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大棚育苗技术分析

时间:2022-09-28 11:21:37

樟子松大棚育苗技术分析

摘要文章针对樟子松大棚育苗技术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樟子松大棚育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旨在更进一步的提升樟子松育苗技术的发展,以供广大育苗工作者参考和应用。

关键词樟子松;大棚育苗;技术研究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又称海拉尔松,为松科常绿乔木,是优良的荒山荒地和防风固沙造林树种。针对恶劣气候下的樟子松育苗技术,提高出苗和存活率,是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基于多年的育苗实践经验,针对种子处理、播种和幼苗养护等环节进行了详细总结。

1育苗大棚内环境因子控制优势

大棚在早春低温季节具有明显的保温效果。在尚志地区,5月以前,可保持棚内日平均15~24℃之间,较棚外提高3~4℃,最高可达6℃。塑料大棚在4月密闭期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70%~90%,较棚外高出10~30个百分点,而且变幅较小。棚内温度明显增高,湿度均衡,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5—6月上旬随着气温的上升,揭棚通气,棚内外温湿度逐渐接近。另外,早春遭遇极端天气时,可通过热风加温,暖风炉、柴草烟雾等进行棚内加温,保护幼苗。

2大棚的建造技术要求

大棚以东西为延长向设置为好。建造大棚时,立柱要埋设牢固,骨架互相连接,以形成坚固的整体。骨架表面与塑料薄膜接触的地方不要留有棱角,以免磨损薄膜。一般选用透光性好、保温性强的塑料薄膜。在需要加温的条件下要选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保温效果比聚乙稀薄膜为好。用有空气间隔的双层薄膜覆盖,热量损失少,保温效果更好。薄膜厚度以0.1~0.15mm、幅宽1.4~2m为宜。播种前10~15d扣棚。覆盖薄膜时,薄膜上部每距0.5~1m,横向、纵向各拉尼龙绳或铁线一条,使薄膜固定,以增强抗风能力。

3棚内规划与作业准备

3.1棚内规划

棚内苗床、道路、灌溉设施规划以便于操作管理为原则。因大棚面积有限应尽量减少非生产性面积,提高棚内土地的利用率。主道顺大棚延长向设置,并与大棚两端的门相通,副道与主道垂直,主道宽度以50~60cm,副道宽度30~40cm为宜。排、灌尽量采取管道方式,可与道路结合规划设置。一般采用低床作业,步道高出床面10~15cm,苗床方向与主道垂直,床宽1~1.2m,床长依棚宽度而定。

3.2整地

育苗前要进行整地,深翻土地,以20~30cm为宜,翻后要把土块耙碎,地面耙平,并把土壤中草根、残茬切碎或耙出。为提高土壤肥力,育苗地应施足底肥,要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667m2施用约1万kg。

4育苗

4.1种子处理

播种前5~7d,用温水浸种进行催芽。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60℃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到种子有50%裂口时播种。

4.2播种

因塑料大棚具有增温作用,相比于露地育苗适当提早播种,在有加温设置的条件下春季可在3月上旬,秋季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可采用容器播种和低床播种。播种后覆土,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大小的1倍左右,以覆沙壤土为宜。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在播种前苗床已浇透底水的情况下,播种后可适量少浇水,保持表层土壤湿润即可。

