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的那句话

时间:2022-09-28 05:34:04

青春里的那句话

1

踏入这所市重点高中时,我是胆怯的。与那些昂首挺胸、单凭实力杀进这里的骄子们不同,我是靠着父亲的一万块钱赞助费才来到这里的。按父亲的说法,我属于那种总是差点火候的学生。于是,父亲干脆就管我叫“差一点”。小学升中学,差3分没考上区里的示范校,望女成凤的父亲几经辗转,终为我在示范校里谋到了一个座位;而这次中考,又是因为仅仅差了1分,父亲搭上了半年的工资,一脸的僵笑,外带一车的好话,才让我有幸在骄子们中间穿梭。对于父亲的做法,我其实很是厌烦,甚至觉得荒谬――他总是在给我制造不必要的压力。

我被分到了高一(2)班。和无数青春小说中描写的一样,我知道故事中自费生们很不精彩甚至是相当灰暗的生活将在自己身上又一次上演了。面对那些侃侃而谈、神态自信的同学,我总是小心翼翼。我从不在课堂上发言,课后更不会和周围的同学们打得火热,只是默默地缩在那个属于我的角落里,愿做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平静地熬过三年的高中生活就好,哪怕是被忽视,甚至被忘记。可半个月后的新生摸底测验还是让我成为了全班的焦点――倒数第二名。在表情各异的同学的注视中,我从老师手里接过仅仅考了40多分的卷子,忐忑地回到了座位上,脸上烧得厉害,耳边响起的是一个又一个高得让我发抖的分数。我低着头,根本不敢看老师和同学的脸,知道那上面除了鄙夷,或是怜悯,是不会有太多其他感情的,而自己期望中的平静高中生活也将随着越来越频繁的考试而快速失去。

2

几天后的一个午休,班主任和几个男生满头大汗地搬着几个大纸箱进了教室。沉浸在午睡快乐之旅中的同学们一下子醒了,指着箱子兴奋地议论着什么。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着身旁一脸期待的刘莉莉,拽拽她的衣袖问:“箱子里是什么啊?”

“当然是书啊!你不知道吗?”刘莉莉惊奇地看着我。

“书?又订新的辅导书啦?”

“不是,是毕业班的同学留给咱们的书。每届高三的学哥学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后,都会回到学校,把自己觉得最有用、最好的三本教辅书留给咱们这些新同学,而且还会写一封短信和书一起送给咱们,里面写着一些鼓励、祝福的话,很温馨啊。这可是咱学校的传统!”

“唔。”我失望地回答着,心想:不就是几本旧书嘛,至于吗?

“老师会把信编上号,让咱们抽号。抽到哪个,就会得到哪位学长的书。哎呀,真希望能抽到原野、夏岚的书啊,他们可是状元级的人物,会带来好运的,而且……”刘莉莉唧唧喳喳一个劲地说,我却早就没了兴趣,又困得往桌子上一趴。

3

醒来时,课桌的右上角多了一套包着洁白书皮的数学辅导书,共三册,正好对应着整个高中所学的内容。书是老师放在桌上的,我自己并没有到讲台前抽签。其实,老师叫到我时,我很清醒,只是装睡,但像我这样的差等生无论拿到什么书还不都是一样的看不懂,有什么意义啊?况且去讲台那里,自己又会被全班同学盯着看,实在是太不爽了。

打开书,一个淡绿色的信封掉了出来,里面有一套共12枚的叶子书签,形状各异的叶子嵌在塑料膜里,保持着永恒的新鲜色彩,每个书签上还有一个红色的穗子,看起来很精致的样子,真让人喜欢。此外,还有一封短信。我突然觉得很没趣儿,心想:里面一定又是写着“祝考取理想大学”“祝理想早日实现”之类的客套话。

亲爱的学弟或学妹:

你好!

虽然无缘与你相见,但还是祝福你!能和你成为校友很高兴!希望能从我所赠的3本书中受益!书签是我自己做的,12枚代表12个月,伴你快乐度过每个月!多余的话就不说了,

呵呵!

加油啊!不要辜负属于自己的青春!

学长兼校友

沈默

“不要辜负属于自己的青春?什么意思啊?”我小声嘟哝着。

“你的书是谁的啊?”刘莉莉凑过来看了看,“沈默,还行,也不错!”

