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尾巴老李传说

时间:2022-09-27 10:27:59

战国古齐,秦朝即墨。

古老的热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墨就占有三项――没(秃)尾巴老李、柳腔、周戈庄上网节

没尾巴老李传说在历史文化悠久的山东省即墨市流传。据传北宋时即墨龙山李家生一小黑龙因闪失削去尾巴,痛极抓出山顶龙池,后飞去黑龙江战胜行灾作恶的大白龙而成王,常行云布雨、扬善除恶,人们极为尊崇,称其为“没尾巴老李”。从宋代开始在龙山顶“天井”旁建龙王庙供奉没尾巴老李神像。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是传说的没尾巴老李诞辰,庙会盛行。

夏雨季节的庙会期间多有降雨,传说是没尾巴老李一年一度回乡祭母、行雨济民。据万历七年《即墨县志》记载,“天井山,在县东十里。山巅石窍若井,其水常盈,渊深莫测。傍有龙王庙,遇旱祷雨多应”。

传说和自然现象的巧合,使没尾巴老李传说越来越深入人心,明、清以来,扩展、演化为一系列祭龙祈雨行为、仪式。据《即墨县志》记载:明朝景泰年间,即墨知县裴曾在夏旱时节“斋沐恳祷”,“霖雨大降”。嘉靖年间大旱,知县汤明善“斋宿别署,诣朝脱冠撤盖,走诣诸神祠”求雨,“甘雨辄厨”。“崇祯初年,即墨久旱,邑侯程调羹一步一顿首步祷于龙山祈雨”。

没尾巴老李传说的影响在清代更为深广,“取龙牌”祈雨上升为皇家行为。据即墨史志载:“同治年间,嘉靖龙牌取至山西,雨辄连沛”。“光绪十年,燕地大旱,慈禧遣人取龙牌,及至京郊,阴云骤布,慈禧大喜,出迎十里,甘霖大澍,当年亲书‘泽周壮武’匾额,光绪皇帝敕封其为‘九江王’”。

民国二十八年夏即墨大旱,伪县长张子安诚献《祈雨疏》,于六月六日步祷天井取龙牌祷雨。1992年,从龙山龙池中出土金属制龙牌63面,其中43面铜质镀金和2面银质,均字迹清楚。可见“取龙牌祷雨”在当时的盛行。

据1995年重修的龙王庙碑中记载:龙王庙四十年代毁于战火,“”时期又遭到破坏,龙王庙屡经战火和人为破坏,毁坏较为严重。1993年留村镇政府组织重修庙宇。

“取龙牌祷雨”的风俗流传了数百年,龙山龙王神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近几年来,即墨文化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挖掘整理,形成了书籍、音像、志传等各种载体的没尾巴老李系列传说。2006年没尾巴老李的传说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尾巴老李传说是在历史古城―山东即墨及周边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断尾黑龙降生、降雨、除恶、济民的系列传说故事,其基本内容有多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版本:

“黑龙降生”:相传北宋年间即墨龙山下有一李姓之妻王氏生一小黑龙,因闪失被削去尾巴,小黑龙腾空飞往黑龙江,化身为一小黑孩,寄居在一王姓老妈妈家中。每年生日期间回家探母,行雨济民,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没尾巴老李。

“没尾巴老李祭母抓池除孽龙”:相传没尾巴老李回家祭母,见家乡旱灾肆虐,孽龙作恶,遂腾空探爪抓出龙山山顶“龙池”,斗败当道恶龙,成为龙王。故事渗透着传统孝道和除暴安良侠义精神。

“没尾巴老李行云布雨”:地方干旱,官方祭龙祈雨,没尾巴老李怜悯百姓,行雨惠民,普救苍生,反映爱民抚民的民生意识。

此外,还有“没尾巴老李战白龙为民除害”、“擒凶伸民冤”的故事流传至今。

这些散落民间的系列传说突出颂扬了爱国爱乡、除暴安良、济世救民、敬天孝祖等传统的民族美德,内容情节曲折跌宕,语言富有地方特色,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文学气息。

上一篇:广州,花城寻绿的轨迹 下一篇:拓展中国画的三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