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大学新生就业观念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09-28 01:00:41

80、90后大学新生就业观念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80、90后的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的就业竞争和社会竞争,为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对07级大学新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与研究,以更好地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关键词:新生;就业观念;调查与研究

调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共发出600份,收回517份,回收率86.16%,其中有效问卷507份,占回收问卷的98.06%。被调查的对象中,非师范生占89.22%,师范生占10.78%。从科类看,文科占33.3%,理科占56.6%,艺术占10.l%;从性别看,男生占42.19%,女生占57.81%。

一、大学新生所体现出的就业观念

1、对薪水的期望值较为客观、理性。

在“期望自己毕业时第一份工作的起薪”问题的回答中,只有27%的学生认为2000元以上才是心中所想的起薪点,58%的学生认为1000―2000元是心中所想的起薪点,期望值比人们想像中要低。其中35%的男生选择2000―3000元,而女生只有24%。有66%的女生选择1000―2000元,可见女生期望值普遍较低,男生期望值则较高。而从生源地分析新生对该问题的回答,粤东和珠三角两地的学生对起薪点的要求普遍认同1000―2000元,显现较为理性特点。

另外,各专业的新生对起薪点的选择有较大的不同,汽车技术与维修、营销专业的新生期望值较高,而师范类专业的新生对起薪点普遍要求不高,可见不同专业对期望值亦大不一样。

2、择业地域面较窄。

在择业区域调查中,在发达大城市、中小城市、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的三个选择中,学生选择比例差别不大。但在选择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四个就业地区时,65%选择了珠三角,选择第二位则是回家乡工作。可见回生源地工作渐渐地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3、创业意识较为强烈。

在选择就业单位性质调查中,选择国企就业仍然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选择,而选择外资企业亦颇受青睐,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5.6%,与选择民营企业的同学占18.4%相当。在是否愿意到基层工作问题的回答中,18.4%的同学表示毕业后愿意到基层工作,并且认为这是创业的基础,62.3%的同学则表示无所谓。这都说明了创业的观念正慢慢被同学们所接受,正逐步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从文科生和理科生对就业单位性质选择比较来看,选择创业的理科生,仅次于选择国有企业,可以认为选择创业的理科生多于文科生。

4、普遍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

40.5%的同学认为先就业,50.1%的认为应该视当时情况而定,这说明处于犹豫不决的那部分同学,我们通过就业指导,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5、择业标准既重工作待遇,也重工作前景。

在选择职业标准时,我们设计了“稳定性”“福利”“单位前景”“深造机会”等10个选项,每个选项又设计了五种程度供同学们选择。43.7%的同学认为稳定性最重要或比较重要;而选择月薪时,只有14.9%的认为月薪最重要,大多数同学认为,深造机会是选择职业时的重要标准,在具有挑战性、工作有趣、能发挥能力与个性、社会需要与贡献,选择最重要或比较重要占多数,而轻松性方面,大部分人选择了一般重要。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80、90后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更加有意识,更加理性,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展现个性。在择业观上既重工作待遇,把它作为个人发展必备的物质的基础,同时更重视工作前景,目光更长远。

二、解决新生就业观念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提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从我国教育体制上看,就业指导工作至少要提前到高中阶段,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在这个阶段作出人生中一大抉择:继续深造或工作。无论是选择深造或工作,这个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显得十分重要。就业指导可以帮助选择深造的学生选择到合适自己的专业志愿,而对于准备工作的学生,就业指导可以帮助他们选择到适合的职业和解决今后遇到的就业问题。到了大学这个阶段,已经到了最后有机会可以接受系统性就业指导的时候,所以大学的就业指导应该由入学就开始进行,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让就业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2、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比例,高度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才发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今后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提出,21世纪将有50%的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而这个比例目前在我国还相当低。我们要注重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培养与训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加强专业建设,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结构。当代大学生不应只是求职者,更应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业者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当代学生每天接收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市场的变化亦越来越快。学校进行就业指导时,所列举的例子,必须与时俱进,使就业指导与社会、市场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认同感。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不仅要这样做,而且还应通过全校全员的努力,从对专业课教学、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发创新、强化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提高就业指导效果。另外,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所表现出的就业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显得十分必要。

4、建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渠道。

流畅有效的沟通渠道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择业、提高就业诚信,更加可以帮助用人单位找到合用的人才。另外,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与用人单位联系不多,这样就导致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这样做并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甚至相差甚远。而建立一种基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80、90后大学新生就业观念调查打破了人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等传统错误观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就业的理解与认识上升到了从所未有的高度,是以往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当代大学生对薪酬理性而不执着,对职业生涯规划充满期待,对创业充满激情。

上一篇:浅述电力集抄系统对推进营销信息化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两种无机酸酸性强弱的判别新方法及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