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与一场战争

时间:2022-09-27 06:09:53

18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镇压黑奴的《逃奴法案》不久,哈丽艾特・比彻・斯陀(1811~1896)收到了她弟媳比彻夫人寄自波士顿的信,信中写道:“哈丽,要是我能像你那样动笔写文章的话,我一定要写点东西,使全国都认识到奴隶制度是一桩多么可诅咒的事情。”

斯陀夫人读完信后,把信纸揉成一团,平静地对6个孩子说:“我要写,只要我活着,我一定要写!”

原来,斯陀夫人在美国南部辛辛那提住过18年。在那里,她亲眼看见城里的黑人区怎样遭受残酷的洗劫,也亲眼看见过结冰的俄亥俄河上逃过来的黑人怎样受到野蛮的搜捕。压抑不住的正义感的冲动,使斯陀夫人拿起笔来,决定要写一部暴露奴隶制度黑暗的小说。她写信给华盛顿的报纸《国民时代》,号召每一位妇女和孩子,只要能为自由和人道说一句话,都应该起来说话。她认为,奴隶制度给美国带来的危机与耻辱,较古罗马罪恶的奴隶制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民时代》支持了斯陀夫人的行动,从1851年6月开始连续发表她的作品,并在第二年3月正式成书出版,这部作品就是有名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此书的出版轰动了华盛顿,短短几天内就卖出1万多本。到年底,光是美国国内就销售了30万册以上。很快,《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全世界读者的欢迎。它感动过海涅、狄更斯、乔治・桑、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乔治・桑曾说:“所有的人手里都有这本书,所有的报纸都在谈论这本书,人们贪婪地读着它,还用眼泪浸湿了它。”

不久,美国爆发了一场解放奴隶的南北战争。北方胜利后,斯陀夫人到华盛顿访问过林肯总统。林肯见到她,很风趣地称作者是“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故事教会我

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于写作而言,灵感就像是应用材料的关键,它可以把你知道的材料组合成为好的东西。正如《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哈丽艾特・比彻・斯陀,她在美国南部辛辛那提居住的18年时间里的见闻,就是她写作时需要的材料,而比彻夫人的一封信正是触发斯陀夫人写作灵感的东西,由此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了。

可是,这些灵感来自哪里呢?灵感对于写作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写作时的灵感,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得来的,这是要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观察,把每一次的发现记在脑子里,当写作文时就自然而然地有灵感了。在细心观察事物的同时,我们还要发挥想象力。比如说,看见天上的云,不能光仔细记住它的样子,而是要用想象力,把它想象成一头狮子、一团棉花、一条蛇……这样,当我们描写云的时候,一看到云就想起了它千姿百态的样子,就有了灵感。

另外,我们还要用心感受事物。比如,在十五的时候看月亮,不能光知道,这轮月亮很圆很亮,像个圆盘,还要用心感受。拿李白的《静夜思》来说,看到月亮,感觉很凄凉,很想家。这就是内心活动。这样写,就能把文章写得更好。

灵感源自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只有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到。

上一篇:常微分方程模型在物体冷却问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学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人本化管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