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时间:2022-09-28 01:35:05

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摘要:在今天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日益彰显,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不断出现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正当地利用,甚至出现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的现象。通过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研究,提出合理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议,以期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个人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立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5302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在全球的进一步应用与普及,这个世界正式跨入了信息时代,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渐渐被一些不法分子所觊觎。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晚会上披露的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相关银行机构的网银客户账户发生的几起资金被盗案更加凸显了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如何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和法律人士争论的热门话题。

1个人信息概述

1.1个人信息的含义

我国目前关于个人信息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所谓个人信息指的是与个人的私生活或者隐私有关的全部信息的总和,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包括个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家庭等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尤其是个人的财务信息如银行账户账号、密码等等。总之,本文所探讨的个人信息一定是对个人来讲有保护价值的信息。

1.2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关系

隐私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都是旨在维护个人的权利。个人信息保护主要是对个人资料及其处理过程中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当然也包含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从隐私权保护的角度来看,个人信息保护主要涉及个人资料和通讯的安全以及网上活动的私密性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个人信息的种类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在个人信息是否涉及个人隐私来讲,可以将其划分为隐私性个人信息和一般性个人信息。顾名思义,隐私性个人信息就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根据英国1998年《资料保护条例》的规定,敏感个人信息是“由资料客体的种族或道德起源,政治观点,或与此类似的其他信仰,工会所属关系,生理或心理状况,性生活,或宣称的关系,或与此有关的诉讼等诸如此类的信息组成的个人资料”。

2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重要意义

2.1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

对处于网络时代的公民个人来讲,其自身的信息安全对其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其作为和谐社会的主体,都理应有一定的个人私密空间,可以保留一些属于自己私人的且并不希望为外界知晓的个人信息,这样的信息包括个人的身份信息、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等等。这些信息不仅涉及到公民个人的声誉,同时还关系到公民个人正常的生活环境的维持,甚至是日常社会交往的开展。一个社会更加人性化的标志便是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全面化,这也是一个有序社会的内在要求。文明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诸如政府决策等信息必须对公众公开,但是,涉及到公民的私人信息,应当予以尊重和保护。

2.2法治社会的基本诉求

不可否定的是,信息在当今社会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其合理的共享和流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是基础性的作用。正式由于信息资源的上述战略性地位,各种主体不论个人还是组织,不论国家还是公民,都会采取不同手段在达到自己独特的信息优势。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个人信息被盗的情况就是这种信息争夺过程中出现的无序化竞争现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被任意批量化的传播现象越来越普遍。正因如此,个人信息被恶意收集并被不当使用的风险也随之增多。上述现象都严重扰乱了这个社会和公民的正常秩序。为了遏制这种肆意侵犯个人信息的现象,目前,世界上已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目前,个人信息泄露俨然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需要在确保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原则下,赋予公民对个人信息传播的相对自主控制权。从法律价值层面看,对个人信息进行立法保护也回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了公民的信息自由权,从而保护的人权。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诉求。

2.3现代信息社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如上所述,信息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其合理的共享和流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是基础性的作用。现代社会,电子商务越来越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甚至有人将电子商务称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可见,其必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政府活动的电子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被认为是建设高效、透明政府的重要举措。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电子政务,均会涉及到个人信息的保护,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是推进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我国现阶段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3.1我国目前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是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我国由于传统观念、信息产业、科学技术以及立法规划等方面的落后,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给予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充分的重视,因此,直到现在,我国仍然没有制定出一部专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的法律。当然,立法的落后并不代表着我国目前对个人信息不进行保护。

3.1.1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直接保护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直接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的条款数量相当有限,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是仅有的两部全国性的法律,其中直接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护照签发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因制作、签发护照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第二十条规定:“护照签发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护照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泄露因制作、签发护照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3.1.2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

除了上述直接保护之外,我国法律还对个人信息提供间接保护。如,《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公民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等。同时,在有关的部门法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与个人信息保护有关的法律条款,例如,《民法通则》在有关人身权的保护中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3.2目前我国在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方面的缺陷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个人信息处理普遍使用的工具,这也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高潮,究其原因在于,计算机具备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但是其对个人信息缺乏保护能力,很多个人信息可以轻易地被不法收集和利用,而且,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某些行业的“正常”现象,这种现状在没有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国家更为严重。我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法律规定有限且难以适用。这主要表现在法律条款的数量上,条款数量的局限也导致其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因此,急需建立一部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2)法律规定重刑轻民。此处的重刑指的是重视“刑事处罚”和“行政管理”,轻民指的是轻“民事归责”与“民事赔偿”。这种倾向导致信息主体的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得不到充分的补偿。

