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27 06:51:28

血流变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流变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测定其血流变水平,根据血流变水平分为高血流变组54例与正常血流变组46例;从入院开始追踪观察6个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 结果 高血流变组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正常血流变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但红细胞沉降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且正常血流变组两项评分均优于高血流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血流变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越差,控制血流变水平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 血流变水平;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065-02

[Key words] Level of blood flow change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deficit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供血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甚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1]。血流变是卒中研究中重要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流变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50~61岁,平均(50.36±7.37)岁。根据血流变水平分将100例患者为高血流变组54例与正常血流变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指标及方法

采用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G-R-80血黏度仪;红细胞沉降率采用魏氏法;试剂采用配套试剂。患者入院次日空腹抽血,用肝素抗凝真空管采血5 mL,检测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从入院开始追踪观察6个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以治疗第60天的ADL评分和第14天的CSS评分为准[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变水平比较

高血流变组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正常血流变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但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CSS及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CS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且正常血流变组两项评分均优于高血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缺血或坏死,占脑卒中的83%左右,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上升[3]。脑梗死高危因素复杂多样,深入探讨其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脑梗死的影响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4]。

血流变学是急性脑梗死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断与疗效评定中已广泛应用[5-6]。在血流变学中,血液黏度,包括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是其核心指标之一。血液黏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中有形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多少以及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能力。低切黏度与红细胞聚集程度相关,高切黏度体现红细胞的变形程度。血浆黏度主要与纤维蛋白原的多少相关[7-8]。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流变组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正常血流变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但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流变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越差,可能与全血黏度升高,导致血液在微循环中的流动性减慢,微循环血液瘀滞,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尤其对缺氧敏感的心脑等重要器官症状更为明显,从而导致梗死周围缺血半暗带恢复差,引起相应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减慢有关。

综上所述,血流变水平增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影响,改善血流变状态,辅以早期康复治疗[9-10],可有效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11-12]。

[参考文献]

[1] 黄荣宁,谭晓明,刘一尔,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广西医学,2012,34(5):590-591.

[2] Haim M,Tenne D,boyko V,et al. Soluble interceIular adhesion molecule-l and long-tem risk of acut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J Am Coll cardiol,2002,39(7):1133-1138.

[3] 付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57-58.

[4] 宋洪波.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8.

[5] Wolf J,Bergner R,Mutallib S,et al.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of Churg-Strauss syndrome-a prospective monocentric study [J]. Eur J Neurol,2010,17(4):582-588.

[6] Naito M. Effects of fibrinogen,fibrin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on the behaviour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 Nippon Ronenlgakkai Zasshi,2000,37(6):458-463.

[7] 甄君,林子玲.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干预作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49-50.

[8] 钟风芳,冯鑫.通心络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69-70.

[9] 梁爱萍.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相关区素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52-153.

[10] 谢静文.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康复护理[J].现代医院,2009,9(4):101-102.

[11] 甄君,林子玲,孔梅,等.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6):18-19.

[12] 胡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流变学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2):71-73.

(收稿日期:2012-08-23 本文编辑:李继翔)

上一篇:达英―35和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 下一篇: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