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

时间:2022-09-28 06:13:10

摘要 为进一步加快临夏县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工作,筛选出适宜临夏县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对引进的9 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熟性、产量、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等方面的观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中晚熟品种中,青薯9号和冀薯8号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较强,可在马铃薯旱作区逐步示范推广;克新18号和荷兰15号均为早熟品种,适合在临夏县的川塬区示范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比较;产量;甘肃临夏

中图分类号 S532.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87-01

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州西南部,海拔在1 735~4 636 m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 323.5 h,年均气温6.4~7.7 ℃,无霜期150 d左右,降水量631 mm[1]。马铃薯是临夏县第三大种植农作物。近年来,临夏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脱毒种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多项措施,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常年播种面积达到3 159 hm2,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为在全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经济作物,尤其是马铃薯种植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为了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特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临夏县坡头乡冯魏村进行,试验地年降水量300 mm左右,无灌溉条件,海拔2 200 m左右,土质为山地白麻土,前茬为全垄双膜沟播玉米。

1.2 试验材料

参试马铃薯品种分为2组。第1组为早熟品种,包括荷兰15、克新18号,适宜在川塬区的水浇地种植;第2组为中晚熟品种,包括陇薯6号、陇薯10号、冀张薯8号、民薯2号、青薯168、青薯9号、陇薯3号,适宜在旱作区种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陇薯3号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8 m2(3 m×6 m),每小区种6行,每行种18粒,每小区种植108株。

1.4 试验方法

种薯切种后用稀土旱地宝浸种10~15 min,可促进种薯提早出苗,增强抗旱能力并有效促进马铃薯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待试验田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合整地施入硫酸钾1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600 kg/hm2、有机肥30 t/hm2作基肥,并用辛硫磷乳油15 kg/hm2做毒土撒施,以防治地下害虫[2]。试验于4月8日人工按梅花式点播种,株行距33 cm×50 cm,种植密度6万株/hm2。出苗后结合中耕锄草培土壅根,在现蕾期追施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出苗后交替使用杀虫杀菌剂喷施防治蚜虫、晚疫病3次[3]。保证各小区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并与大田管理相同。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生长期观察并记载参试品种各物候期、植株性状、抗病性等农艺性状。10月11日收获时,每个试验小区单独采收,进行实收实测,并做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性状

从各参试品种生育期比较可以看出,出苗期都在5月下旬,克新18号最迟,在6月1日。而现蕾期和开花期都集中在6月底至7月初。生育期比较,第1组参试品种,荷兰15从出苗至成熟仅为63 d,克新18号为95 d,均为早熟品种,这些品种生育期短、上市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第 2组中晚熟品种都在115 d以上,青薯9号和陇薯10号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CK)晚8 d和5 d。而青薯168的生育期为115 d,在中晚熟品种中是最短的。

2.2 综合性状

由于2015年持续高温、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除了青薯9号株高为106 cm还算正常外,其余都较往年偏低,基本上都是在70 cm左右。荷兰15只有35 cm,克新18号为46 cm,而其他的农艺性状都较正常[3-4]。

2.3 产量分析

从各参试品种产量情况可以看出,7个中晚熟品种中,有5个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青薯9号折合产量为53 972.49 kg/hm2,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35.87%,达极显著水平。冀张薯8号折合产量为52 028.03 kg/hm2,较对照陇薯3号(CK)增产30.98%,产量居第2位。陇薯10号、陇薯6号和青薯168分别较对照增产 9.3%、7.9%和2.3%,增产不显著。民薯2号的折合产量为39 722.42 kg/hm2,与对照陇薯3号(CK)持平。

在早熟品种中,克新18号折合产量为24 666.79 kg/hm2,荷兰15折合产量为19 944.54 kg/hm2,产量分居第1、2位。

3 结论与讨论

该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各有其特色,产量最高的是青薯9号,折合产量达到了53 972.49 kg/hm2,但青薯9号薯皮红皮、薯块为椭圆形,市场销售不容乐观,且结薯分散,不利于收获。冀张薯8号较对照陇薯3号增产30.98%,增产明显,淡黄皮、乳白肉,芽眼浅,形状好,可作首先推广的主要品种[5-6]。同时,这2个品种可在马铃薯

旱作区逐步示范推广;克新18号和荷兰15号均为早熟品种,适宜在临夏县的川塬区温棚或大田种植,利用其较短的生育期,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其余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4 参考文献

[1] 张瑛.临夏县马铃薯种植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14):34-35.

[2] 杨如鸿,李云亚.永靖县马铃薯品比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7):70-72.

[3] 李丽淑,唐洲萍,王晖,等.广西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2(2):167-170.

[4] 颉炜清,关兴华,肖继坪,等.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2(2):70-75.

[5] 王茂喜,刘均霞.马铃薯品种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37-38.

[6] 李小波,安康,方志伟,等.2014年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6(1):6-9.

上一篇:寿县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 下一篇:捉住一点一点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