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梭鱼——EADS公司全面验证“敏捷”网络化无人机项目

时间:2022-09-27 07:57:28

日耳曼梭鱼——EADS公司全面验证“敏捷”网络化无人机项目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重量级航空航天公司,欧洲航空防务与空间公司(EADS,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继承了德国航空航天业的“衣钵”,在军用飞机研究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组建之初,该公司就积极进军无人机领域,最初主要扮演平台集成商的角色,随后开始丁关键技术验证工作,力求在无人驾驶作战飞机(UCAV)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本世纪初、EADS公司设计和研制UCAV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但外界对于有关研制进展情况却知之甚少。直到2006年5月,EADS公司在第八届柏林国际航展上首次公开展出了“梭鱼”(Barrakuda)技术验证机后,人们才有机会了解到其在UCAV研制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在此基础上,EADS公司又按照德国国防部的合同要求。着手实施“敏捷”(Agile)网络化无人机项目,旨在验证网络中心战环境下实现“从传感器到射手”的作战概念。

厚积薄发

“梭鱼”项目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空军寻求发展下一代武器系统的潜在需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德国国防部就开始探索新一代空战系统的潜在需求和概念,以便着手研究未来作战飞机所需的各项技术,首当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低可探测性。鲜为人知的是,德国的梅塞施米特一伯尔科夫一布洛姆公司(MBB)在此之前已经在潜心探索与隐身相关的技术,在低可探测性技术研究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早在1981年,MBB公司按照德国空军授予的一项合同,悄然启动了一项“萤火虫”(Firefly)项目,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开始研制一架隐身验证机。当时,德国空军认为,如果新一代战斗机具备良好的中距作战能力,以致于可以避免近距格斗的话,则平台本身就可以设计得更轻巧、更便宜。正是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下,MBB公司决定设计一种在X波段飞机前向雷达反射截面积比常规设计低20~30dB的机体布局。

研制人员经过广泛论证和评估,最后选择了一种单发、三角翼和三角形腹部进气道的气动布局。与后来才公之子众的美国空军F-117A“夜鹰”攻击机相类似,“萤火虫”验证机的机体设计也采用了多面体设计,避免使用直角或曲面。据报道,它的雷达散射面仅为F-117的一半。

1985年,MBB公司分别在低速和跨音速风洞进行过1:35和1:20的缩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这一设计有较好的气动特性,但也发现了这种多面体设计存在的一些不足。为此,MBB公司在1987年又设计了一架有人驾驶的75%缩比验证机,机长12米,翼展6米,并在风洞内进行了15次模拟飞行试验,模拟速度达220公里/时。

天有不测风云。1987年稍晚些时候,美国空军的一个代表团在德国访问期间参观了MBB公司,偶然在一个封闭的车间里看到了这个缩比模型。令美国人大吃一惊的是,“萤火虫”验证机的设计思想几乎与F-117A攻击机殊途同归,已经具备了隐身战斗机的关键要素,而此时的“夜鹰”还深藏在内华达沙漠中,直到1989年12月在美国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中才首次曝光。就在美国空军代表团离开后不久,MBB公司突然接到德国政府的命令,没有任何理由地要求其撤消“萤火虫”计划,甚至禁止研制人员继续完成其余的风洞试验。时隔近10年后,有关媒体才透露,美国国防部为了保持本国在隐身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向德国政府施加压力,毫不留情地将“萤火虫”项目扼杀在摇篮之中。尽管验证项目被迫中止,但MBB公司并没有停止在隐身技术领域的探索。

此外,英国的《国际飞行》在1986年6月报道了德国多尼尔公司也曾经研究和设计过一种LA-2000隐身刈地攻击机方案,与后来麦道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A-12舰载隐身战斗机如出一辙。据报道,LA-2000攻击机采用三角翼,两台发动机深埋于机翼下,采用厂一元推力矢量喷管,并设计有一个内部武器舱。

90年代中期,MBB公司在德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整合中被并入新组建的戴姆勒一奔驰航空航天公司(DASA),于是一个全新的“强化及未来系统的技术验证机”(TDEFS)隐身技术研究项目又浮出水面。从所公布的六面图来看,该机承袭了“萤火虫”的基本构型,但采用了上单翼和两侧进气道,已经接近一种型号研制方案。遗憾的是,因缺乏资金,德国国防部最终撤消了这一项目。

由此可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德国航空工业部门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在军用飞机的隐身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只是因为缺乏作战需求的大力推动,只能保持在技术研究阶段,但它也为今后着手新项目奠定了基础。

理念已然成形

DASA公司在探索和研制新型作战平台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模块化设计理念,为“梭鱼”项目的总体方案设计打下了基础。旱在1997年,DASA公司为了推动欧洲未来攻击机计划的发展,努力促成欧洲各国作研制未来欧洲攻击机技术验证机,并一直致力于研究一种飞行技术试验平台(FTT)。DASA公司希望用FTT方案为其他计划研究的各种先进技术进行飞行试验。

FTT方案不仅沿用了MBB公司在“萤火虫”计划中研制的隐身技术,也将采用DASA公司正在研究的吸波材料,同时还利用了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和德国/美国在X-31计划中发展的推力矢量技术。值得关注的是,这架技术验证机还将用于研究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关键技术。由此可见,一种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已经开始萌芽。再将目光转回到1989年。

这年4月,德国多尼尔公司和意大利马基公司联合启动了AT-2000超音速高级教练与轻型战斗机的研制计划。不久,多尼尔公司并入了DASA公司,马基公司决定退出也在1994年合作项目。最终,AT-2000计划完全由DAS/公司负责。

1996年10月,DASA公司对外公布了AT-2000设计方案,该方案的主要特点包括采用了脊形前段、机冀/前机身融合、S形进气道和推力矢量发动机等低可探测性技术。除了采用单垂尾外,AT-2000方案的总体布局与缩小一半的F-22“猛禽”非常相像,因此DASA公司有时直接称其为“F-11”。根据作战任务需要,该机分为单座型和双座型,前者专门用于承担防空或侦察任务,后者主要为一种高级教练机,也适合于执行对地攻击等任务。

上一篇:挖掘生本融通新支点,感悟数学课堂新境界 下一篇:别样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