“怎么?他也是个高考明星?”我无精打采地边翻书边问。书已经很旧了,像是被翻了无数遍,每页上都有用各色荧光笔画的圈圈点点,空白处还写着一些心得体会,或是一道题的多种解法。

“明星倒是算不上。不过,一楼大厅的橱窗里也有他的介绍,应该也是个优秀的学生,去看看就知道啦!开学典礼上,校长好像还提起他了呢,考上了北京语言大学,也是个重点大学,当然和上了清华的原野学长可就没法比了。”刘莉莉得意地说,手里拿着自己抽到的原野的那套中学生作文选。

“我才懒得去看呢!”我赌气般地说。

4

放学后,我还是一个人偷偷地跑到了学校的橱窗前,里面展示的永远都是学习能力超强的优等生的光荣事迹。的确,与其他18位考上清华、北大、复旦等顶级名校的天才们相比,沈默实在是太暗淡了。我好奇地读着他的一小段自我介绍。

“中学时,我被同学们叫做‘傻子’,因为我反应很慢,怎么学也学不会。其实,我不是生来就反应慢。上初二时,我太贪玩了,头撞到了足球门框上,大脑就受了点损伤。许多同学曾问我,既然这样,你就更没必要花钱到这所重点高中来读书了吧?的确,面对班里的同学,真是受刺激,我也曾闹着要离开。可我父母却说,不惜重金让我来这里学习,不是要我考上某某重点名校,只是希望我和其他孩子一样,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一种同样美好的校园生活,不要辜负属于自己的青春。其实,最打动我的是‘不要辜负属于自己的青春’。我知道,自己也许永远都赶不上出色的同学们,我没有灵活的大脑,可我依然有奋斗的力量,有着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的渴望,我不要辜负属于自己的青春。”

“我不要辜负属于自己的青春”,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心头一热,突然明白了从小到大父亲总是想方设法为我创造最好环境的初哀。与沈默的父母一样,父亲无非也是希望我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把握住青春的光亮,点亮自己的未来。父亲无法代替我在青春的道路上奋斗,只能竭尽全力为我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尽其所能为我扫清障碍。父亲总对我说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得起自己,失去的不会重来。我却对此不屑一顾,把它归为中年人的唠叨。仔细想想,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每个阶段的校园生活都是如此短暂,仿佛入校和离开只是转身之间的事情。每当我有所感悟之时,也恰恰是向某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告别之际。从小学进入初中,再从初中升入高中,每个时期结束后我都在后悔,都在自责,而在一段并不长的时间过后,懊悔的感觉就会消失,动力也荡然无存,我又成了那个不知上进的“差一点”,一次次地陷入那个“倘若一切可以重来”的老套假设。

回想一个多月来的高中生活,我坚信若这样继续下去,自己定会又一次掉进后悔的命运轮回中。每天最

担心的不是自己学没学会知识,而是担心会不会在课堂上出丑,会不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时被认为很傻,会不会在体育课上跑步时因体力不支而被同学嘲笑成为“病秧子”……学校如同没有阳光的黑暗之邦,可这些黑暗有多少是自己造成的呢?忧虑,冷漠,不思进取,这些让我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望,失去了一个16岁女孩的活力,失去了对未来的期待,更失去了改变现状的动力。

5

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翻看沈默留给我的数学辅导书,有计划地反复做着书上的典型例题,一遍遍地感受着这个素不相识的坚强乐观的男孩带给我的无限动力。捧着书,静静地闭上双眼,仔细地嗅着周边的空气,仿佛有一种令人振奋的清新味道从书页中飘出,悄悄地弥漫在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内,驱散着困意,驱散着黑夜的寂寞,驱散着放弃的念头和安于现状的诱惑。我知道自己的目标绝不是成为小说中那些突然成才引得众人惊叹的黑马似的少女,当然也不是超越班里的某某某,更不会为了不被同学小瞧而发奋,而是为了自己同样短暂且重要的高中生活,为了赶走那个自卑、冷淡、沉闷得有些自暴自弃不懂得珍惜的女孩子。

课堂上,我不会再因惧怕被提问而一直低着头不敢看黑板,我迫使自己抬起头,跟随着数学老师一步步的讲解,仔仔细细地做着笔记;下课后,我会把没听懂的问题仔细总结在一起,再去向老师请教;在每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在放学后的落日中,我都在努力地背着单词,或是练习长跑,锻炼着自己柔弱多病的身体;周末,我再也不会跑到社区图书馆的阅览室里读些不痛不痒的爱情小说,而是到图书馆的自习室里研究一道道晦涩难懂的化学物理题。

做题做累了,也会不由自主地透过图书馆晶亮剔透的玻璃默默地发会儿呆。窗外的天空就像乡下外婆家门前跳动的河水一样清澈,秋风在云朵之间随性地穿行,几只大雁形状的风筝轻轻地飘荡。这样的天气,在小说中往往会有最浪漫的事情发生。可看看自己的状况,真是太枯燥了,和浪漫二字半点都不沾边啊!真折磨人啊!我叹了口气,不免有点沮丧。但转念想想很有提高的分数,就会被小小的成就感点亮着,又会幸福地自言自语道:“打造一个无愧于自己的美妙青春,好像也是件很浪漫的事呢!”

“不要辜负属于自己的青春”,这句被沈默用闪闪发光的金色荧光笔郑重地写在每本书扉页上面的话,如同一道魔咒,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上一篇:高三最后的日子 下一篇:校园欢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