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毕:梦想在延续

时间:2022-09-28 07:04:13

老毕:梦想在延续

由于形似古时妇女敲打衣服所用的棒棰,“棒棰岛”因此得名。这里山、海、岛、滩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一直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老毕”的网球俱乐部就刚好与这得天独厚的景区为邻。曾经,“老毕”于崖头静坐,感叹英雄迟暮,唏嘘人间冷暖;曾经,“老毕”坐观潮起潮落,品人生百态,忆苦思甜。

老毕,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著名网球国手毕长武,曾在亚洲网坛占有一席之地,与潘兵、夏嘉平、孟强华等叱咤风云的网坛好手是同一时代的队友。他在大连、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声名显赫,但却似乎始终游离在网球的中心地带之外,而随着他带领的一波青少年选手在全国打响名气后,那个张扬个性、桀骜不驯的毕长武又回来了。不同的是人们口中的对他的称呼变成了“毕导”、“老毕”。

第一次见到毕长武是在第二届大连联通“沃・商务杯”国际网球邀请赛的赛场上,尽管事先没有人引荐,但记者在观战中还是感觉到了此人的身手不凡。1米88的魁梧身材,网前视线开阔,底线稳扎稳打,得益于“老毕”的出色发挥,他的搭档张宝宗纵然只是名业余选手却也得心应手,最终斩获双打桂冠也属名至实归。当很多球友都上前祝贺毕长武并赞其宝刀未老时,他笑了:“我已经转型了,打球是我的副业,教球才是我的正道。”

还未到不惑之年的毕长武两鬓已有不少白发隐现,这也多少增添了他的沧桑感。静下来独处时,他总喜欢叼着香烟,透过那萦绕的氤氲,这个东北男人的形象更加立体起来。

慕“老毕”之名而来

周末参赛赢来了一部3G手机,有朋友建议毕长武卖了手机兑现金,“老毕”却不答应了:“那怎么行?这是我一个一个球拼下来的。”周一上午,毕长武抽空去办理了手机的相关手续,把手机作为礼物送给了在外地带着刚满10个月孩子的妻子。中午,记者和毕长武在一家小餐馆每人吃了一碗8块钱的米粉。十分钟后,我们赶回了他的训练基地。基本上,毕长武每天的工作、生活就是按着这个节奏在进行:程序化,却很充实。

由于前天大连下了雨,室外两片网球场积水不少,大量散落的树叶也给排水带来不少阻力。毕长武、助理教练和几个学球的小孩开始清扫场地。一双上海大师杯珍藏版的网球鞋、一套网球服,单看这些还算得体,然而再配上西部牛仔帽和那一副能当镜子照的太阳墨镜,毕长武的这身行头作为网球教练来说可算是足够另类了。“毕导的混搭很有范儿!”6岁的女孩周一诺脱口而出夸赞道,“一诺,分别挥正、反手100次,你和亮亮互相监督。”作为对夸奖的“回报”,毕导发令了。两个孩子在场边认真地做起了无球挥拍动作。

这天一共有五个孩子到场训练,这也是俱乐部人员最少的时候。目前有7个孩子在北京打积分赛,还有两三个孩子在亚洲打巡回赛,如果人员齐整的话,毕长武所带的青少年学员一共有20来人。

毕长武,两个助理教练、一个体能教练,这就是俱乐部的师资力量。很多家长都是从全国各地仰慕毕长武的大名而来。由于俱乐部离市里较远,很多家长把孩子送来训练后在球场边看着,一呆就是半天,甚至有家长为了孩子学球方便,选择了离场地最近的学校就读。

“我来看过毕导的一次训练课后,第二天就把一年的房子租了下来。”家长戴辉说。为了女儿马懿轩学球的事,哈尔滨人戴辉带着女儿奔走全国,曾辗转于北京匠心之轮网球学校、北京韦弦国际网校、北京新悦海、河北精英网球俱乐部等多所专业的网球培训基地学习,然而,最终他带着孩子在毕长武网球俱乐部扎下了根来。“第一,他亲自一线教学,对孩子的动作纠错很到位;第二,他的责任心很强,几乎每堂训练课都亲自抓,他喂球和一般教练是不一样的,在力量控制和难度上,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他带的孩子目前成绩都不错,这证明他的训练是有效的。”这些都是毕导打动戴辉的主要原因所在。

“老毕”幸福的烦恼

目前,毕长武亲手培养的小选手们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也有不少已经打出了名气:刘思宇是去年全国14岁组总决赛的男单冠军,今年打16、18岁组的比赛,也已拿了两站双打、三站单打冠军;球风男子化的李慧婕经常打进16岁组的前16强;王傲然是14岁组级别里前四名的常客。目前,他们三人都人选了国少队。

带着孩子们投奔毕长武网球俱乐部,家长们最看重的毕竟还是他曾作为一流职业运动员的经历和指导青少年出成绩的名气。家长们络绎不绝而来,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却也给毕长武带来了不少烦恼。“孩子一送到我这里来,家长就肯定地告诉我,这孩子将来一定是走职业道路的。其实,5、6岁的孩子,他们对网球根本就没有多大的理解能力。我建议不要过早把他们职业化,先培养起兴趣来,每天循序渐进地训练,制定好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毕长武说。

6岁的周一诺跟着毕长武练球有一年了,这孩子一到训练场就是个“小活宝”,脑子里总是装着网球的“十万个为什么”,问个不停;比她小一岁的亮亮看起来很温顺,毕导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在对小学员们的管理上,毕导也有着一套自己的心得:“现在单一式的教学是会遭到淘汰的,孩子们也分为命令式、顺从式、合作式等多种多样的,因材施教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

毕长武他们那一代网球运动员深受上世纪80年代老思想的影响,主要采纳的是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用于如今的教学显然是落伍的。因此,他到处去取经,凡是有国外教练到国内指导的机会、“明日之星”活动、西班牙的网球交流活动等,他都会去学习、借鉴、举一反三。重出江湖,选择了带青少年选手,对于这一点,毕长武也有着自己的考虑:“我觉得高级阶段的问题还是得回到初级去解决,包括以前费德勒网前环节比较弱,他都是回到西班牙去重新学习。这些细微的变化很有参考价值。”

自从和网球结缘,毕长武就有着自己的梦想:在全国先立足,然后冲出亚洲。运动员时期,毕长武有着数不尽的辉煌。“国少队、国青队、国家队再到亚洲,我都实现了。现在,带出更优秀的学生,那是我梦想的延续。”

上一篇:上旋击球变得容易 下一篇:网球夫妻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