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势 坚持特色 错位竞争

时间:2022-09-28 01:16:45

[摘 要] 物流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新兴专业,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面的探索研究。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背景,创新培养理念,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应以“依托优势、坚持特色、错位竞争”为指导原则,并对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冀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依托优势;专业特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3)04-0078-04

一、专业设置背景与指导原则

(一)专业设置背景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从物流业的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主要产品专业物流到地域区域发展、管理与技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引。可以说,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北京市也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业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为目标,按照“便民利民、促进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发展宗旨,加快推进物流业结构调整与创新,更加注重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服务保障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高效、集约、低碳的城市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城市。

教育部在2012年9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单列出来,提升为一级学科(代码1206),下设两个本科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这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物流管理学科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为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而服务的。

综上所述,物流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将是长期可持续的。

(二)专业设置的指导原则

到目前为止,全国开展物流类本科专业教育的学校已经多达上百家[1],而北京地区作为全国的教育中心,更被誉为物流教育的发源地,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更为集中[2]。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北京化工大学新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就必须依托学校已有的学科优势,坚持特色办学,为此我们制定了“依托优势、坚持特色、错位竞争”的专业设置指导原则。

北京化工大学作为行业性特色型大学,在化工、材料领域具有极为显著的学科优势,所属的化工行业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平均增速远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都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发展速度仍将持续。化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工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对化工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物流具有设施专用性强、规模大、安全至上等区别于一般物流的特点。化工物流行业既需要科研活动为其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针对化工物流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化工物流教育更是十分薄弱,针对化工物流的教育与研究尚需给予高度的重视。

同时,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办学多年,资源丰富,这些专业的很多课程都与物流管理学科相关,可以为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丰富的校内共享资源。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着力加强以化工学科为背景的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通过为社会培养人才以及自身的科研工作,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同时减少各种物流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

(一)专业培养目标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它具有规模大、运营复杂、学科交叉、操作性强等特点,是一个兼具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服务行业,所以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培养物流领域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为此,我校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意识与素质,掌握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理论知识、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方法,具备供应链系统分析、物流系统规划、物流运作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物流人才。

(二)专业方向设定

依据上述专业设置原则,物流管理专业要与化工领域有机结合,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有化工学科背景,具有扎实的化工物流相关理论基础,因此我们首先设定了化工物流作为专业方向之一。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核心区别,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继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全面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新技术也已经崭露头角,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物流行业。下一代全智能化的物流即是以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和载体的。目前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各高校的物流教育也加入了更多的信息化内容,信息化将决定物流发展的未来,因此,我们又设立了物流信息化的专业方向。

三、能力构成与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深入分析现代物流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不同专业方向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我们凝练了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即仓储运输配送组织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系统规划能力、特色方向应用能力(两个方向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物流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如表1所示)。

仓储运输配送组织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系统规划能力是物流管理人才的四项基本能力。为此我们开设了《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四门专业必修课与之对应。同时,为了加强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我们又开设了各种专业选修课程:《配送与配送中心》、《采购与仓储管理》、《分销渠道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现代生产物流与仿真》等课程。

为了体现我校的化工特色,将《化工物流管理》、《化工基础》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将《化工安全工程》设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实现对专业化物流应用能力的培养。

物流业外向型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国际化趋势,因此开设了必修课《国际物流学》及选修课《国际服务贸易》。

现代物流业涉及多个领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十分重要,为此开设了《物流案例分析》和《第三方物流》两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物流综合实践能力。

两个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图2所示。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学习相关的软件、电子商务模拟实践、物流设施综合操作等实践课程,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

首先,应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软硬件设备,详细设计实验环节、实验课程,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编写符合学校自身专业教学特点的物流实验指导书,注重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以加强实践教学。设置专业导向型课程,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知名企业家授课。为了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强化了实用性教学内容,如报关实务、运输实务、配送实务、国际物流实务等,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符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和教具,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准确了解和把握企业的现状及流程。

第三,尝试采用“订单式”教学方式,即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增加了应用课程的比重,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研讨式教学、讲座式教学、实训教学等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第四,通过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 、结束语

秉持新专业设置尽量与学校的专业体系和办学特色相一致的原则,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了化工物流方向,既加强了学校专业体系的集约性,增强了内部专业间的相互支撑[3],又使新专业与原来的专业体系融为一体,从而着力突出学校大化工的办学特色,形成了特色重点专业与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新平台。物流管理这个富有个性、蕴含特色的新专业必定会为北京化工大学的长远发展增添闪光的一笔。同时,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蓉.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10(09).

[2]季靖,崔介何.北京市物流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技术,2005(05).

[3]王英娜.我国高等院校新专业设置问题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02).

上一篇:生态视阈下安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湿地保护 下一篇: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异质信念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