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方大雪后看温室结构特点与抗灾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28 03:20:19

从北方大雪后看温室结构特点与抗灾效果分析

2009年11月10日,我国北方普降大雪,厚度达40~50 cm。据笔者调查,山西太原1.2万个琴弦式温室被雪压垮,山西阳泉平定80 %的山东式超大棚温室被雪压塌,山西介休霜古乡现代农业公司48栋10 m跨度、4.5 m高的琴弦式温室内所植各种蔬菜及秧苗全部受冻毁种。

而辽宁台安县、河北固安县、河南内黄县、山西新绛县(5万余栋)鸟翼型长后坡矮后墙生态温室却完好无损(该温室1996年获山西省农技承包技术推广一等奖,山西省标准化温室一等奖),秧苗无大损伤。近几年,以上地区利用此温室,按“有机碳素肥+EM有益菌+植物诱导剂+钾”技术,茄子、黄瓜667 m2产2.5万kg,番茄产1.5万~2万kg,效果尤佳。

1琴弦式温室压垮原因分析

一是棚面呈折形,积雪不能自然滑落,棚南沿上方承受压力过重导致温室的骨架被压垮。二是折形棚面在“冬至”前后太阳光大致呈直线射进,直光进入温室量大。由于散光及长波光是产生热能的光源,而直射光主要是短波光照,在棚面很少产生热能,只能是照在室内地面反光后变成长波光才生产热能。因此,棚面温度低易使雪凝结聚集在上方而导致温室被压塌。

2超大棚温室压垮和秧苗受冻原因分析

一是跨度过大,即使棚面呈抛物线拱形,但因坡度小,中上部积雪不能自然下滑至地面,多积聚在南沿以上处,温室骨架被积雪压坏。二是棚面与地面空间过高,达4.5~5 m,地面温度升到顶部对溶雪滑雪影响不大。三是多数人追求南沿温室内高、人工操作方便,致使钢架拱度过大,坡度太小,不利滑雪。四是因空间大,降温快、升温慢,溶雪期间气温低,室内秧苗易受低温冻害而毁种。

3鸟翼形生态温室抗灾保秧原因分析

鸟翼形温室的横切面呈鸟翼型,南沿较平缓,雪可自然下滑至地面;半地下式即栽培床低于地平面40 cm,秧苗根茎部温度略高;空间矮,地面温度可作用到棚顶,使雪融化下滑;因后屋深,跨度较小,白天吸热升温快,晚上室内温度较高,即“冬至”前后,太阳出来后室内白天气温达30 ℃左右,前半夜18 ℃,后半夜12 ℃左右,适宜各种喜温性蔬菜越冬生长的昼夜温度规律要求,亦可做延秋茬继早春茬两作蔬菜栽培。温室既抗压,又保秧苗安全生长。如在夜晚下雪,需要在草苫上覆1层膜,雪也可自然滑下。

4鸟翼形生态温室的结构与特点

4.1棚面为圆弧形,总长9.6 m,上弦用3.2 cm直径的厚皮管材,下弦和W型减力筋为11 cm直径元钢,间距15~24 cm焊接,坚固耐用;

4.2跨度7.2~8.8 m,栽培床宽7.25~8.25 m,土壤利用率高;

4.3后屋深1.5~1.6 m,坡梁水泥预制长2.15~2.8 m,高20 cm,厚12 cm,内设4根冷拉钢丝,冬季室内贮温保温性好;

4.4后墙较矮,高1.6 m左右,立柱水泥预制,宽、厚12 cm,高4~4.4 m,包括栽培床地平面以下40 cm,棚面仰角大,受光面亦大;

4.5土墙厚度,机械挖压,下端厚4.5 m,上端厚1.5 m;人工打墙,下端厚1~1.3 m,上端厚0.8~1 m,坚固,不怕雨雪,冬暖夏凉;

4.6顶高3.1~3.4 m,空间小,抗压性强,栽培床上无支柱,室内作物进入光合作用快,便于机械耕作;

4.7前沿内切角度为30~32°,“冬至”前后散光进入量大,升温快,棚上降雪可自动滑下;

4.8方位正南偏西5~9°,光合作用时间长。可避免正南方位的温室早上有光而温度低,下午适温期西墙又挡阳光,均不利于延长作物光合作用时间和营养积累的弊端;

4.9长度74~94 m,便于山墙吸热、放热、保秧、耕作和管理。

笔者建议各级领导及广大农民,不要盲目追求高、大、宽温室,要讲究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设施和低投入、简操作的生产方式。

上一篇:保健蔬菜――“埃及野菜”的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谈西芹的各种病虫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