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8 04:02:30

[摘要]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08月~2006年09月我院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的12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贝那普利,5~10 mg/次,1次/d,并用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1次/d静滴,记录症状、体征及副作用,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程度显著缓解(P<0.01)。结论:贝那普利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能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贝那普利;单硝酸异山梨酯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061-01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病死率较高。我们自2004年8月~2006年9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与选择

12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4.08~2006.09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合并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疗组共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56~78岁,平均65.5岁,病程10~28年,心功能Ⅳ级28例,Ⅲ级20例,Ⅱ级16例;对照组共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8岁,病程9~26年,心功能Ⅳ级26例,Ⅲ级20例,Ⅱ级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力衰竭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应用抗感染、吸氧、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5~10 mg/次,1次/d,并用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静滴,1次/d,连续观察2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地戈辛0.125 mg/次,1~2次/d,氢氯噻嗪25 mg/次,3次/d,疗程7~14 d。

1.3疗效判定

显效: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显著改善,紫绀明显减轻,两肺干湿音减轻或消失,双下肢水肿消失;有效: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改善,紫绀减轻,两肺干湿音减少,双下肢水肿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心力衰竭程度显著缓解,总有效率为84.4%(P<0.01)。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治疗组6例出现刺

激性干咳,经口服酮替芬后症状改善无须停药。治疗组大部分心功能在2周内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肺心病心衰竭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激活,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水钠潴留,使心脏前后负荷增加而加重心衰[1]。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扩张动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从而降低心脏耗氧量,延缓心肌重构,逆转左室肥厚。贝那普利还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水钠潴留,降低肺血管阻力,解除支气管痉挛,使通气功能和瘀血性缺氧得到改善[2]。单硝酸异山梨酯属于有机硝酸酯类药,主要释放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与内皮释放的舒张因子相同,刺激鸟苷酸环化酶,使鸟苷酸(cGMP)增加,鸟苷酸通过调节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对静脉血管的扩张作用较强,因而可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其扩张肺血管作用较强,且不易产生耐受性,使平时不使用的肺血管开放,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单硝酸异山梨酯也可扩张动脉血管,引起血压下降,降低后负荷,同时对冠脉也有直接扩张作用。上述作用,共同促使心肌耗氧量下降,改善心肌缺血,恢复心脏功能,增加心衰患者心输出量[2,3]。两药合用协同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肺血管阻力,治疗肺心病心衰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喻.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诊治[J].医师进修杂志,2001,24(1):6.

[2]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

[3]戚文航.硝酸酯治疗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3):187-189.

[4]郭静萱(主译).心血管药物治疗学(美)[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6-220.

(收稿日期:2007-04-2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肝硬化的中西医护理 下一篇:产房护患纠纷引发因素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