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23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8 05:50:29

浆细胞性乳腺炎23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浆细胞;乳腺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29-01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粉刺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是一种非细菌性感染的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慢性乳腺良性疾病[1],临床上以乳腺疼痛,乳晕下肿块,乳腺脓肿及乳腺瘘管特征,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8月共收治浆细胞性乳腺炎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均为女性。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5岁,均发生在非哺乳期,病程2周?1年。左侧10例,右侧13例,就诊时有手术史者2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出现明显乳腺肿块,15例伴有脓肿形成,溢液7例。乳腺肿块伴有凹陷12例,脓肿破溃瘘管形成5例(两例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形成,反复红肿后破溃形成3例)。乳腺肿块伴凹陷8例,肿块反复红肿疼痛9例,病程中5例病人皮肤出现散在结节性红斑,患者均无发热等全身炎症表现。

1.3 辅助检查 23例病人中15例白细胞及中性比升高。乳腺彩超多表现为实质性病灶边缘不规则,无包膜低回声肿块,合并脓肿形成者可探及部分液性暗区,9例乳腺肿块可探及腋下肿大淋巴结。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三例瘘管形成和两例脓肿形成的病人行血清泌乳素检查结果均明显升高。

1.4 结果 23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一期行手术切除病灶,13例病人在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行脓肿切开引流,待全身情况好转病灶缩小后完整切除病灶,全部病例术中及术后病理均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对于血清泌乳素指标升高的病人,加用炒麦芽或甲磺酸溴隐亭片等抑制泌乳素的药物后病灶均明显缩小,所有病人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是乳管周围组织的化学性炎症,并可继发感染形成急性炎症[2],是从下方导管开始,通过导管系统或乳腺小叶逐渐发展的炎症过程[3],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认识尚不明确,可能与发育不良,既往乳腺炎症,乳腺退行性变,不正确的哺乳方式,细菌感染,外伤,内分泌失调有关。Bun-dred曾报道吸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认为内积聚的类脂过氧化物,可铁宁,烟酸等代谢产物,激起局限性组织损伤,导致厌氧菌在乳管内滋生而引起的化脓性典型表现[4]。

2.2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以下特点1)多发于25-40岁的非哺乳期妇女,哺乳后3-4年高发[5],2)急性期可存在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白细胞计数变化多不明显,3)肿块常为首发症状,多位于乳晕深部。4)部分已溢液为首发症状,5)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6)多合并发育不良,凹陷,由于乳腺导管纤维增生和炎症反应,可至回缩,有的局部呈橘皮样变,7)病程后期可出现脓肿,破溃后脓液常伴有类脂类物质,可形成瘘管。

2.3诊断与鉴别诊断 该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目前尚无有确诊价值的辅助检查,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笔者对五例脓肿形成病人行血清泌乳素检查结果均明显升高,故推测泌乳素升高可能是该病相关因素。该病症状不典型,漏诊误诊率高,急性炎症期应与炎性乳癌相鉴别,后者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肿块型乳腺炎特别是有橘皮征或凹陷的同样应与乳腺癌相鉴别,后者多为无痛性,术中病理可明确诊断;有溢液者应与导管内状瘤鉴别,后者多有血性溢液,可通过乳管镜鉴别诊断;对于瘘管形成的病人应与乳腺结核相鉴别,可通过脓液涂片寻找抗酸杆菌。

2.4 治疗 手术是浆细胞乳腺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2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目前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术士选择尚不统一,我们的经验是肿块型乳腺炎需切除后方的大部分输乳管,同时彻底切除病灶。脓肿型乳腺炎如果脓肿较小,可一期手术,脓液多先行切开引流,待炎症控制后再次手术切口,如合并瘘管应以瘘管口为中心完整切除瘘管口周围皮肤,瘘管及后方的大部分输乳管,对于对于血清泌乳素指标升高的病人,四例我们加用炒麦芽120g/d煎服,一例采用甲磺酸溴隐亭片2.5mg,早晚各一次口服,术前均发现病灶明显缩小,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对于内陷的病人可考虑采用乳晕弧形切口,外翻整形,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Dixon JM.Periductal mastitis/duct ectasia[J].World J Surg,1989,13(6):715~720.

[2] 赵红梅,雷玉涛,侯宽永,等.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差异的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4):234-236.

[3] 孙俊平,胡文秀,周先保.乳腺导管扩张症48例诊治体会【J】.中级医刊,1995,26(3):242.

[4] Bundred NJ.The causeand treatment of plasma cell mastiffs[J].Br J Surg,1994,81(6):788-789.

[5] Disesing D Axt-Fliedner R , Hornung D , et al . Granulomatous mastitis . ArchGynecol Obstet , 2004 ,269:233-236

上一篇:清胰汤加减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2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