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煤炭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时间:2022-09-27 07:35:13

榆林煤炭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榆林市煤炭资源概况,分析了榆林市煤炭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榆林市煤炭经济发展策略。要加强煤炭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科学规划,节约利用,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 榆林市;煤炭经济;发展战略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产业,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在陕西省工业总产值中,榆林煤炭资源的产值份额占比非常大。而榆林市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煤炭产业,不仅大大提升了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除此之外,榆林市的煤炭产业对于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榆林市煤炭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榆林市煤炭资源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全市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人(2015年)。全市下辖2区10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7℃,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自然灾害频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霜冻、暴雨、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榆林煤炭资源具有储存量大、分布集中、煤质优良、极易开采的特征。具体而言:榆林市作为我国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存量,就当前来说,榆林市煤炭预测2800亿吨,探明储量1500亿吨,煤田主要集中分布在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横山县。全市有54%的地下含煤,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侏罗纪煤田是该市的主力煤田,探明储量1388亿吨,占全市已探明煤炭总量95.7%;榆林煤炭质量优良,煤类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好。同时,榆林煤炭埋藏浅,极易开采,储存条件好,煤层总厚度约为15-20米,主采煤层5层,单层厚度平均3-6米,最大厚度为12.5米,属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1%)、特低磷(0.006-0.35%)、中高发热量(28.470-34.330mj/kg)的长烟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是国内最优质的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本市的石炭一二叠纪煤田是稀缺的焦煤和肥气煤,探明储量54.74亿吨,单层厚度15.47米,煤田主要分布在吴堡和府谷两县。榆林市境内拥有煤矿400多座,大型煤矿企业达到8家,全市煤炭生产规模超过2亿吨。

二、榆林市煤炭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榆林市的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虽然推动了榆林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但是榆林煤炭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境。具体而言:

1、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俊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煤炭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深化专项治理,不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开展煤炭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开展煤炭行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促进了本市煤炭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然而,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其在当前的生产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问题,比如:行业事故频发、安全技术装备陈旧、“三违”现象突出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炭安全基础工作不牢固,安全生产理念贯彻不彻底。煤炭安全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表现为:职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重生产、轻安全意识普遍;周边盗采猖獗,安全生产受到威胁;顶板危害没有得到有效防护;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缺位,机电事故频发等。

2、煤炭开采环节浪费严重,利用效率较低

当前,榆林市煤炭回采率低于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很多煤矿都未能达到标准。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和采取破坏性方法开采等违规采矿行为比较严重,这使得煤炭在开发、加工和转化中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率较低;有的煤炭企业为了片面追求高产,只顾眼前利益,在煤炭开发和利用上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长远的开采规划。不顾薄厚配采,出现采厚弃薄、采肥丢瘦、采优弃劣的掠夺式开采问题较多,在煤炭开采技术和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得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

3、环境污染问题较多,生态保护工作重视不够

就榆林市而言,属于气候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地面蒸发量大,生态环境脆弱,很容易遭到破坏。由于过去监管不力,许多煤炭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乱采滥采,过度开发的现象。有的煤炭企业还将采煤中的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致使煤炭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和地面河流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进而也致使地下水浪费严重,使得当地的水资源更加短缺,有的已近枯竭。此外,有的灾害区域地下水水位也减少了近3米之多,有的河流甚至也因煤炭开发而出现断流,在这样的水资源紧缺情况下,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破坏了生态树林,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的生存环境;乱挖超挖的结果也严重破坏了原先煤层的地质结构,致使山体崩溃、地面塌陷和沉降、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频发,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灾害性后果;还有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企业,由于缺乏对废气排放的严格处理,致使煤炭产区及周边的空气质量恶化,空气中出现的污染含量严重超标,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地下水源,还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近些年来,榆林市虽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且已经实施了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在实际中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是治理仅仅是冰山一角,今后要想真正实现榆林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重视环境生态保护工作,并把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紧抓不放。

三、榆林市煤炭经济发展策略

1、加强煤炭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加强煤炭企业安全基础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防止重特大事故的频发;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实现榆林市煤炭产业安全生产状况取得好转;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加强煤矿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正确处理安全与改革、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相互统一,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了适应当前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要理顺关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办矿、谁受益、谁负责安全”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搞好行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中,要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等形式,向职工开展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普及教育活动,使安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榆林市各煤炭企业要牢固树立以质量保安全的观念,坚定不移地向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方式转变。深化安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自律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提升煤炭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紧抓职工的安全技术教育和正规培训工作;强化安全技术管理,进一步落实领导分工负责制;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科研攻关,推进采煤方法改革,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严格落实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监督体系,提升煤矿职业安全保障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从大幅降低安全事故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

