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齿科扫描对多生牙的临床应用价值

时间:2022-09-28 04:46:52

MSCT齿科扫描对多生牙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MSCT齿科扫描(Dental planning软件)对多生牙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20例多生牙患者术前经口腔全景和MSCT齿科扫描,确定多生牙的位置,通过影像检查判断多生牙的位置和数量,并且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对多生牙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120例患者中,多生牙共128颗,口腔全景片诊断出39颗,诊断准确率为30.47%(39/128);MSCT诊断出128颗,诊断正确率为100%(128/128)。 结论 通过MSCT齿科扫描的牙和牙槽骨的矢状面和冠状面重组图形,可以清晰地显示多生牙的异常结构及与牙列的关系,可以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和信息,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MSCT;齿科扫描;多生牙;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213-02

多生牙又称为额外牙,指的是全口牙齿除了20颗乳牙和32颗恒牙之外,比正常牙列,多生的牙齿[1]。手术拔除,自体牙移植、手术导萌和正畸牵引[2]等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生牙的主要方法。而在术前正确确定多生牙的数量、位置、形态、及与邻近牙齿和颌骨内的解剖关系,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步骤和前提。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多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进一步探讨MSCT齿科扫描对多生牙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多生牙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大的是21岁,最小的是8岁,平均年龄(12.8±7.5)岁。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MSCT齿科扫描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

1.2.2 检查方法 术前均先摄取口腔全景片,检出多生牙后,再进行MSCT齿科扫描,以进一步确定多生牙的位置、方向及和邻近组织的关系。我院16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都进行螺旋容积扫描。嘱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并让患者上下颌间轻咬5mm厚度的消毒纱布,使上下牙之间不能相互干扰,扫描过程中,嘱患者不要做吞咽动作。使患者头部保持后仰姿势,颌平面与扫描线在同一水平线,两边对称,扫描范围一般是自上颌窦顶部至下颌骨下缘。具体扫描参数为:转速:0.70s/r,层厚0.65mm,层间距0.30mm,螺距0.887,视野11cm×11cm。

图像后处理:经过容积扫描图像后,采用EBW3.5版[3]工作站Dental planning软件完成图像的后处理。

1.3 评价方法

120例多生牙患者中,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口腔全景片和MSCT齿科扫描法进行检查,并在术中对多生牙的真实情况进行准确性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120例患者经MSCT齿科扫描,共见多生牙128颗,单颗多生牙患者115例,占95.8%,3例为2颗多生牙,占2.5%, 2例为3颗多生牙,占1.67%。重组图像显示(1)多生牙位置:上颌多生牙123颗,下颌多生牙5颗。水平阻生32颗,垂直阻生28颗,倒置阻生26颗,斜行阻生42颗。(2)多生牙形态:128颗多生牙中有38颗位置异常,18颗牙根弯曲。(3)多生牙与邻近主旨的关系:突入上颌窦内者为22颗,紧邻上颌窦者为45颗,紧邻鼻底者为16颗,另有45颗紧邻邻近牙根。

由于MSCT齿科扫描对多生牙的位置等细节显示清晰、充分,而使手术近路合理,平均手术时间为半小时,且术中所见多生牙的位置、形态和与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与MSCT齿科扫描结果吻合,所有多生牙患者在手术创伤较小的情况下,无明显不适合并发症的发生。口腔全景片和MSCT齿科扫描及手术对多生牙位置评价比价,详见表1。