(3)目前的大部分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例如,许多条款仅仅规定了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而这仅仅是一个没有责任的义务而已,导致了规定的形同虚设。

(4)法律规定杂乱无章,缺乏体系。单就就法律条款的具体内容来讲,大部分条款通常仅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一带而过,而不能准确阐明保护的理由、保护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权利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等基础问题。

(5)保护观念陈旧。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很多部门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这直接导致了个人信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频频遭受各种威胁。

4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若干思考

确立一种健全的法律体系,不仅有利于解决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这种体系的规范下,有利于不断地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进步,使个人信息受到更为彻底的保护。有利于公民隐私权的充分保护,使公民的人格权、财产权得到全面的保护。

4.1秉持科学的立法理念

在立法理念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当将促进个人信息的流通与利用与保护个人信息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个人信息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理应得到充分保护,我们提倡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基本要义也首先在于保护,这其中体现的则是对人的尊重以及对基本人权的尊重。

站在社会资源的角度讲,社会要求个人信息能够自由传递,能够尽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强调隐私保护的同时,我们应避免个人信息被绝对地与世隔绝,否则,将造成对信息自由的不当遏止,甚至会造成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缓慢。因此,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基本宗旨还在于促进个人信息的流通与利用。虽然二者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冲突,但是,我们应当承认,二者并非完全此消彼长的关系,相反二者之间完全可以相互促进。

4.2明确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

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而言,基本原则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原则是个人信息保护在整个体系中起到指导作用,即一种依据,起到支配作用,明确个人信息保护中要保护什么,怎么保护及保护的方法,原则也是一种制度,使个人信息保护做到有的放矢。

所谓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系指指导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司法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始终。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地区)和组织的规定大同小异。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规定了原则:收集限制原则、资料质量原则、目的特定化原则、利用限制原则、安全保障原则、公开原则、个人参与原则、责任原则。德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六大原则:直接原则、更正原则、目的明确原则、安全保护原则、公开原则、限制利用原则。我国台湾和不少国家在制定或修正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大都直接采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原则。综合考虑以上原则,我国在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应当充分借鉴,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4.3加快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步伐

正因为我国现有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现实中不能对个人信息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制定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样就可以为个人信息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法律保护。笔者认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最应该明确的是个人信息的概念界定以及信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界定。概念界定包括个人信息的界定、个人信息主体的界定等;权力义务的界定包括个人信息主体对其信息资料所享有的权利,如知悉信息收集人的身份、收集目的、使用方式、信息转移的可能性、信息保管情况等的知情权,是否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提供哪些信息、对信息如何使用的限制等情况的自助控制权,

有权查阅、修改个人信息的权利以及信息被非法或不当使用时的赔偿请求权等等,以及个人信息主体的义务;个人信息用户的权利与义务;规定收集个人信息的条件、收集的信息内容、信息使用目的的限制、信息传输的限制、对信息储存的要求、信息安全保证措施等事项;个人信息在例外情况下的披露与公开;关于互联网的特别规定;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此外,还要对当事人权利遭受侵害时的救济途径,以及信息用户违法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4.4立法应符合我国的法律体系

虽然制定一部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迫在眉睫,但是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我国法律的系统性问题。众所周知,个人信息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涉及公民个人的人格人格与隐私利益。此外,除了个人隐私以外,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个人信息可以被称作商业秘密。因此,在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时,必须注意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宪法、保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特别法与一般法之间的关系。笔者以为,将来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应该是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宪法、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保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护法、统计法等相关法律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

健全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人格利益免受非法侵害,维护公民的尊严,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梅绍祖.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性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2]何振,贺佐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J].情报杂志,2005,(03).

[3]王娟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7,(09).

[4]冯心明,戎魏魏.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若干问题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5]徐超华.个人信息保护:一个值得关注的法律议题[J].中国律师,2007,(06).

[6]吕艳滨.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6,(01).

[7]程文艳.我国信息隐私权及其保护[J].情报科学,2006,(02).

[8]杨立新.民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汽车行业分销渠道管理思考 下一篇:调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积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