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蟠猫乡杂交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

时间:2022-06-25 02:27:49

牟定县蟠猫乡杂交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牟定县蟠猫乡种植的油菜新品种,进行了杂交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杂交油菜品种均表现株高适中、生长势强、生育期中等、抗逆性及适应性强等特点,产量高,适合在蟠猫乡种植。

关键词 杂交油菜;新品种;引进;云南牟定;蟠猫乡

中图分类号 S565.4.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38-01

油菜是蟠猫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既是油料作物,也是观光作物。蟠猫乡常年种植面积200 hm2,为了验证杂交油菜的品种特性,特进行油菜新品种同田对比试验[1-3],通过试验示范探索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蟠猫乡种植的新品种,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为使科研成果尽快应用于生产,提高蟠猫乡油菜生产水平,促使农民增收,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3个杂交油菜新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古岩村委会古岩三组进行,当地年平均气温16.5 ℃,年降雨量850 mm,度25°29′13.8″,经度101°33′17.56″,海拔1 810 m;土壤上等肥力。面积533.3 m2,前作为烤烟。

1.2 供试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云油杂9号、云油杂14号、云油杂15号、花油9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花油9号作对照(CK)。每个品种面积100 m2,塘距60 cm×40 cm,一般种植3.75万塘/hm2,每塘留苗4株,折合15万株/hm2。

1.4 试验实施

于2015年10月17日用拖拉机碎土,人工平墒、划小区。10月18日种植,播种时施用三元复合肥(15-15-15)225 kg/hm2、油菜专用微肥22.5 kg/hm2作塘肥,细碎农家肥7 500 kg/hm2作盖塘肥,10月20日浇出苗水,10月25日出苗,11月10日间苗,11月11日施提苗肥,用尿素225 kg/hm2兑水浇施;12月1日定苗,中耕铲锄1次,12月3日浇施5叶肥,用尿素450 kg/hm2、普钙300 kg/hm2兑水浇施,整个生育期浇水2次,防虫3次(出苗期1次、中后期防蚜虫2次),4月20日开始收获。

1.5 记载项目与方法

试验进行定点观察和室内考种记载[4-6]。记载项目有生育期、株高、分枝、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小区产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花油9号(CK)的生育期为175 d,云油杂15号的生育期为176 d,云油杂9号的生育期为179 d,云油杂14号的生育期为181 d,杂交油菜品种的生育期都较对照品种花油9号(CK)的长。

2.2 产量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花油9号(CK)产量为3 370 kg/hm2, 3个杂交品种都较对照品种花油9号(CK)产量高。产量最高的品种是云油杂15号,为4 120 kg/hm2,较对照花油9号(CK)增产750 kg/hm2,增幅为22.26%;其次是云油杂14号,为3 660 kg/hm2,较对照花油9号(CK)增产290 kg/hm2,增幅为8.61%;产量较低的品种是云油杂9号,为3 480 kg/hm2,较对照花油9号(CK)增产110 kg/hm2,增幅为3.26%。

2.3 植株性状

3个杂交品种株高都较对照品种高,最高的是云油杂14号,为172.0 cm;其次是云油杂15号,为152.7 cm;最矮的是云油杂9号。3个杂交油菜的分枝高度都高于花油9号(CK)。有效分枝数最多的是对照花油9号(CK),为16.9个,3个杂交油菜的分枝都较花油9号(CK)少,杂交油菜有效分枝数最多的是云油杂15号,为16.5个;其次是云油杂14号,为13.7个;较低的是云油杂9号,为13.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从多到少依次是云油杂15号(357.0个)、花油9号(CK)(324.2个)、云油杂9号(318.2个)、云油杂14号(273.1个)。

每角粒数从多到少依次是云油杂14号(27.2粒)、云油杂15号(22.3粒)、云油杂9号(21.9粒)、花油9号(CK)(20.4粒)(表1)。

2.4 千粒重

从表1可以看出,千粒重最重的是云油杂15号,为4.3 g;其次是云油杂9号,为4.1 g;云油杂14号和花油9号千粒重均为4.0 g。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菜杂交品种均表现株高适中、生长势强、生育期中等、抗逆性及适应性强等特点,产量高,适合在牟定县蟠猫乡推广种植。

4 参考文献

[1] 徐俊.油菜新品种(组合)对比试验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09(5):103-104.

[2] 夏余良,陈志良.不同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50.

[3] 郑莉.双低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10(1):17-19.

[4] 谭冠宁,李丽淑,韦本辉,等.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8(2):144-147.

[5] 梅坪,胡艾,谭帮兴,等.秭归县油菜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92-194.

[6] 刘耀霖,阮华,芮文其,等.溧阳市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5(3):68.

上一篇:广东省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安龙县薏仁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黄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