3 讨论

多生牙是口腔科常见病,常导致恒牙移位、牙列不齐和邻近牙齿萌出延迟。据相关研究显示,每1000个儿童中,就有4~10个有多生牙[3-4]。多生牙的存在,常导致患者正常的恒牙萌出延迟或者错位生长,牙齿排列拥挤、不齐,并且使大量食物残渣残留,使龋齿、牙龈炎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而且常合并多生牙和正常牙齿错颌畸形、牙弓间隙丢失、牙源性囊肿等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对多生牙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正畸牵引或者拔除。制定合理、准确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之一。传统的定位方法包括全景片、咬合片、根尖片和头颅正侧位片,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口腔全景片结合头颅正侧位片,再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来判断多生牙的位置,具有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口腔全景片只能反映二维结构,存在影像重叠、密度分辨率低的缺陷[5-6],并且不能显示各多生牙的细节,如显示多生牙的深度、长轴方向及根尖的位置等,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本研究中,利用口腔全景片除31颗腭侧位、12颗唇侧位及6颗舌侧位位置固定外,其他79颗多生牙位置均不能确定,此方法对多生牙的诊断正确率为30.47%,此外,多生牙的形态诊断及和邻近组织的关系诊断均不明确。而二维CT扫描在多生牙的形态和邻近关系的诊断方面虽然优于口腔全景片,但是却无法进行冠状面、矢状面的显示[6],因此不能在同一层图像上显示多生牙的准确位置、大小、形态及邻牙等周围解剖三维立体关系,不能整体显示病灶,因此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

MSCT齿科扫描是通过采用最小视野、最大矩阵、最小层厚达到超高的Z轴分辨率[7]。此技术可以进行数据重组,明确显示多生牙的大小、形态、位置方向及与邻近牙齿、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VR技术[8]显示的三维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多生牙的位置、形态、萌出方向、导萌的路径及与唇舌侧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模拟手术过程来进行空间解剖。本研究所述MSCT齿科扫描诊断多生牙的准确率为100%,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符。经过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恢复一切良好,说明MSCT齿科扫描具有精确度高、放大失真率极低的优点,可以精确指导手术开窗导萌或者拔除治疗。对必须要拔出的多生牙,MSCT可准确显示多生牙与邻近牙根、上颌窦、颏孔、下牙槽神经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9-10],对临床医师与患者的交流和医师准确制定合适的正畸牵引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信息,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本研究128颗多生牙均在MSCT齿科扫描提供的详细资料的指导下准确进行了手术拔除或者正畸处理,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综上所述,MSCT齿科扫描在临床上对多生牙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临床上应培训技师对MSCT齿科扫描仪的正确使用,为临床医师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精准的影像资料和数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的提高,MSCT齿科扫描必将成为多生牙检查的一种常规手段。但其不足之处是价格较高和辐射剂量大,对患者有一定的损害[10],因此,应加强临床技师的培训,加强对患者的防护,达到合理使用低剂量的目的,在较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此操作。

[参考文献]

[1] 袁权.MSCT齿科扫描对多生牙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技术学,2013,28(1):92-94.

[2] 程,苏士文,江银华,等.螺旋CT三维重组对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研究[J].实用医学,2010,30(5):319-320.

[3] Kumar A,Namdev R,Bakshi L,et al.Supernumerary teeth;report of four unusual cases[J].Contemp Clin Dent,2012,3(Suppl 1):S71-S77.

[4] 陈志方,赵兵,方永忠,等.CBCT/CT与普通X线片在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定位的比较[J].安徽医学,2012,23(5):543-546.

[5] Raupp S,Kramer PF,de Oliveira HW,et al.Applic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supernumerary teeth location in pediatric dentistry[J].J Clin Pediatr Dent,2008,32(4):273-276.

[6] 邵雅华,陈成诗,杨戬威,等.多层螺旋CT对颌骨埋伏牙的定位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6):477-479.

[7] 杨秀玲,姜秋,李毅,等.螺旋CT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中的临床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1,2(4):438.

[8] 匡世军,崔敏毅,张志光,等.锥形束CT用于诊治颌骨内埋伏牙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杂志,2010,3(10):601.

[9] Haney E,Gansky S A,Lee J S,et parativ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radiographs an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graphy volumetric imag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of maxillary impacted canine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10,137(5):590.

[10] 张涛,王铁梅,林梓桐,等.螺旋CT三维重建颌骨内埋伏牙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667.

(收稿日期:2013-08-16)

上一篇:HIG2基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三种灵芝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