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8 09:16:15

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吟诵作为传统的读诗读词读文的常用方法,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何对吟诵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从吟诵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吟诵的渊源以及吟诵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情和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实践经验,分析吟诵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传承,从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吟诵的传承。

关键词:吟诵;音乐课;小学低年级;应用方法

一、什么是吟诵

在中国,从奴隶社会开始,歌唱就成为古代重要的音乐形式,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这些都是能够吟诵的民歌。我们的汉字具有声、顿、韵、律的特点。吟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第一指泛指读书,第二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和“诵”两个单独解释为,“吟”有唱、咏,声调抑扬顿挫地念,吟咏的意思,是包含音阶曲调的古代读书方法。“诵”指背诵、诵读之意,指用高低起伏的声调念,没有乐音高低之分。郭沫若先生解释吟诵为“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赵元任先生对于吟诵的解释为“所谓吟诗诵文,就是俗话所说的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可见,吟诵体现了诗词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吟诵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口传文化,是基于汉诗文含义的一种中国传统音乐。吟诵传承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练孩子们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以说唱的方式来读民歌、儿歌以及古典诗词文,将吟诵与音乐紧密结合。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是指小学的一、二年级,孩子们大致年龄在6~8 岁之间,这个年龄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正处在接受外界事物快、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且适应性最强的时期。我们在低年级音乐课中融进吟诵,就能提升学生文学、音乐、美学、朗诵等的多重素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

吟诵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融音乐、文学、语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当今教育人士看到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教育的深远意义,各地也兴起了国学热潮,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上加大了对吟诵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吟诵带来的韵律美。

(一)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吟诵曲目的选择

1.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吟诵音乐的整理和选择上,要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选择容易学唱且内容熟悉的作品。那么,在选择教材上应以近体诗为主。因为相对古诗词而言,近体诗在格律方面比较规整,在吟诵的学习过程中较为简单。选择儿童较熟悉的近体诗作为教材,可以使小学生尽受其中的意境,特别是学生能背诵的近体诗。学生在理解诗词内涵的基础上学习吟诵,就能够比较快地融入感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吟诵已经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如此历史久远的口传艺术虽然充满了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但与当展也有很大隔阂。因此,我们必须中和传统吟诵与当代儿童的接受能力,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原则对吟诵内容进行继承和适当的调整。比如,对顿逗的处理只保留必要的变化,在节奏节拍上适当改进,提倡自由发挥等。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吟诵语言的要求

1.汉字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最初是图画文字,也就是能读出来的图画。普通话作为目前全国推广的标准,其声母和韵母不同的发音方法发出不同的声响,包含着不同的情韵。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吟诵,保留了吟诵本身的韵味。现在国家正在推广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绝大多数学校实现了普通话教学,所以采用普通话吟诵更便于普通话的统一学习和传播。当然,我们并不排斥方言吟诵,相反我们鼓励和保护方言吟诵,在以普通话吟诵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将方言吟诵作为欣赏内容部分引入课堂。

2.吟诵的音调应建立在原有诗文诵读的基础上,“依字行腔”,并保留原有“平仄”声调的艺术特征,遵循“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或者“平高仄低”“平直仄曲”的基本规律。

3.同一格式的诗词可选择同一曲调进行套吟。传统诗词中,很多诗词的调子相似,在选择教材时,将同一格律的诗词用同一曲调进行套吟,降低学生吟诵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愉悦。

(三)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吟诵教学方法的研究

1.以传情,创设诗词意境。

抓住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教学,自作PPT动画,把声音与图画相结合。很多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是因为诗人把情感都融入对景物或者事物的描写中了。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就必须从渗透了“情”的景物中入手。在低年级的古诗音乐课堂尤其有效,儿童会被眼前如诗如画的画面所吸引,再加上动态的情节,就会对意境有一种具体的感知,从而自然而然被引导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景中来,为乐曲的吟诵起到重要推动的作用。比如,在学唱《枫桥夜泊》吟诵版时,先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观看几幅根据诗意精心挑选的图画,这些图画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体现了作者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以及对家国前途的担忧,使学生比较快地深入意境中去。

2.以韵传情,诵读经典韵味。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聆听,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打节拍来感受其韵律,并结合一些音乐知识,如速度、音高、力度、节奏,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走进吟诵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音乐的变化,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尽可能让学生在对比聆听中找到吟诵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感受吟诵的韵律美和行腔美,提高学生对吟诵的兴趣,为自己的吟诵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多欣赏几遍,并自己进行模唱。或者老师在上面示范,学生跟着老师进行模唱,通过模唱,让学生感受到吟诵与唱歌的差异,唱歌曲调固定,而吟诵曲调则随着人情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韵律更自由一些。通过不断地吟诵,来陶冶学生情操,并逐步培养其儒雅的性格。

3.把握节奏,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前,很多古代诗词都谱上了曲,从而变成了学堂乐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节奏,然后在此基础上画出正确的停顿符号。一般来说,五言诗的节奏是“一二一”或者“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学生会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情绪会被点燃。比如学习吟唱《悯农》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歌曲聆听,并进行对比学习。第一遍感受曲目的情绪和情景,第二遍感受曲目的节奏和高低快慢,第三遍让学生参与打节拍,甚至于可以拍手跺脚来表达抑扬顿挫的韵律和配合不同节奏的伴奏,他们会感到非常的快乐和兴奋。然后采用师生对唱、学生接口唱等方式来巩固歌词,加强韵律感。在一遍一遍的吟诵和拍打中,让学生感受劳动人民劳作的艰辛,从而学会感恩,传承中华民族朴素节俭的美德。

总之,吟诵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应该较好纳入基础教育中,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尽早接触吟诵,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韵律感,提升文学和音乐素养,还可以使吟诵得到传承。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更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文学素养,实现吟诵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从而丰富低年级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唐宁.吟诵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柔性阳极在机坪供油管线中的施工情况分析 下一篇:依法治密,树立法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