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代表着暖

时间:2022-09-28 08:43:22

直到小学四年级以后,我才第一次发现原来食物绝不是在饥饿时让人们填饱肚子的东西――就像在加油站加油那样。

――安东尼・伯尔顿《厨室机密》

安东尼伯尔顿说,“烹饪已经成为一段很长的恋爱,既庄严又荒谬。同时我一直相信好的食物和好的吃法都是冒险。”

吃食是承载着情感和传递情绪的。美食评论人小宽说“许多事情,相见不如怀念,食物犹如旧情人。”但是他描述对食物的记忆,写到了他的奶奶,“1985年的黄昏,打卤面,掺杂着一点夕光的味道,院子里种满了花,奶奶在花香里穿行,逐渐远去”。

做饭爱好者黑麦谈及吃食,喜欢回忆小时候的东交民巷,“第一次听说松鼠鳜鱼的时候我很担心它是用松鼠做成的,下筷子时候心里唏嘘。”

厨师柴鑫则说“团圆饭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为奢华,就为了暖心。”

日本美食家森下典子则认为“食欲也是一种情感”。

年夜饭对于注重节日的民族来说已然代表着暖,因为味蕾的变化还代表着香甜。

食物果真不是像加油站加油一样,是纯机械的对身体的能量补充,而故乡,它也不在任何地方,“它只在你回想的时候,在舌尖上醒来。”

小宽&《汁吃诗》

回忆小时候的味道,这是人生固定程序,证明自己活过爱过

有一年我去了法国,是一次美食美酒之旅,从巴黎出发,经香槟,到勃艮第,再去博若莱,普罗旺斯,一路上美景无限,美食无限,米其抹的厨师,城堡酒店,各种酒庄,在酒窖里品酒……算得上一次美差,十几天下来,最后在返回巴黎的火车上,同行的一个小伙子从包里取出两包榨菜,我们惊声尖叫,亲切无比,像是排队领圣餐一样,一根根平均分配,就像上甘岭的那枚苹果。我把榨菜盐卷在面包片里慢慢咀嚼,其实不怎么好吃,但依然吃的津津有味,这在超市里几毛钱一包的榨菜哪里是榨菜,分明是乡愁一种,在咸咸的榨菜丝里析出来。如果我们再在法国住上一个月,遇到一瓶老干妈辣酱能把它当成精华露抹在脸上;如果三个月见不到任何中餐,路边见到一个炸油条的大锅,甚至有把自己炸了的心。

我老家在河北霸州,离北京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即便当地美食乏善可陈,我也能细细揪出几样。比如素冒汤,里面是炸好的豆腐丸子和小面片,酥脆,一碗汤浓稠,加了淀粉,以及大量的胡椒,有一些醋,回口泛酸,素冒汤是当地的早餐汤,一碗汤,两个烧饼,就能饱餐一顿。如果是冬天,坐在靠窗的位子,窗户上都是蒸汽,喝一碗汤,浑身舒爽。我们经常去的一家叫陈记小吃,原来在菜市场的一角,如今鸟枪换炮,已经有了更大的门脸。

比如红烧茄子,与许多地方的烧茄子不同,此处常见的是硬烧,茄子上裹上鸡蛋与面粉做成的糊,在油锅里炸透,再烧,做好的茄子酸甜口,酥脆,当地有一个镇子叫苏桥镇,镇子上有一家小馆做这道莱算是一绝。我还常常怀念堂二里镇子上的葱花饼,硕大一张,酥软浓郁。

这些小玩意也是在童年的记忆中来回闪现,许多十几年没有吃过了,车知道再吃还是不是从前的味道。

许多事情,相见不如怀念,食物犹如旧情人。而夸我四处奔波,许多时间都在路上,去全国各地,寻找各地隐匿已久的吃食,每个月都会出几次远门,去江南,去西部,去云贵川。走四方,吃四方,每到一地都觥筹交错,饭菜鲜美,各种好吃的东西应接不暇。

