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百岁老太于巧莲

时间:2022-09-27 08:51:47

在河南省许昌市审计局家属院,笔者在张桂芳的家里见到了她的母亲,百岁寿星于巧莲老人。于老太太面色红润,身子骨硬朗,身着一身得体的酱色唐装,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要是不知底细真看不出她已经101岁了。于老太太1908年11月24日出生在许昌市北关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18岁那年嫁给青年养蜂能手张缄三为妻,生有1子3女。丈夫1964年患脑溢血去世。此后她一直与子女相依为命。于老太太胸怀开阔,心地善良,与人为善。从晚清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她风风雨雨走过了101年。如今,老人共有儿孙37人,已是五世同堂。现在老人牙齿好,眼不花,自己能上下楼,不需要搀扶,尤其是还能穿针引线为自己做棉衣。为啥她的身体这样好,究竟她是如何养生的呢?

于老太太56岁时失去了丈夫,她并没有因此而崩溃精神。她坚强地说:“虽然我的丈夫离开了我,但他给我留下了可爱的1个儿子3个女儿。4个儿女,就是我生命的希望,更是我的精神支柱,再苦再难也要把他们养大成人。”她看得远,想得通,不忧愁,不悲伤,硬是顶着失去丈夫的压力,化悲痛为力量,没日没夜地白天下地劳动,晚上挑灯为儿女做衣做鞋。她经常迈着小脚到田间挖野菜,配着红薯、南瓜下锅充饥。为了供养儿女上学,她常年在院子里养鸡,鸡蛋下得再多,她却一个也舍不得吃,拿去卖些钱给儿子、女儿买书本、文具,千方百计供养儿女上学。1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4个儿女供养了出来,并都走上了工作岗位。

于老太太一生热爱劳动,勤劳成了她长寿的法宝。现在虽然已成为百岁老人,但她依然闲不住。她自己的事仍然自己做,自己的裤头、袜子、手帕等仍自己动手洗。2008年初冬,她奇迹般地用2天时间,独自穿针引线,做好了自己的一件棉袄。现在,她每天还帮女儿拣菜,干些力所能及的轻活。女儿们不让她干活她就不高兴。每逢家里包饺子,她就争着跟大家一起包。如若不让她参与包,她就生气。只有让她亲手包了,她才高兴地吃上二十来个饺子。

于老太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年已65岁的二女儿张桂芳说:“母亲脾气好,是个热心肠。前些年,同院的马玉山有3个孩子,两口子忙着上班,俺妈每到中午就帮助他们买面条买菜,每天还查看马玉山家的门锁好了没有,火炉封好了没有。如果他家的门忘锁了,她就帮助锁上,他家的火炉忘封了,她就帮助封上。他家的孩子放学回来了,大人不在家,她就把孩子领到家,让孩子在俺家照看。有时还给邻居的孩子做棉衣,把邻居的孩子当成亲子孙看待,孩子们亲切地称她是好心奶奶。”

于老太太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她虽然一生清贫,但她非常讲究卫生。她自己和孩子的衣服虽然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但总是干干净净。她本人爱穿白袜子,从不穿杂色的袜子。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发结梳得光滑饱满,衣着整洁得体。她每天早晨7点起床,洗漱后就在院里活动活动筋骨,冬天在室内转悠转悠,拍拍腿,搓搓背。中午午休1个小时,起床后到院里晒晒太阳。晚上看看电视,7点钟准时上床休息。饮食方面,她从不贪食挑食,吃饭不过饱,也很少吃零食。早餐喝一碗豆浆,吃一根油条,一个鸡蛋;午餐喝汤面条,但得有两片红烧肉。吃饺子或捞面条时,她要喝半碗饺子汤或面汤,按她的话说是原汤消化原食;晚餐喝一碗小米稀饭,一个小馒头,但要调配着吃些菠菜、白菜、芹菜、胡萝卜之类的新鲜蔬菜。老人爱喝茶,每天总要喝4~5杯清茶。

社区干部告诉笔者,于老太太能如此长寿,除了她自己心胸开朗,生活习惯良好外,与她子孙的孝顺、精心侍候有直接关系。她的儿子张均芳已80岁,在武汉退休,要接她去住,她却不愿意离开本乡本土,要在许昌跟随3个女儿过。3个女儿对老娘更是敬爱有加,总是千方百计照顾好老人。二女儿张桂芳、三女儿张菊芳看到大姐姐张均志身体不好,就主动承担起了照看老人的义务。老人的三个女婿李山如、赵敏增、白玉欣也都把岳母当作亲娘看待。晚辈们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让老太太舒适、开心、愉快的机会。最近她7岁的玄孙女张沁桃从武汉打来电话祝太奶奶健康愉快再活百年,让老太太高兴得合不拢嘴。

责编/纪生

上一篇:从“木鸡公”到“私家车” 下一篇:“三自一包”让我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