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8 10:29:18

对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难点。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相关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多加诵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基础知识拓展,从趣味教学以及鼓励自主学习的角度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文章的情感氛围。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

关于“文言文”版块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古人思想文化的结晶,文言文往往蕴涵丰富哲理,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高考中与文言文相关的题目总分值也在20分以上,由此可见文言文板块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相关的文言文章还呈现数量大、篇幅长、题材丰富的特点,这便给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考验。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注重文章诵读、注重基础知识的拓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及营造情感氛围这四个层面出发,简要探讨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多加诵读

文言文向来以韵律著称,引导学生对其多加朗诵,可以呈现出文言文的精髓,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中,相关的辞赋骈文诸如《滕王阁序》《离骚》《赤壁赋》《将进酒》等,适用于学生诵读。以《将进酒》为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李白悲愤抗争、自信狂放的情感虽已在字符中呈现,但想要使得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情感,还在于教师引导其进行正确诵读,通过自己的口舌,去感知诗人内心的情感。

当然,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诵读”,并非真正的诵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真正意义的文言文诵读,还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之前,不能忽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是可以为其设置任务。比如,学生在诵读文言文《陈情表》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文中作者所陈何“情”?为何要学陈情?陈情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此,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诵读,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生读硬背。

二、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拓展

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是教师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文言文常识的总结。

这类知识拓展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途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向学生推介《说文解字》《中华成语典故》等相关书籍,使其对古文词句有更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对于文言文中的部分文学常识,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加以介绍,典型如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左迁”和“右迁”,前者表示官职降级,后者表示官职升迁;此外还有“拜”“除”“擢”“牵”等字,皆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对其加以系统的归纳和介绍,以减少学生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扮演着“翻译官”与“记录员”的角色。这种单向讲授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相关语文老师应该转变以往以自我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精彩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文言文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文学性和故事性,相关文章背后更是充斥着大量的背景故事和典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加以介绍,可以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勃作完序后随即离去,阁中众人发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X’自留”一句中少了一个字。于是众人纷纷揣测,有人说该填“水”字,有人道填‘独’字,却都觉得不够到位,于是当地都督遣人快马追上王勃,讨要该字,王勃的随从向来者说道:“主人一字千金,不能多写了”。当地都督果真携带千金,亲率一众文人前往,请王勃补全该字,王勃故作惊讶:“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众人诧异:“那不是个‘空’字吗?”,王勃说道:“对,就是‘空’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众人恍然大悟,遂有了“一字千金”之典故。如此故事虽然戏剧,但对调动学生兴趣大有裨益,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文中“空”字的妙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二)鼓励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心智,鼓励其在文言文板块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具备较大的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由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辅资料和发达的网络技术,对相关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文章脉络进行自我学习和梳理,当然,在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必要的总结和点拨,针对文章的重难点词句、思路章法以及作者情感进行剖析,解决学生疑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文章的情感氛围

在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选择将基础词句的翻译和解读作为绝对的教学重点,把文章背后的人文情感放在了次要位置。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要传递出的人文情感。

多数的文言文章,都寄托了浓郁的作者个人情怀和历史情怀,教师应当营造出相应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的感知。比如,在对《滕王阁序》进行阅读指导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放映“滕王阁”与赣江之水的视频,佐以相关的经典朗诵与配乐,使学生在整体的课堂氛围中体味作者心境,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板块,“文言文”既有同常规语文知识相近的要素,也有着自身的独特内涵。关于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诸多语文知识板块的共通之处,而引导学生多加诵读、拓展基础知识的积累渠道以及课堂情感氛围的构建,则是文言文教学的“不二策略”。当然,想要实现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深度建构,相关教师还需要对其加以不懈的探索和创新,不为传统的“应试”目的所束缚,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感知能力进行全面的关注和培养。

上一篇:初探孙为民的艺术风格 下一篇:戏曲进校园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