太热闹了,反而忘了清冷的滋味。就如同现在,我们乘坐的游轮行驶在海面上,坐在阳台上可以看见海浪,天气有点阴霾,波浪轻缓,这些海水似乎是永恒的,它们不曾去过异乡。我有点饿了,此刻最想念的吃食是奶奶做的面条,那是在1985年秋天的午后,我在老房子午睡,奶奶在外屋和面,醒面,抻面,做面条,打卤,用的是茄子和肉丁,还有一碟花椒盐水,切了黄瓜丝,豆芽菜,青萝卜丝,我的奶奶个子不高,微微发胖,头发银白,光滑妥帖,在脑后梳了一个发揪,我醒来,已经是黄昏,啊,1985年的黄昏,打卤面,掺杂着一点夕光的味道,院子里种满了花,奶奶在花香里穿行,逐渐远去,而故乡,它不在任何地方,它只在你回想的时候,在舌尖上醒来。

Q=《北京青年》周刊

A=小宽

Q:法国美食家萨瓦兰曾说: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怎样的人。年夜饭呢?

A: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而是一种仪式。在这种仪式之中,可以看到一个家族的谱系的沿袭和演变,可以看到一个旋群的审美偏好和礼仪观念。所以吃什么样的年夜饭,的确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性格。有的简朴,有的隆重,有的随意,有的讲究传统。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实有些仪轨已经偏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出游,度假,而不是守在家里吃一顿年夜饭。这是时代的变迁。

Q:年夜饭是大菜,以你的经验来判断,各地的美食,哪一个地域的大菜是你所钟爱的?

A:越是传统文化保存良好的地区,越是对这种仪式感的形式越看重。我并没有在那些地方度过春节,但是我觉得闽南、潮汕、以及广东、澳门一些地方是保存更好的地区。最具港澳特色的农历贺年菜当属“盆菜捞起”,捞是粤语[拌]的意思,围炉时全家举筷一同“捞起(捞喜)”,即有风生水起好运来、越捞越旺之含意,现在北方有些酒店年夜饭也提供盆菜,但我觉得趁着年节到澳门赌一把,尝尝澳门悦榕庄的盆菜年夜饭,也是很不错的。

Q:你印象深刻的一个春节是哪一个?

A:我都会在家里陪父母过春节,从无例外。印象深刻的,无非是小时候,一群小伙伴们四处玩耍,那是年少无知的快乐。我并没有在春节的食物中获得过什么快乐,都是和人相关的。

Q:你从小到大过年的吃食自己还有印象么?

A:对于北方小城市里出生的人来说,过年好吃这件事的前提需要有一个善于持家的妈妈。我妈并没有这种优良传统,她做饭不那么讲究,也没有那么细致,所以我没有关于美食童年教育。小时候吃的东西,如果好吃,也仅仅是印象中好吃罢了。那是对农业文明的一种浅薄怀念。我并不怀念那些食物。

Q:有哪些食物会在冬天储存起来吃到正月么?

A:无非是熏肉,无非是豆腐。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不过是寻常过日子吧。

Q:你是否是一个注重节日的人?你喜欢过年么?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样庆祝节日?

A:我不是一个注重节日的人,反而会近乡情怯。越是过年,越有恐慌。这已经是许多人的节日症候群,年节慢慢凋零,人慢慢长大,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多,父母渐渐老去。我所能想到的庆祝节日的方式,无非是在一起。

Q:你有什么很想吃至今仍然没有吃到过的食物?

A:我可以吃到的,就是最好的;没有吃到的,总有可能吃到。就像在北京你也能在明宇怡品堂吃一桌正宗川菜,在上海你也能去大董来一份“酥不腻”烤鸭。并没有什么食物是人生必吃,就像并不是所有人,你都和他产生关联。

Q死亡能和世界和解,吃喝能和生活和解,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寻找着理由。中国人就是好吃的,你觉得吃和生活的关联是怎样的?

