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的开发

时间:2022-09-28 02:51:08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的开发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有条件下, 以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和学校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课程开发.它的价值在于自下而上地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 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在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的开发与实践中,根据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它不断发展和完善.

1 对校本课程内涵的理解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一词是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等特征.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本质上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变革, 它具有隐性和显性、有形与无形的特征.校本课程的作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各学校将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到了课程改革的核心地位.

2 校本课程的开发

2.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在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尤其重视个体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2.2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的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手、眼、脑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加强中学物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著名的物理教育家、苏州大学教授朱正元就当时中学的办学条件,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教育思想,要求广大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实验开展起来,让学生动起手来.在新课改的今天,强化实验教学就显得更加突出.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精神中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等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 可以指导对物理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在校本课程中, 选修具有更高要求的物理实验专题,开发物理探究性实验校本课程, 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我校基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物理教研组开发了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中选择的实验是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趣味物理实验为教学内容,如不倒翁的原理、趣怪的饮水鸟、烟花在下落时为何呈现球形、帆船为何能逆风前进、在太空中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声波制冷冰箱的原理、磁冰箱的原理、如何分辨生熟鸡蛋、在失重条件下如何测物体的质量等,该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如何用实验方法观察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更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技术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于以下三方面: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提高发现探究与创新的能力,逐步养成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同时,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2)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趣味物理实验》的内容呈台阶式上升,既关照全体学生初步感受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又让具有理工科倾向的学生有进一步开展探究实验的条件,更让有今后从事科研愿望的学生有机会走向高校、社会,进行物理前沿体验式实验,因而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张扬他们的个性特长.

(3)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永远流淌的小溪”.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力军, 是具体的组织者、实践者.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变化,必然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①形成了教师的课程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自己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形式等,必然有助于形成课程能力;②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趣味性、知识性和专业拓展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这对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要求教师站在整个课程的最高点,对整个学科有整体的、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了教师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教师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2.3 校本课程《趣味物理实验》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1)自愿性的原则

在实施的过程中,提前将《趣味物理实验》课程的安排挂在校园网上,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和潜能自主选择学习.

(2)主体性的原则

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并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的主体.

(3)一致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与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步,灵活地作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力求与物理教学内容同步.

(4)补充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的“不足”部分的有益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实现对国家、地[JP3]方课程体系的有机整合,完善二者之不足, 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

(5)实用性的原则

物理学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 开发校本课程时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来源于生活,让物理走进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6)开放性的原则

既要切合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又要灵活安排,分段实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最佳的实施时空,科学安排课时和学习进度.

2.4 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应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主要是对课程、教师、学生的评价.

(1)对课程评价

学期末,教师都对本学科的课程从优势与不足两方面进行评价,学校参考开课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素对各门校本课程进行评价,适时调整教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学校、教师、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

(2)对教师评价

学校通过听课、调查访问、研究报告, 或进行成果展示等形式,对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主要有“五看”:“一看”学生选择的人数;“二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三看”同组教师听课后的反应;“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满意度;“五看”教师教学案例、教案的实用性、撰写的课程纲要、反思能力等进行评价.

(3)对学生评价

从学生出勤、成果、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平台,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它以实验探索、研究科学规律为出发点, 以学生的实验活动为中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初步有了实验探究的欲望;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从中感受到了压力和动力,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常规实验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如:校本课程实施的课时怎样安排才是最合适的,如何提高校本课程实施的效率等.《趣味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课时的安排等在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的研究、修改,使其不断完善,让它越来越贴近学生的需求.

上一篇:高中物理理想模型初探 下一篇:大宇的手游风雨坎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