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3例药物预防

时间:2022-09-28 10:45:32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3例药物预防

摘要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预防效果。方法:对住院经急诊内镜1~2次确诊的43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服药2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预防组2年的复发率30.23%,死亡率16.28%,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得安、泰美尼克片、麦滋林-s颗粒三联对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经济实惠。

关键词 肝硬化 出血 药物预防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底,我院住院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65例, 其中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119例。有62例采取药物预防,其中中断治疗者13例,有6例因其他并发症已去世。正规服药2年的43例中,肝炎后肝硬化27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其他不明原因的肝硬化10例。其中行切脾加断流术的9例,套扎术后的7例。肝功能损害程度按child-puph分级法,A级8例,B级26例,C级9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8~6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以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方法:均以呕血和(或)黑便收住院,入院后12~24小时内在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急诊内镜检查。检查结果由2人以上判断证实为肝硬化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经过积极的常规止血、抑酸、降低门脉压、保肝等处理。止血后3~5天(未再呕血和黑便或未解大便),给予心得安10mg/日,每3天根据心率、血压增加10mg,直至休息时心率降至原有心率的75%,但不低于50次/分,而且无明显血压降低,为日常服用量;泰美尼克片20~40mg/日顿服;麦滋林-s颗粒0.67g(1包),3次/日。以上3种药物长期服用。观察2年内复发出血次数及因出血而死亡者。

注:服心得安半年以上者,需撤药时必须缓慢进行,以每4~7天间隔逐步递减量为好,以防出现“β阻滞剂撤除综合征”而发生门脉压剧增所致的食管曲张静脉出血或致命性心律失常。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两组出血情况:预防组肝功能A级有2/8例出血,B级有8/26例出血,C级有3/9例出血,2年累积出血发生率30.23%。对照组出血情况分别为4/12、19/32、7/13,2年累积出血发生率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因出血而死亡的情况:预防组因出血而死亡的肝功能A级无1例、B级5例、C级2例,2年死亡率为16.28%。对照组分别为2/12、13/32、6/13,2年死亡率为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治疗费用的比较:预防组每年每人花费4128元,对照组每次出血花费平均8000~12 000元,1年内大多有多次出血。对照组费用明显高于预防组。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40%~45%由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1]。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必要条件,但反映门静脉高压程度的指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以及肝硬化child-puph分级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2]。

心得安一方面阻滞内脏血管床的β2受体,使与之抗衡的α受体相对兴奋,引起内脏血管收缩,使门脉血流量减少;另一方面阻滞心脏β1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与房室传导,循环血流量减少,进而使门脉血流量减少,两者均可使门脉压力降低。同时心得安特别作用于门脉侧枝循环,降低奇静脉血流量,进一步降低曲张静脉压力。

泰美尼克(潘托拉唑)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它作用于酸分泌的最后阶段,抑制了质子泵以及氢离子换钾离子的功能。20mg1次口服可使胃内pH>5维持18小时,并且连续口服3天以后抑酸作用持续增长。胃pH值变化与凝血高度相关[3]。PPI通过有效的抑制胃酸,提高胃内pH值,给血小板凝聚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也可阻止已形成的血栓和凝血块被消化溶解而致再度出血。

麦滋林-s颗粒具有抗溃疡作用的氨基酸,它参与氨基己糖、黏多糖和黏蛋白的合成;同时抑制组胺的释放,并刺激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的形成。因此它有利于溃疡组织的再生、修复和保护使用,并预防溃疡的复发。

本组结果表明:心得安、泰美尼克及麦滋林-s三者联合使用,预防肝硬化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与对照组相比,累积出血发生率及因出血引起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两组中比较有显著性)。这种疗法既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同时升高了胃内pH值,增强了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从多方面预防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且大幅度降低了病人费用。

注:本统计未将肝硬化因其他并发症而死亡的收入其中,如果考虑总的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参考文献

1毛关国.门脉高压性胃病82例胃镜分析.中华医药杂志,2004,(1).

2宗晔,赵河英,吴咏冬,张澎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因素的研究.胃肠病学,2006,(5):300.3李兆申.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中华医学继续教育杂志,2005,(3).

上一篇: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与安全... 下一篇: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