A吃,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美食,而是人类学的观照方式。吃和生活密不可分,吃喝方式是和人类聚集、繁衍、生存息息相关的人类行为。好吃,不是中国人独特的行为,而是所有人的普遍行为。

黑麦&黑麦厨房

如果我们长时间凝视桌子,中间就会冒出两屉包子,是菌菇和蟹肉馅的

生活在那个年代,还能将食物娓娓道来,并且说的津津有味的小学生并不多见,那时候,我听见对饭菜最美好的描述如下,某班的一个胖子把食堂的肉包子塞进校服上衣兜里,准备上课的时候详细品鉴,不料包子皮破了,弄的兜里都是油,胖子很平静的把包子抽出来,一口吞下。后来在操场上见过这人几次,不过比我们胖十来斤,后来,他的校服口袋还是一片油渍,洗不出来了,要是上午遇见他,肚子就会咕噜噜地叫两声。

第一次听说松鼠鳜鱼的时候我很担心它是用松鼠做成的,下筷子时候心里唏嘘。

我比较喜欢吃的一个凉菜是凉拌粉丝,可能是因为家里不太常吃这个;溜肝尖儿是典型的食堂菜,青椒软嫩,肝可能是硬化的;宫保鸡丁微的好,可能是碰巧赶上过几次四川厨子,花生焦臆,得跟鸡肉一起嚼;我老吃三丁儿,黄瓜、胡萝卜、鸡肉,三种彼此陌生的食材被硬生生倒进一口油锅,估计是我喜欢说这个名字才经常要这个菜;四喜丸子也做得好,用广东话来说。很好味。虽然肉沫赶不上豆腐多,但我很喜欢他们和米饭厮混在一起的组合,很多年后我在悉尼的一家台湾小吃店再次遭遇到这个味道,是卤肉饭。

Q:首先推荐一道你在春节的时候会做的菜?

A: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在过年时做的一个菜是从幼儿园学的,是一个皮蛋。为什么做这个菜呢,因为学校老师教我们把皮蛋切成几个半圆,再拿两颗樱桃,可以摆成金鱼的形状。三个小尾巴一个鱼身,再来两颗罐头樱桃。小时候家里人谁也不吃就是为了哄我,每年做两只金鱼。我奶奶说就做两只就够了,多了吃不了。特别逗。后来再长大一点,家里做虾。我特别喜欢吃油焖的虾,后来也做过虾球――把虾开了背,用蒜泥或者XO酱,各种酱炒。

再后来我去了澳大利亚悉尼,在悉尼过年的时候,做的也是海鲜,好像也是虾――用鲜虾和冬瓜煲汤。每年做的饭都不是特别固定,但是虾是固定的。还有一道菜是固定的,用芹菜、花生、胡萝卜丁拌的凉菜。过年的时候一般家里都在吃肉,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爽口的凉菜,吃完饭,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

Q:你是源于什么喜欢做厨师的?

A:很长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安东尼・霍尔顿,厨师里面有文化的不多,能讲故事的很少,安东尼是一个。我妈做饭我觉得不好吃,我小时候老吃的菜一西红柿炒土豆丝、西红柿炒圆白菜,现在想起来都反胃。

小时候不知道,吃了好多年还以为是很好吃的呢。后来我去了一个朋友家,他说我们家做饭特别难吃,说起来竟然就是我妈妈做的这几个菜,都惊了。

我妈做菜的思路特别局限,莱就那么几个炒来炒去的,不变味。我爸爸做莱就特别好吃,但是他又从来不做饭,一年就过节的时候,偶尔周末高兴起来的时候做几次。

我们家平均水平不行。小时候我爸爸常常带我出去吃,让我忽然意识到做莱这件事好像区别还是挺大的。

Q:小时候到了新年吃的食物会有所改善么?印象中还有哪些好吃的现在咂摸起来还是有滋味的?

A: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是我奶奶过年做的炸排叉和炸素丸子,素丸子特别素,里面有豆腐和胡萝卜,吃起来完全不是在吃蔬菜的感觉,特别特别好吃,外面特别焦,炸出来很长时间还是酥脆的,里面因为有豆腐,所以显得特别软。我小时候吃炸素丸子能吃一盆,吃不腻。

印象中我姥姥家做的干烧的或者是红烧的鱼,鱼端出来一片黑,都已经看不出是什么来了。上面飘着一点姜和几个辣椒碎片,太好吃了。我姥姥家是正黄旗,但我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上海人啊,怎么能把饭做的那么好吃呢?米饭从高压锅里面一掀盖,特别香,米饭是粘的,鱼汤浇在米饭上。米饭有一点点甜,鱼是甜咸辣的,可能还有一点点酸吧,我忘了。总之是绝配。

小时候吃到的这些食物会让我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因为我平时跟朋友什么的在一起,只有在过年的时候

A:我平时特别不爱过年过节。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愿意自己在家过节。大年三十我自己过了两三回,就是不回家。后来意识到只有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气场才是对的。所以就觉得这一天还是要回家,回家添添乱也是好的,我也是添乱的,他们喜欢我添乱,看着我添乱。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吃点家里饭。

Q:你有什么很想吃至今仍然没有吃到过的食物?

