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离间计”

时间:2022-09-28 06:42:12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讲计谋的国度,我们的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民族。远古时代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历来是兵家之宝典。

《三国演义》中董卓横行宫里,大臣们痛恨得咬牙切齿,但无计可施。司徒王允就是用“美人计”让貂蝉周旋于董卓、吕布父子之间,让董卓与义子吕布大闹凤仪亭,从而父子反目,最后董卓死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一回中,司马懿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水扫街,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大疑,便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诸葛亮正是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群英会蒋干盗书》一回中周瑜有意让蒋干盗得书信,曹操中了“反间计”,从而斩杀手下张、蔡二大将。

谚语“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是说黄盖利用“苦肉计”假降曹操,使曹操八十万大军顷刻间灰飞烟灭。

我国历史悠久,文学源远流长,古人用计策和善用计策的故事比比皆是。那么,历史散文集《左传》之《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又让我们看到了郑国大臣烛之武是用什么计策使秦师退去的呢?读该文不难看出文中烛之武就是凭三寸不烂之舌运用“离间计”使得秦不但退兵,还与郑人结盟并派杞子,逢孙、扬孙帮助守卫郑国。

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离间计”。“离间计”必须要有“间”可离,那么,烛之武是找到了秦、晋之间的哪些可“离”之“间”呢?

原来,烛之武正是看到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烛之武使用“离间计”提供了条件。

文章第3自然段烛之武对秦伯的说辞可佐证: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一言亡郑容易。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再言亡郑无益。

(3)“邻之厚,君之薄也。”

――三言亡郑有害。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四言舍郑有益于秦。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五言晋国言而无信。

(6)“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六言晋贪得无厌。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既充分表现出烛之武善于找到秦、晋之间的“间”,实施“反间计”又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上一篇: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的互动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