具有优异的特点和发展前景、使用量大,能构成不同的植被景观,丰富城市美化效果的观赏树种。它们广泛运用于对城市影响最大的道路、广场、公园的中心点、边界等(表1)。

5 园林绿化的一般树种规划

一般树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和草、木本地被适合种植到高新区的树种,使城市园林树木景观丰富多彩。在各绿地类型中,充分利用观花、果、冠、叶、枝、杆、气味等多种观赏及感官性的树种,按一定的乔、灌、草的比例,塑造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空间多变的景观,以体现地方景观特征。其中观花果的有白兰、广玉兰、羊蹄甲类、大叶紫薇、小叶紫薇、凤凰木、木棉、火焰木、大红花、马缨丹、美人蕉、腊肠树、菜豆树、石榴等。

一般树种的地被植物及攀援植物具有生长迅速,蔓延快的特性,形成规模的地被植物可以增加地表湿度,减少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控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从而改变局部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对于水蒸发量大,水源不足,水土流失的高新区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攀援植物树种有炮仗花(Pyrostegiaignea)、勒杜鹃(Boungainvillea buttiana)、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鸡蛋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蒜香藤(Pseudocalymma alliaceum(Lam.)Sandwith)、薜荔(Ficus pumila Linn.)、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珊瑚藤(Antigonon leptopus Hook.& Arn.)、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爬墙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等。

2012年4月绿 色 科 技第4期6 树种配置技术指标与绿化苗木培育规划

恰当的绿化树种配置的种植数量比例关系,有利于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景观效益和指导苗木生产。根据高新区的自然条件,规划应用树种建议乔灌比为6∶4,常绿和落叶树种比例宜为9∶1。

规划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苗圃基地,有计划地优选培育绿化应用树种,并使苗木自给率达到80%以上,逐步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在推广乡土树种和保护珍惜濒危树种的同时,引种驯化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品种,提高物种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王绍增.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陈定如,古炎坤,李秉滔.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探讨(一)[J].广东园林,2006,28(2):35~42.

[3] 李 博,任文伟,彭容豪.越过边界的物种:全球化下的生物入侵[J].生命世界,2004,4(178):60~63.

[4] 庄雪影.园林树木学(华南本)[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 候宽昭.广东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6] 郭成源.园林设计树种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 张天麟.园林树木1200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杭州余杭双溪禅.茶商业步行街改造设计分析 下一篇:秦岭森林景观研究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