A:广末凉子家的年夜饭,那就是后悔没有嫁到人家呗(开玩笑呢,日本人也未必吃年夜饭)。好像也没有什么没有吃到的东西了。过年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吃特别大的肉,特别腻歪。日常都不吃,就是因为它不好吃。小时候可能是因为贵,平时吃不着。现在,谁没事啃一大肘子呢,又不是山大王?

如果说没有吃到的,过年那天晚上,大家一边看春晚一边吃涮羊肉的吃饭形式,可能没有搞过。这是一种集趣味性、互动性各种好玩的东西于一身的吃饭方法,当然吃完了这屋子也没法要了,因为太味儿了。我小时候特别想在家吃的是烤串,烤串实在太过瘾了,我们家人从小就反对我吃烧烤类的东西,所以这件事情不可能在家实现。

O:你觉得食物是可以传递感情么?

A:食物这个东西一定是传递感情的,即便是一人食,也是在传递一种孤独的情感。你去任何一个地方吃饭,如果是饭好吃,那一定是厨师在深情的为你下厨。

O:你喜欢过年么?为什么?

A:我个人不喜欢整个过年的气场,你看这些关键词,让人很抵触:春晚、团圆饭,有些集体元素在里面,都是让人不舒服的。我是一个自由派,特别抵触这些东西。后来我年龄大了,我们家气场也的确跟别人家不一样,后来慢慢就适应了。你看我适应自己家还需要适应很长时间呢。才会意识到要去看看姥姥爷爷。

Q:有哪些食物会在冬天储存起来吃到正月么?

A:排叉和炸丸子会一直做特别特别多,能做好几盆,摆在厨房,谁来都能吃。我奶奶不爱我老吃瓜子花生,说容易上火。所以会把炸物储备的特别多。

Q:“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会与人为善的人,结果发现自己错了,我现在还有点享受这些热闹呢”,你现在是否能够享受节日的热闹?

Q你从小到大过年的吃食自己还有印象么?

A住在东交民巷的那段时间是打开味蕾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侧面。每个人小时候都吃过几次记忆犹新的饭,那几个菜变成你跟食物有关的记忆。你成长的背景生活状态城市的状态食物的状态,变成你特别特别重要的一段记忆。东交民巷的那段时间是上初中以前,所有跟食物有关的记忆:马克西姆餐厅、新侨饭店、北京医院的食堂、松鹤楼,附近那些吃饭的地方,构成了不一样的体验,来自于各种文化各种省份的菜,会作对比,对比厨师。

柴鑫&乡味小厨

中国人的节日是和胃连接在一起的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小孩小孩你刺馋,过了腊八九十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其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

北京人互相问候的话,就是您吃了吗?端午节吃、中秋节吃、重阳节吃、结婚吃、生日吃、孩子考了大学也是吃、找到好的工作还是要吃。遇到高兴的事情,大部分人选择的庆祝方式就是吃。

所以团圆饭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为奢华,就为了暖心。

Q=《北京青年》周刊

A=柴鑫

Q:你们家的团圆饭的历史是怎样的?

A:上学的时候都是爷爷奶奶妈妈做饭,现在他们都上了年纪了,我是厨师,我就要担起做饭这件事情。

肉皮冻需要提前炖出来,炖五个小时以上;鸡汤会十三个小时炖出来。家里用普通的火做这些菜,注重的就是味道。

现在的人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其实在我小时候就爱吃豆包,因为豆馅是甜的,家里因为太甜怕上火又不让尽兴吃。我常常跟我妈说,给我留一碗豆馅吃吃。我妈一包豆包我就盯着豆馅。现在很多豆包都用从外面买的豆沙,其实豆沙和豆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为了恢复我小时候的味道,我在小厨做的豆包,会拿红豆糗豆馅,用红糖红豆。改变是加了桂花糖加了紫米,紫米有米香,糯糯的感觉,和红豆结合起来特别香。

我喜欢吃羊肉,所以我们家必不可少的是炖羊肉,我炖羊肉的秘籍是里面的萝卜是透亮的。萝卜切好放进锅里煮,煮透了再拿凉水过一下,就能透亮了。

Q:当初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为什么选择做一个厨师?

