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时间:2022-09-28 05:21:04

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带着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为此,学习环境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信任学生

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会让他们浑身充满力量,把学生当朋友看待,他们才会主动让你走进他们的心扉.

信任在学生表现出优点时教师容易做到,而在学生表现不尽人意时,老师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信任他的人呢?我觉得老师应学会崇拜. 因为我们的学生是天下最好的学生,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甚至连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更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学会欣赏学生.

二、尊重学生

如果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学生认可. 我觉得教学中尊重是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 而现实教学当中,虽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事实上学生的地位是低下的. 教学中,老师应学会倾听,其实学生的心里话最想告诉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父母,另一个就是自己的老师. 为什么现实中许多学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呢?原因在于我们部分老师嫌学生烦,认为学生的思想幼稚,同时在学生说话时忙于做其他事情等等,久而久之,学生觉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 倾听是尊重学生效果奇佳的方法,通过倾听,你了解了学生;通过倾听,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坦诚的品格. 你倾听他的心声,等于给了他希望、给了他自信、给了他勇气.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育者本人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必须明确他需要什么,不是老师自己怎么想就这么来,向学生请教这个方法,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 一旦我们的老师从真正意义上懂得尊重学生,也就很容易了解学生是如何想的,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而找到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接受.

三、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老师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 记得曾有个学生来问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我不立刻给他答案,而是让他先思考一下,尽力自己去找答案. 此时他计算的答案与我的不同,但我没一口否定,而是帮他分析,找出错误,我说:“其实你的答案也有道理,也许是老师错了,我们去书上看看怎么说的吧.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都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充分理解学生此时来问问题的心里感受,从而也给学生灌输了追求真理的精神. 而在现实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以主观的态度,所想的是学生的分数,哪有工夫专心倾听学生说话.

人总是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感激,多与你的学生平静地谈话,陪伴学生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只有陪伴才能沟通,沟通是了解学生、引导学生重要的一环,沟通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学生的试金石. 能与学生沟通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往往是成功的,老师经常和学生促膝谈心,沟通思想,通过交谈,学生增长了知识,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本领和艺术,同时使我们的老师加深了对学生的理解.

四、激励学生

激励分为正激励,负激励. 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学生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那最好的激励是什么呢?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 学生若能感受到老师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做为老师,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眼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 记得我曾对一个总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样做过:有一次她没完成作业,我对同学们说:“某某同学,其实她不是不想做作业,她每次不完成作业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信我们可以问问她,我们相信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那位同学站起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此时,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 谁知,第二天这名同学又没完成作业,我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今天又没做作业,如果说她原来是有原因的,我想她今天没完成作业的原因肯定会更特殊,已特殊到不能和任何人说,我们是不是给予理解和掌声呢!”全班同学又一次发出了鼓励的掌声,在我的一次又一次激励下,这位同学现在已经克服了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而且完成作业的质量较高.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你用心去发掘,每一名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五、宽容学生

宽容不等于放任,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 诱发学生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 比如:老师对损坏公物,经常打架等等过失,总是对学生大吼道:你这孩子,怎么老是这样,打电话请你家长来. 试想,这样的处理如何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觉得此时老师应保持冷静的状态,尽量不要大声训斥,更不要夸大其词恐吓学生,而应当实事求是讲道理,理解学生此时的心理感受,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让学生有深刻的心理体验.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于单一,不要总是固定在每一次测试的分数上,更不要用过于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容不得学生有一次失误,这实际上违反了素质教育发展规律. 我觉得,老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要学会反思,遇到问题不是说“你怎么啦?”而是要问“我怎么啦?”老师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错误学会等待,有许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学生不断成长过程中会自动消失.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也并非一天形成,而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克服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内完成. 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则不达”,这就是要求每位老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以一颗平常的心去耐心等待学生的觉悟.

六、提醒学生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特别是有不良行为习惯后,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

对学生的缺点不仅需要提醒,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提出批评,不过不是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训斥批评,而是平等的朋友式的提醒,正因为这样的提醒,学生才乐于接受,尽快改正. 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改掉缺点,而提醒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耐持性成长环境,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使其健康、快乐、主动的发展. 最后请同行们与我一起分享:信任 + 尊重 + 理解 + 激励 + 宽容 + 提醒 = 成功!

上一篇:“K”字形相似在不同载体下的广泛应用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