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9-27 10:32:41

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之我见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培养他们自觉的自学习惯,主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的创造性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源泉。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创新意识是一个人突破原有知识,创立新知识的一种意识。创新意识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从教材没有提出的问题中去找问题。教师要鼓励和诱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对教材给出的答案和对教师课堂上给出的答案不满意,提出一种与之相反的或不同的见解,从而导致创新设想的产生。

创新意识学生往往不能自觉的觉察和把握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特意的训练和尝试。如不加以特意的促进生发,往往是一闪即逝。如有的学生对李鸿章的评价是卖国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鸿章是一个“弱国外交家”。这就是一种很难得很可贵的一种创新意识,教师就应加以肯定,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些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去管别人怎样评价,这样才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情感的培养

创新情感是创新意识的指令作用与问题情境对创造主体性、适宜性相结合的心理产物。与学习有关的情感因素一般表现为求知欲,即求知的兴趣、欲望、奋发的进取心。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诱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教学中,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对所学科目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史学家创造思维能力,表现在他们能够在新的史学领域,对新的历史问题,通过探索性的逻辑思辨建立新的历史理论。也表现在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历史概念、理论或史学方法,对已经开拓出来的历史课题,从新的角度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概括和总结。学生是在历史学习中能够自主地与原有认知结构中各个方位有关的历史概念或历史理论,建立多维联想进而产生新的思辨相对独立地提出新看法,新结论。

作为学习中的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地觉察和把握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特别的训练和尝试,学而多疑则是创新思维的起点。由多疑才产生求异探索,求异探索必须包含着与原说法的背离倾向。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引导,使学生创新潜能都能够得到发挥。

上一篇:建立“嫁接现实”的新维度节目模式发展趋势观... 下一篇:看暴雨后的媒体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