A:我姑父是国二招的厨师,小时候我看他老出国,我特羡慕他,也想出国。

还有就是我小时候也爱琢磨这些东西,比如我妈让我摊鸡蛋,我发现有些食物通过高温能够改变味道。小时候我们早点常常是稻香村的蜂蜜蛋糕,我就捉摸着新的吃法,把蜂蜜蛋糕炸一下,结果脆脆的特别好吃。

Q:你主理的乡味小厨的特点是什么?

A:北京人做东西的原则就是好吃,怎么吃得好吃,吃得痛快最重要。我刚进入到厨师行业的时候也是做粤菜,那时候全北京都要做粤菜。现在的乡味小厨有点像是私厨的概念,就是把家的概念放大,让人尝尝北京的东西。

人们常说北京菜会吃很多边角料,动物的下脚料,卤煮啊什么的,其实过去北京的穷人多,不富裕。就那么点地,种点菜。过年才吃肉,平时吃的简单。但是北京人爱琢磨,会研究怎么把下脚料做好吃了,去土味去腥味,成为北京特色的东西。我对乡味小厨的想法是保留北京传统菜的做法,再加入自己的东西。

过年的餐桌一定有鱼,我们的自创菜是,过海石斑鱼,石斑鱼是一种海鱼,肉质比较嫩,石斑鱼是老百姓都能接受的鱼,价格也合理。它也有好的寓意,是鲤鱼跳龙门的寓意。除此之外老北京烧羊肉、老北京蹄子冻,还有金银角子

金色和银色,富贵之意。

Q:推荐一款新年菜肴?

A:道菜笋壳鱼,这菜只能在乡味小厨吃得到,是我自创的。笋壳鱼是淡水鱼中最好吃的鱼,道菜是道家传统的小菜,一般是道士自己酿制的酱菜,是做好了道士们就粥吃的小菜,跟北方的酱菜有相似的味道。

我试着跟海鲜结合,味道还可以,但是总觉得少点什么。放了辣椒酱觉得不错,但是不太融合,后来试了小米辣切碎跟道菜和鱼一起炖,味道特别贴合。后来我也会在夏天加一些藿香,去热解暑特别爽。

Tips:森下典子&《咬一口昭和回忆》食欲也是一种情感

《咬一口昭和回忆》是日本人气生活美学家森下典子介绍的21道昭和味平民美食。是渗透着浓郁的日式日常风情和细腻情感,家家都能做,却未必人人都“会”吃的淳朴食物。

好吃无阶级,没有比典子的味觉更细腻的味觉了!“真・吃货”森下典子就算写碗泡面,也读得人饥肠辘辘。她笔下的每一种食物,都让人“好想,好想吃吃看”。蛋包饭世代

母亲用木饭勺一粒不漏地把番茄酱炒饭盛入盘中后,便将平底锅洗干净,然后打两颗蛋在碗里,用筷子“咔咔咔咔”地快速搅散,再“唰”地倒进抹着奶油的热平底锅中。

她慢慢地回旋着平底锅,平底锅中的蛋汁也薄薄地、圆圆地扩散开来。

每当闻到蛋汁和奶油的香味,看见平底锅中的黄色蛋汁隆起一个个气泡、发出热闹的声音时,我总是高兴得静不下来,迫不及待地希望赶快起锅。蛋汁边缘薄薄的地方很快就煎熟了,变成了白色,中间部分则还呈现半生不熟的滑溜状态。母亲见状立即关火。接着,她把刚才的番茄酱炒饭倒在圆形的薄煎蛋皮正中央,将饭堆成椭圆形,再用筷子折起薄煎蛋皮的两边,将饭包起来。“来,看清楚哦。”终于要完成了。

