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探究

时间:2022-09-28 04:06:39

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探究

摘 要:因定位条件的独特和生成背景的差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呈现出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特色。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单一,城市管理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人才相对短缺,资源型城市形成的突发性和空间的松散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027-01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特殊的过程,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资源依赖型”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使得有关的调整政策失去作用,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呈现出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特色,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状况分析,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单一

资源型城市大都是依靠某种自然资源建立起来的,国家进而在该地区成立企业,这些资源型的企业需要大量作业人员,最后形成政企合一的管理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资源型城市发展目的单一,基本上都是发展的采掘业,所以会形成相对比较单一的产业结构,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产业,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产业结构僵化单一,多呈超重型。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的高度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结构单一、就业结构单一、所有制结构单一、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产业链条短,一旦资源耗尽,势必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2 城市管理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早期,为了便于管理,大都采用政企合一的管理形式,这就导致资源型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职责不清,进而会出现各自为政,建设重复,从而加大了运行的成本,使企业的竞争力不强,最终使得资源型城市发展缓慢。同时资源型城市一般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然而中西部又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必须重视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3 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同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开采和加工等行业及工业三废的排放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严重,资源的开采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使得人地矛盾突出。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采取“先生产后治理,重开发轻环保”对资源的开采没有科学的论证,没有全局考虑,由于过度的采伐已经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存在空气质量恶劣,大气污染严重,城市周边的植被、农作物也遭到严重污染,因采矿活动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的经济损失在120亿元以上。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林木,使得这些地区生态功能急剧下降,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明显减弱。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4 资源型城市人才相对短缺问题

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的短缺,高度单一的资源开采仅需要简单体力劳动的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其就业局限性大,当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需要高技能人才,但使用的数量是有限的。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资源型城市中企业管理的科技人员都存在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也就直接影响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5 资源型城市形成的突发性和空间的松散性

城市的发展一般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而资源型城市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骤然发展起来的,它并没有经过一个时间和文化的积累,因而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如河南平顶山市,自1953年成立平顶山煤矿后,于1957年才设立了平顶山市。资源型城市的形成由于大部分都是“因矿建厂、因厂建镇、连镇成市”,所以资源型城市的建设受到资源分布的不集中性和不连续性特点的制约,资源型城市空间随着资源开发而扩展,在城市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松散形态。而这种城市空间松散分布的形态违背了工业化城市集聚的特征,它不利于城市土地的规模集约适用,也不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治理。

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状况的分析,找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马民涛,卢萌萌,朱瑞娟.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1,(2).

[2]梁亚红,刘嘉俊.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3).

[3]李树人.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规模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0.

上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下一篇:十堰市车险市场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