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差盆地南部某铀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时间:2022-09-28 09:43:55

[摘要]本文研究了矿床热液活动与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着重讨论了EW向F1构造与NNE向构造组对铀矿体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构造成矿模型:成矿前期区域挤压作用,为成矿热液活动提供最理想屏蔽条件;在成矿期构造张开,铀从热液中沉淀出来。通过模型的建立,对矿床的找矿前景及方向做了粗浅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字]铀矿床 构造控矿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84-1

仁差盆地区域上位于南岭东端与武夷山南端交汇处,呈NNE向,盆地向北延伸至福建省,在粤东北出露面积约200km2。铀矿床位于仁(居)差(干)断陷盆地南部,属火山岩型铀矿床。区内地层单一,岩浆活动频繁,火山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根据目前地质勘探程度,该矿床受构造作用影响明显,属典型的构造控矿。

1 区域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

盆地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次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以NNE向为主,次为EW向和NWW 向。 NNE 向的鹧鸪隆断裂、猪麻坝断裂是盆地的主要控盆控岩构造,它控制了盆地的形成。鹧鸪隆断裂构造的这种体制变革与铀成矿关系密切,是该仁差盆地热液成因铀及多金属矿床的导矿构造。猪麻坝断裂倾向与鹧鸪隆断裂相反,共同组成仁差地堑式断陷盆地。

2 构造对铀矿床的矿体控制特征

矿床产出于麻楼断裂带,并受NNE向组构造联合控制。

麻楼断裂带是一大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既是矿床的导矿构造,又是该矿床的含矿构造。目前认为该构造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由于区域挤压运动造成局部寒武纪地层覆盖在上白垩地层之上,在燕山运动尾声力学性质变为张性,导致火山喷发,次火山岩浅侵入。

F1构造为北西向构造迁就利用东西向麻楼构造带的产物,是麻楼断裂的主构造,其产出部位恰处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与次流纹斑岩的交界处。走向295°,倾向南西,倾角50~70°,延伸大于2km,宽0.5~2m。呈舒缓波状,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特点。充填变质岩、石英砂岩、次流纹斑岩等角砾。

F1在成矿前期主要为构造角砾岩,其成份有脉石英、变质岩角砾,伴有弱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出现早期褪色带,构造力学性质属压性。成矿期:含铀热液沿构造带活动,可见赤铁矿化碎裂岩、紫黑色萤石胶结的角砾岩及萤石脉、玫瑰红色方解石脉、沥青铀矿脉等,构造力学性质为张性。

成矿后期:沿F1或其附近,形成挤压破碎带、充填构造泥、高岭土等,见滑动镜面、水平擦痕,构造北盘向反时针方向扭动,活动不强,仅使带内矿体错乱或稍有贫化,力学性质属压扭性。

F1经过了压性—张性的一个完整序列,在逆冲推覆时,基地寒武纪变质砂岩覆盖在盆地上部,形成一个有利于铀成矿的圈闭构造;随着火山喷发,次流纹斑岩侵入,使F1 由一个冷构造变为热构造,为含矿热液提供热源;火山活动结束后,岩石冷却,次流纹斑岩与变质砂岩形成一个明显的刚柔岩性界面,矿体就定位在这界面里。成矿模型成矿前期区域挤压作用,为成矿热液提供最理想屏蔽条件;在成矿期构造张开,铀从热液中沉淀出来。

矿区除F1构造外,NNE向构造发育。矿床内规模稍大的几条NNE向构造,以大体平行和等间距的构造形式出现,横切麻楼构造带(F1)、火山岩及变质岩,使岩层产生相对位移。现已查明的有12条。此组构造,走向10~25°,倾向则以F2为界,以西倾向北西,以东倾向南东,倾角70~85°,宽10~30cm,延伸几十米至500m。

早期充填物为围岩碎屑,属左旋动;成矿期充填紫黑色萤石、赤铁矿、玉髓、沥青铀矿,构造性质属张性;成矿后期充填高岭土、断层泥,属右旋扭动。NNE向F2、F4、F6、F8、F10与NWW向F1截接复合部位,裂隙尤为发育,岩石破碎,铀矿化有明显加富。工业矿体主要集中于F22~F12之间460m范围之内。矿床西段最大的4号矿体就是受F1和F2夹持控制,东段最大的19号矿体就是受F1和F8夹持控制。

根据2007、2008年地质钻探工作成果,即深部矿体主要赋存在与F2和F8的侧伏部位,在剖面图上呈人字形状。根据2007年γ测量,可见明显的异常晕圈,晕圈与F1构造走向一致,同时在NNE向构造上可见晕圈加强,并在这些构造走向上延伸,说明了F1构造有过大规模的含铀热液活动。由于多组次级构造的释压作用,岩石破碎,含矿热液顺着构造流动和岩石裂隙中渗透,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铀矿物沉淀,矿床定位。

3 找矿前景与方向

王玉生等借鉴国内外近年来找矿新经验和新理论,认为矿床很有可能隐伏着富矿大矿[4]。在已有的勘查程度看来,矿床各矿体严格受F1 和NNE向构造夹持控制NNE向构造组中数F2和F8成矿意义最大,F2 构造是NNE向鹿子坑断裂的南部延伸,该断裂东部控制279铀矿床。F8 侧伏深,且与19号矿体走向一致。

该两组NNE构造走向铀矿化情况都没有控制到边,找矿潜力巨大,是以后勘查的重点。同时,火山作用本身也是一种应力-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由于次火山岩结晶分异作用和流体与熔体的分异作用,推覆体与次流纹斑岩的破碎带中也有铀的富集。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 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 ]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4, 767-769.

[2] 余达淦.华南中生代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思路( Ⅱ)[J]. 铀矿地 质,2001,17(6):257- 265.

[3]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2大队. 2008年广东省平远县麻楼地区铀矿普查项目总结 [R]. 河源: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2大队, 2008.

[4] 王玉生、李文君. 华南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勘查模式及找矿远景[J]. 铀矿地质,1995,11(3):140- 146.

上一篇:煤矿回采工作面矿压与顶板管理分析 下一篇:综合物探方法在工程基础勘探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