母亲换另一只手握住平底锅的把手,一边倾斜平底锅,一边滑动薄煎蛋皮包裹的饭,等到饭滑到平底锅边缘时,再一口气将饭转半圈翻面,然后装进盘子里。

番茄酱炒饭变成蛋包饭了!母亲在盘子上调整着样貌不太好看的蛋包饭,将蛋包饭的两端压平,弄成橄榄球般的椭圆形。“做好,你想怎么淋番茄酱就怎么淋吧!”我总是亲自淋上最后的番茄酱。兴奋地抱着番茄酱塑料瓶的我,将番茄酱弯弯曲曲地挤在光泽饱满黄色蛋包饭上。

鲜红色的番茄酱小山似的隆起,再缓缓滑开,满溢于蛋包饭的小丘上,然后沿着边缘下滑,一滴一滴落在盘子上……即使经由我这个小孩的手淋上的番茄酱,也会有模有样地滑下,让最后的成品变得跟蛋包饭餐厅的食品模型一样,真是不可思议。

明亮的黄色和番茄酱的红色、番茄和香料的刺激性辛香、刚起锅的鸡蛋风味,都催促着我赶快动手。于是,我一边在饱满的蛋包饭上匀开番茄酱,一边插入汤匙。在感受到薄煎蛋皮“扑哧”裂开的同时,呈现美丽橙色的番茄酱炒饭也露了出来。我二话不说,立刻一口接一口地将汤匙往嘴里送。薄煎蛋皮和番茄酱的味道怎么会这么契合呢?我想,只要有番茄酱和蛋、冷饭,其他什么我都不要了。

《咬一口昭和回忆》

(食欲也是一种情感。现代人味蕾危机趣救之书!日本人气生活美学家、畅销书《日日是好日》作者森下典子的21道昭和味平民美食,带你一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平民家庭的餐桌。)

让我们闻鸡开吃吧!

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

玉餐厅除夕家宴

玉餐厅厨师长潘东财及其团队精心呈现饕餮除夕家宴,他擅长将当季的食材以非凡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对食材进行更严格的挑选和屎存,用极简但精确的烹饪手法让食材发挥出极致味道。富贵大盘菜,年年有余东星斑,招财滋补炖老鸡,吉祥松露汁h活龙虾仔和红烧发财猪蹄……做工极其考究的菜品保留传统又推陈出新,为食客们浓情奉上超越以往的美味珍馐。在玉餐厅,像品味玉一样享受中田美食。精品粤菜,正宗口味,另有资深茶师演绎优雅茶道。一品茶、一味菜,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主用餐区格诵明快、典雅,充满现代风格。7间包房各具特色,融合古典和现代之美。

广州W酒店

宴遇中餐厅-新春团圆饭

宴遇中餐厅在广受人们喜爱的菜式基础上进行改良,为传统粤式佳肴注入现代活力,主餐厅区色调采用生动颜色,并以中性色调背景烘托,流转出喜气洋洋的气息,正是宾客新年团圆聚会的最佳之选,餐厅主厨刘炽平在这欢庆的季节里隆重推出两款“团圆新春”套餐,囊括众多广受欢迎的鸡年传统粤式佳肴。其所选材料每款都寓意如意吉祥,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满堂喜庆,富贵由盈,步步高升。在这团团圆圆的新春佳节里享受纯正品味与现代风格在酷感中轻松融合的气氛,新年套餐价格为人民币3,888元(供6位享用)及人民币6,888元(供10位享用)、

澳门悦榕庄

盆菜捞喜

澳门是亚撇级的娱乐目的地,也是一座美食和购物天堂。澳门悦榕庄坐落于充满活力的路氤悄谧酆嫌槔殖牵住客既可在悦榕庄闻名的安详宁静氛围中欣赏令人屏息的澳门天际线美景,又可获得数百家餐饮设施和零售店铺近水楼台的休闲娱乐便利。最具港澳和新马特邑的农历贺年菜当属[盆菜捞起],捞是粤语[拌]的意思,生鱼及缤纷色彩的蔬菜丝,带有七彩灿烂、盈馀满满的好意头,围炉时全家举筷一同[捞起(捞喜)],即有风生水起好运来、越捞越旺之含意。2017年1月1日至28日期间,住窖将可享用悦涛廊特别诚献的[鸿福聚满堂]四人盆菜套餐,“捞起”吉祥如意的新一年。

上一篇:飞驰吧!球形轮胎 下一篇:作为一名潜水员 向大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