4.3苗期管理

4.3.1温度控制大棚内,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温度明显增高,加之夜薄膜的保温作用,棚内温度始终要比棚外高。而苗木生长期间,最适生长温度是25~30℃,因此,棚内温度高低要进行人为调控,特别是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遇极端低温天气,要通过暖风炉或释放柴草烟进行加温。4.3.2水肥管理大棚内温度高,蒸发量大,幼苗生长迅速,需水量比露地育苗多,要根据天气和苗床土壤干湿情况适时、适量喷水。樟子松1~2年生苗在生长期必须供给足够水分,苗木才能健壮的生长。播种前苗床要浇透底水,播种后至幼苗出齐前,表土必须保持湿润防止芽干,造成缺苗短空。每1~2d浇水一次,一般在10:00—12:00进行,每次浇水2.5~3.5kgm-2。幼苗出齐后应少浇勤浇水,每日1~2次,苗木速生期应适当增加浇洒水量,减少浇水次数,每隔1~2d浇一次水。但浇水不宜过多,以免温度高、湿度大感染立枯病。大棚育苗土壤肥力较高,养分充足,苗期可适当追肥,生长前期追施氮、磷肥,后期追施磷、钾肥。4.3.3中耕除草预防杂草危害,要采取“除早、除小、除了”“人工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的原则,大棚樟子松育苗可以采用化学除草技术,在播种后出苗前每667m2用24%乙氧氟草醚乳油20~30mL,用清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苗床表面,可有效防除苗地杂草。在树苗顶壳出土,种壳脱落前,幼苗出齐后可再喷洒一次混合除草剂,也可分别施用,可完全消灭杂草,而且对幼苗无药害,比较安全。4.3.4间苗幼苗出齐后,结合松土适量间苗,间苗应早疏早定,间密补稀。樟子松幼苗,适于密生,幼苗期适量间除双株苗、过密的簇生苗、生长细弱的病虫害苗,间苗一定要出齐后一次定苗。间苗后及时浇一次透水,防苗根透风伤苗。4.3.5通风换气,调节温度、湿度当棚外气温低于10℃时,白天打开门、窗,适量通风换气,晚间关闭。棚外气温达20~25℃时,晚上打开门,早晨太阳出来后再打开部分边窗和天窗。当气温升高到30℃时,要卷起大棚周边薄膜至1m高,门、窗全部打开。当气温降到20℃左右时,放下卷起的周围薄膜,关闭部分窗口。6月以后将周围薄膜卷起放底风,打开全部门、窗,以利通风降温。在阴雨天可只开门和部分边窗、天窗,大风天要关闭门、窗。以防大风将棚膜撕裂。通风换气要先小后大,即先开天窗,后开边窗。晴天多通风,阴天少通风。有风天换气时间可短,无风天可适当延长。棚内外温差越大,通风换气效果越好。4.3.6撤棚及炼苗为增强棚内苗木的抗性及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要及时撤棚,并注意撤棚前的炼苗过程。即先撤掉上部薄膜的1/4~1/2,以后逐渐撤膜。撤膜过早,对苗木生长不利,甚至造成苗木死亡。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严格对种子及土壤消毒,注意通风换气等环节,基本可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生产实践表明,化学药剂防治立枯病,不如调节棚内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等措施效果好。化学防治:30%苏化911粉,每667m2用药量0.75kg作药土,撒在苗床面上,或每667m2用30%苏化911乳油720mL加水250~500kg;或用新吉尔灭1∶5000倍液喷洒,施药10~30min后,喷清水1次,洗掉叶上药液,免去药害;也可用1∶800倍的甲基立枯灵喷洒,每6~8d喷1次,根据病害情况喷2~4次。在发病前可用1∶100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5.2虫害防治

苗圃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均为杂食性,危害各种树苗的根部或嫩茎,常造成严重缺苗。应采取以农业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法,抓住整地、播种的关键时期和春秋两季危害严重期,开展重点防治。[3]化学防治:(1)整地播种期: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入15%毒辛颗粒剂1~1.5kg,可杀死地下害虫。(2)苗木出土后:用90%敌百虫晶体、水、豆饼,以1∶10∶1000的比例混合,傍晚撒于圃地,可以毒杀地老虎幼虫。在害虫成虫盛发期,可用苦参烟碱乳油、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灭幼脲、吡虫啉、速灭威等进行喷杀。

参考文献:

[1]邢铭香,陈钦华.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营养袋育苗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3(1):247

[2]吴彦,张秀琴.大棚育苗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29

[3]梁仰贞.林木苗圃主要地下害虫的防治[J].致富天地,2007(12):28

作者:杨凤玲 单位: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

上一篇:柳杉育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