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

时间:2022-09-27 07:19:08

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

[摘 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对20例正常宫颈组织、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II级、III级组织及73例宫颈癌患者I级、II级、III级癌组织的端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端酶活性低于CIN端酶活性,CIN端酶活性低于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且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随病理级别的增高而递增,组织学病变越严重,端粒酶活性越大。结论:对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组织学分级及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关健词] 端粒酶;宫颈癌;肿瘤组织学

端粒酶(telomerase)的活化和端粒的稳定被认为是细胞永生和凋亡两个方面所必需的[1],宫颈癌端粒酶的活化与高危型HPVE6蛋白密切相关,它除了通过灭活P53蛋白抑制了细胞周期控制功能外,也通过诱导端粒酶活性永生化细胞[2]。本文通过对宫颈癌患者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20例,CIN组织25例(I级7例,II级6例,III级7例)及宫颈癌组织标本73例(其中43例按病理组织学分级,I级17例,II级20例,III级6例。按临床分期30例均为III期癌,其中又按病理组织学分级I级7例,II级18例,III级5例)。

1.2 组织学分级标准[3] 根据国际上比较广泛应用的对细胞分化程度的分型法分为高分化型鳞癌(I级)、中等分化型鳞癌(II级)及低分化型鳞痛(III级)。

1.3 DNA模板制备 取研究对象宫颈新鲜组织,立即用无菌双蒸水洗涤,将洗涤后的组织用手术刀片尽可能切碎置入1.5 ml无菌离心管内,用1 ml无菌双蒸水快速洗涤留取沉淀,以DNA裂解液50 μl加入沉淀中混匀,置冰箱-20 e备用。检测前取出在4 ℃条件下,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2 μl做端粒酶DNA检测模板,因端粒酶在高温下极易失活,在取得组织后尽可能快地在低温条件完成此过程,待测的模板可-20 ℃冰并备用,且避免反复冻融。

1.4 试剂 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cation Protocol PCR,TRAP-PCR)核酸杂交试剂由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待测样本OD值/阴性对照OD>211者判为阳性,结果以测得的样本OD值统计。

1.5 仪器 美国PE公司生产的PE-9600扩增仪;美国Backman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AllcegraTM21RCentrifuge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BIO-Rad 1575洗板机和550酶标仪。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2.1 宫颈癌、CIN及正常对照组端粒酶活性异常表达例数及各组样本平均端酶活性平均OD值 见表1。

表1 三组样本端粒酶检测结果(略)

注:*P<0.05;**P<0.01。

2.2 各病变级别组各项指标及统计学结果 见表2。

表2 宫颈癌组织学分级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略)

注:*P<0.05;**P<0.01。

由表2可见,各病变级别组端粒酶活性随病变级别的增高逐步增大,其I级组与II级组之间端粒酶活性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级组与III级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I级组与III级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

2.3 由于宫颈癌在临床分期及病理字分级之间有交叉,因此在本研究中对宫颈III期癌中不同病理学分级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见表3。

表3 宫颈III期癌病理学分级的端粒酶活性及比较(略)

注:*P<0.05;**P<0.01。

由表3可见,III期宫颈癌各病变级别组端粒酶活性随病变级别的增高逐步增大,其I级组与II级组之间、I级组与III级组之间及II级组与III级组之间端粒酶活性均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端粒(Telomere)为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重复序列。端粒能够稳定和保护染色体末端,防止染色体的融合、重排及丢失,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端粒因具有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的特点常被称之为“生命钟”。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白,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可以修复和愈合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端粒、端粒酶与细胞永生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成为近几年来生命科学及肿瘤学研究的热点。端粒的丢失、端粒酶的激活是使细胞永生化而成为肿瘤细胞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即通过检测癌前病变与癌变各分期组织的端粒酶含量的定量研究,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已有不同程度表达,CIN I级(其中包括原位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39.51%,与CIN I级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端粒酶含量差异存在显著性,这提示在癌变早期端粒酶含量即表达,这说明端粒酶含量的检测可以用来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有利指标。宫颈癌变组织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78.10%,与癌前病变、正常宫颈组织中的端粒酶含量差异存在显著性,癌变各病理分级间端粒酶含量差异亦存在显著性,且其表达程度随肿瘤的发展而进行性递增,临床表现也加重,这说明端粒酶含量的检测数值的高低可以监测肿瘤的发展及复发。综上所述,端粒酶含量在癌前病变中即已显著升高,其含量随肿瘤的发展而进行性发展,端粒酶的检测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宫颈恶性肿瘤发展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端粒、端粒酶将被广泛用作肿瘤的标记物以及抗肿瘤治疗的靶点,其在肿瘤的研究及临床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CC Pao, CJ Tseng, CY Lin,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human cervical cancer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esions[J]. Clin. Oncol, 1997,15: 1932?1937

[2] Soner Altiok PhD M D. Molefcular markers in cervical cytology[J].Clinics in Laboratory Medicinc, 2003 , 3( 23):709?728.

[3] 武汉医学院主编.外科病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661?667.

上一篇:双糖残基在肺癌组织学的检测 下一篇:关节软骨损伤再生修复的组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