2、科学规划,节约利用,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做好煤炭资源的开采规划,遏制煤矿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已经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对煤炭资源开发要进行长远的科学规划,合理分布,统筹开发,改变煤炭资源全面开采局面,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高煤炭资源开采率的技术运用,通过科技攻关,解决难采矿床的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建立起难采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的综合技术体系;加快煤炭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单井生产能力、办矿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逐步解决煤矿乱、弱、密的状况,使榆林市煤炭产业逐步走向安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煤炭废弃物利用率,实现无废开采,创新环境生态修复技术;要认识到合理利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结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要有利于保持总量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兼顾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合理规划煤炭工业布局,妥善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资源效益的关系。同时,要着力推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要优化资源开局,严格控制煤炭总量;依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控制新建规模;建立煤矿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优化煤炭生产结构;支持建设大型坑口电厂,促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发展现代煤炭物流,煤炭金融等新型产业,加快煤炭上下游协调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煤炭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煤炭发展方式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3、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协调发展

在煤炭产业发展中,要积极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建立和完善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常态机制,实现资源开发市场化。通过市场运作,公开拍卖、挂牌出让采矿权,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平等的市场准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煤炭行业开发由不完全市场向完全市场化转变。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榆林市的各个煤炭企业在资源开发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评估和规划,杜绝乱采、滥采的违法行为;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和环境协调发展,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对榆林采煤塌陷区进行调查、评估和鉴定,形成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宣传工作,提高煤炭企业的环保意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提高对污染物超标排放的处罚标准,从而正确引导煤炭企业积极履行生态环保的责任。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资金投入,切实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在煤炭资源开发中,必须重视地下水源的保护,尽量避开对地下水层的破坏,并且要采用保水采煤的工艺,在矿区建立污水循环利用系统,提高工作、生活用水的使用效率。通过矿区生态再建和区域绿化,恢复矿区的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空气污染状况。

4、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经济主要以循环式经济为主,是把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循环式的运用,作为经济发展新的生成形式。在国家对煤炭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方针下,大型煤企要进行一体化的调整,提高自身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可循环式经济需要抓四个方面:一是再次考量;二是减少用量;三是再次循环和再次运用;四是再次修复。具体而言,榆林市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要以“分质利用、清洁高效”为思路,延伸产业链,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力度,为整个行业发展找寻新路径。近年来,煤炭价格持续低迷、产能过剩、低端竞争等问题频发,使得很多煤炭企业陷入困境,而这时单纯依靠挖煤、资源输出根本难以为继,因此,榆林市以“分质利用、清洁高效”为思路,推进煤炭企业提质转型显得尤为重要,促进煤炭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变。通过将煤炭转化为电力,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并以电力生产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煤炭开采及洗选过程产生的煤矸石,中煤等可用于发电,煤矸石及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可作为筑路材料和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原料,利用粉煤灰还可提取氧化铝,电厂脱硫产生的硫磺可作为生产石膏用。通过上述循环利用,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四、结语

“十三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已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煤炭清洁高效节约化利用已成为煤炭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趋势,能源革命提出新要求,虽然煤炭行业出现困境,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但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结合我国国情对部分地区的能源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有助于我国全方位的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榆林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需超前规划,率先转型。全力推动榆林煤炭行业发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煤炭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榆林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由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当地很多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就亟需我们进一步研究煤炭能源合理有效的开采方式,围绕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节约化利用,着力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绿色矿山、数字煤矿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榆林煤炭行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通过可循环式的经济模式,推进煤炭产业链的整体融合,发挥协同效应。实行项目联动策略,实行行业集中发展策略,联合一些能源化工巨头推展深层处理,做好相关产物探究、开发以及生产,成为独一无二的能源行业集中区。实行科教“兴榆”的策略,加强循环经济科学的研究,在榆林市部分区域中设立科技园区,建造科学平台,让科技成果孵化企业发展。实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策略,重点放在行业构架的设计,增加方法的转变,社会和谐的建造。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煤炭行业发展成果和能源发展型城市的经验与教训,深入剖析榆林市煤炭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凝聚发展战略共识,从而促进榆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锐.榆林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06.

[2] 景采文.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3.

[3] 李云歌.资源节约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 张敏.西部新兴能源经济区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3.

[5] 崔鹏.榆林市构建陕甘宁蒙晋五省比邻区域中心城市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

上一篇:根瘤菌M豆科植物共生体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 下一篇:数学为何三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