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行政救济制度及改革

时间:2022-09-28 01:46:27

浅论中国行政救济制度及改革

作者简介:赵梦笛,男,四川大学法学院2010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摘要:我国行政救济存在范围狭小,救济制度审级不够严格等一些问题。所以我国的行政救济应该扩大救济范围,独立司法机构财政和人事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一些措施入手,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

关键词:行政救济;完善;改革

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受到公共行政的侵害,请求国家给予行政法上的补救制度。行政救济主要包括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国家赔偿制度和申诉控告制度。它们在解决行政争议、稳定社会秩序、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起步比较晚。所以,加快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行政救济制度的结构

行政救济制度按照当事人的请求权,可以分为不服有关国家机关处理和侵权的申诉控告、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

(一)申诉和控告

申诉和控告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在行政救济制度中也当然适用。[1]据我国现行立法,行政法意义上的申诉控告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向人大常委会申诉

向人大常委会申诉是指认为受到国家机关侵权的人,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申诉,人大常委会按照申诉监督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所提供的救济。这种申诉其实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权。

2.向行政主管部门的申诉

对公共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与所在单位有关人事权益争议的处理和救济,国家规定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诉。这一规定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公共事业单位内公职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争议,主要解决途径也是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诉。

3.司法程序中的申诉

司法程序中的申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案件判决、裁定不服提出的申诉。申诉是为了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对相关案件进行再审。

4.

是我国特有的行政救济的方式。人对法定的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事项。

5. 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控告

根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监察机关提出控告。

(二)行政复议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是一级复议制,这样的制度可以尽快解决行政争议,同时也体现了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将最终的解决权交给司法机关。

(三)行政诉讼救济

行政诉讼救济是最有效、最权威的一种救济方式。根据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除了对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维持判决以外,对行政主体作出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可分别作出撤销、撤销并责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行政机关在规定期限内履行行政职责等判决。同时,对显失公平的行政处罚行为,人民法院还可以直接予以变更,并可对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确认违法的判决。

二、目前中国大陆行政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人大常委会代表法律水平偏低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是人民代表的法律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供职的人员中九成以上没有法律专业背景。同时年龄和知识层次的老龄化,使权力机关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与他们肩负的重大责任难以匹配。[2]

(二)行政诉讼实施困难

1.对行政诉讼存在抵触情绪

行政诉讼也被称为“民告官”,现实中百姓大多认为,民告官是很难赢的,所以能忍则忍,以至于中国的行政诉讼案件很少。

2.受案范围狭窄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采用列举法,这样有利于法官按照规定立案,但是不免限制了立案范围。[3]

3.人民法院难以独立

我国司法机构不是真正的独立行使审判权,而在财政上受制于人民政府,这不免使人民法院要得到自己维持下去的资金,听命于人民政府,缺乏公正性和中立性。

四、大陆行政救济制度的改革

(一)扩大行政救济范围,纳入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作出的,可以反复适用,如有不当,会给更多的人造成侵害。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应当允许行政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同时,应当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范围。

(二)完善我国信息公开制度

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一般为作出原行政行为的上级机关,难免在行政复议时有失公正性和中立性。同时我国的信息公开无专人监督,在现实过程中的执行往往不彻底。

为了有效的保障信息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应当建立独立的信息公开审查委员会,从而依法有效的保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

(三)充分保障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保障行政复议机关、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完善行政救济制度的当务之急。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4]因此,必须改变司法机关的财政体制。司法机关的财政应当从中央直接拨付,不应从各级政府的财政中拨付。另外,司法机关的人事权应当独立。司法机关的负责人与工作人员都应当由上一级司法机关垂直任命。这样才能保证司法机关在审判时独立。

综上所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救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也是经济日益增长,广大人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要求。完善行政救济制度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加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四川大学法学院2010级;四川;成都;610065)

参考文献

[1]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08.

[2] 李先军.略论我国行政救济的缺陷及努力方向[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4,(2):47.

[3] 万高隆.构建和谐社会完善行政救济制度[J].求实.2005,(12):61.

[4]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02.5.

上一篇: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美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