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 第24期

时间:2022-09-28 03:49:07

周其仁:通胀的根本原因是币值低估

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日前在广州“岭南商道”论坛上表示,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不是农产品、资源等个别商品价格上涨带动的,而是货币供应过大造成的。周其仁表示,目前解决的根本办法在于釜底抽薪收紧货币发行,允许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是目前最佳的办法。

周其仁表示,虽然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生产率仍然落后,但是我们的生产率的进步率却是美国等国家的好几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汇率机制却没有反映这种变化。

从1997年到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上挂住在8.2765。盯死的汇率不反映生产率的变化,这导致重大不平衡。在国际市场上,全世界对中国货的需求上升,中国出口导向的工业越来越蓬勃发展,这里面有人力资本增加、技术进步的作用,也有汇率错误估计、本币低估的因素。

在汇率低估的情况下,不断上涨的外部需求导致我国劳动力需求增加、资源压力增加、原材料需求增加、排放增加,最终导致了目前的一系列问题。这两年,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快速增长,成本上来以后能不能消化这些成本,就是一个问题。(摘自:《广州日报》 2008年4月14日 编辑:张小玲)

哈继铭:治理通货膨胀要防更要扛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日前撰文指出,除了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外,中国今年年初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除了造成运输中断和物资短缺外,还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推高了农产品价格。此外,北方地区也出现了旱灾,这可能使我国今年的通胀高于常态。

面对这些周期性的和自然灾害造成的通胀压力,中国无法依赖单一的政策工具(譬如货币紧缩)去治理和抵御。通胀要防更要扛,即在货币适度紧缩的同时采取补贴农业生产、补贴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方式,来尽力减轻通胀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摘自:新华网 2008年5月5日 编辑:张小玲)

点评:“防通胀”是今年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场巨灾将不利于我国的物价控制,如农产品价格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上涨压力。看来,2008年治理通胀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扛”通胀的担子也将越发沉重。

林毅夫:应更大胆地调整利率以抑制通胀

即将就任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负面作用要大于正面作用,因为它主要挤压的是中小企业贷款,不利于解决就业、收入分配、启动内需。

林毅夫称,提高利率则更有利,可以减少投资、减少资产泡沫,逐步让储蓄利率为正,否则,就等于政府直接把资金赶到股市、楼市。他建议,有关部门应更大胆地调整利率,以抑制通胀膨胀。

林毅夫指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存款的真实利率仍然为负的情形下,会带来很多不好的效果,即便资金没有被赶到股市和楼市,也等于让储蓄者补贴贷款者,或者补贴银行,等于给储蓄者扣税,而大部分储蓄者属中低收入家庭。(摘自:《财经网》2008年5月13日 编辑:张小玲)

许小年:反通胀的关键是管理预期通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日前撰文表示,反通胀政策的关键不在管制现行价格,而在有效管理预期通胀。所谓有效,就是要使企业和消费者相信,未来的价格将比今天的低,当务之急是提高反通胀政策的公信力。

欲使公众相信未来价格走低,需要做的无非两件事:一曰增加供给,二曰抑制需求。一方面,要想增加供给,则必须解除价格管制,听任价格上涨,让企业有钱可赚,企业自然会增加产出。另一方面,要想抑制需求,则必须而且也只有紧缩银根。这也是为什么宏观调控永远是关于总量的,政策不以具体价格为目标,具体价格肩负着调节供需和恢复均衡的重任,不可随意干预价格体系的运行,政府只能控制需求总量。

要紧缩银根,就必须连续加息。每次加息的幅度可以小一些,给企业和个人留出调整的时间,但货币政策当局应明确无误地将其意图传递给市场:中国经济眼下的最大风险是通胀,除非通胀能得到有效抑制,加息不会停止。(摘自:《广州日报》 2008年4月16日 编辑:张小玲)

徐连仲:反通胀,粮价是重中之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徐连仲日前撰文表示,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是引发价格全面上涨的必要条件。虽然目前国际粮价出现大涨,甚至在部分国家引起恐慌,但我国粮价的上涨幅度却相当温和,这也是我国目前尚未出现价格的全面上涨,尚未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但是,粮食价格目前虽然尚未出现大幅度上涨,却存在大幅度上涨的可能。就目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来说,为防止价格全面上涨,现阶段的重点就是要防止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徐连仲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粮食价格涨幅远远小于其他食品价格,有补涨要求。第二,目前粮食与主要农副食品的比价偏低,粮食价格有上涨的客观条件。第三,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幅度大于价格上升幅度,客观上存在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第四,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粮食价格有一定的影响。而世界粮食储备的减少和各粮食主产国控制出口的措施,将进一步增加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第五,国内粮食供给总体上有保证,但受多方面影响,粮食价格走势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内粮食生产面临成本上升。同时,我国粮食区域性、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粮食供求在时间上、空间上、品种上的错位都会影响局部粮食价格的上涨,进而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可能导致粮食价格的普遍上涨。对此必须高度警惕。(摘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08年4月30日 编辑:张小玲)

李连仲:运用外储参股国外资源公司对抗通胀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颁奖典礼”上表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是结构性的,而非全面通胀,完全可以实现全年4.8%的通胀目标。他建议,除了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启动内需之外,中国应该用庞大的外汇储备购买国外资源类公司股份,以压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李连仲指出,应该看到价格上涨中的国际因素。目前,美元贬值使得石油价格上涨。而石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对于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的输入是0.05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并未掌握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这造成了国内相关企业的成本巨幅上升。

李连仲表示,目前美元贬值已经让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缩水。作为预防国内美元外汇储备贬值的措施之一就是境外投资,去收购或参股国外的资源类企业。 (摘自:《证券时报》2008年4月14日 编辑:张小玲)

夏业良:应该保持适度通胀

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每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而通货膨胀控制在5%以下,我们的经济可以说是不错的经济。如果GDP在10%以上,而通货膨胀只有1%或者2%,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化阶段很难持久。

而如果出现通货紧缩,也是不利的。通货紧缩意味着大量工厂关闭,大量人口失业,因此我们希望在每年的经济高增长情况下,有适度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的GDP增长超过10%的情况下,CPI控制在5%以下的通货膨胀水平都是适度的。

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还不算很危险。如果GDP增长达到10%,我们甚至可以承受全年8%的最高通胀水平。现在离全年8%的差距还比较大,仍是可控的适度水平,对中国经济还不足以造成严重危害。

但通货膨胀必须引起关注和警惕,不要让其演化为恶性通货膨胀,这需要中央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调控措施。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购买以及补贴生产者的方式来增加有效供给,尤其是增加一些比较敏感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供给,使通货膨胀的速率保持在可控的适度水平。(摘自:《财经文摘》 2008年5月8日 编辑:张小玲)

点评:在一片抑制通胀的呼声中,夏业良先生的提法无疑引人深思:通胀也许并不那么可怕和一无是处,也许我们还需要一定的通胀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不过,所谓适度,就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如何让通胀“适度”而不是“过度”,仍然是一个问题。

上一篇:物价·汇率 下一篇:房市·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