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弥漫性皮下气肿的护理

时间:2022-09-27 05:29:44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弥漫性皮下气肿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气胸有效方法。引流期间可并发广泛而严重的皮下气肿,尤其是老年消瘦患者多见。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机会,而且可进一步加重原有慢性肺部疾患者通气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现将 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发生的3 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大面积皮下气肿的护理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年龄69-83 岁,平均年龄75岁。其中肺大泡结扎术2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1例,均为体质消瘦、皮肤松弛患者。3例胸腔闭式引流管均为腋中线第7、8肋间置管,胸腔内长度均为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

1.2 皮下气肿情况 3例均为闭式引流期间床上活动或剧烈咳嗽后发生皮下气肿。皮下气肿均为插管处向周围扩散进展。皮下气肿至头面部、颈部肿胀,双上肢、腹部、背部、阴囊可扪及皮下捻发感。患者颜面部肿胀,睁眼困难,颈部粗大,胸部皮肤明显凸起,四肢肿胀,阴囊肿胀等,呈异常“健硕”体型。经CT 检查无发现纵隔气肿。

1. 3 处理经过 予吸氧,经检查发现3例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均脱出皮下,2例调整胸腔闭式引流管,1例重置胸腔闭式引流管,3例均行双侧锁骨上窝处行皮肤切开排气引流等治疗,3日后病人皮下气肿明显消退,7至10日完全吸收,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及处理 皮下气肿触诊明显捻发感和按压皮肤有凹陷。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病人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发展严重时可引起皮下感染,或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检查胸腔闭式引流引流管是否脱出。发现持续漏气,皮下气肿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展,即消毒皮肤及导管,调整胸导管至引流通畅。或另行胸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术。应注意观察皮下气肿的进展速度,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急、气管是否居中、两肺呼吸是否对称,有无紫绀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2 心理护理 弥漫性皮下气肿患者由于情况突发,进展迅速,形象改变及不适,极易引发患者恐惧心理。病人情绪紧张易加快加深呼吸,加重病情。护士应迅速反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陪在病人床旁,安抚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护理。

2.3 排气配合 于锁骨上凹作 2cm长皮肤切开做排气口,操作者以手掌及拇指,由外向内,由远端向近端推压皮肤排气。两人配合时可一人推压排气,另一人协助拦截,以防止气体向排气口以外游走。待皮下积气明显减少,于排气口放置胶片引流条继续引流排气,排气口与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定期更换,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平喘、化痰药物,加强雾化吸入,做好排痰护理。

2.4 引流管护理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是皮下气肿防治关键。本组3例患者均有引流管脱出到皮下的情形。因此,除引流管胸腔内留置长度应适当增加。应加强胸管固定,除丝线缝合皮下固定,做好进管深度标志外,还应以胶布及扣针固定远端引流管于患者贴身上衣,避免重力牵拉胸管。加强引流管留置管理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床上活动,避免活动度过大,改变或活动时注意保护好引流管,避免外力牵拉引流管;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是否牢固,是否有移位或脱出,引流是否通常,有无水柱波动。水封瓶内引流管插于液面以下2-3cm,避免过深导致胸腔内气体排出阻力过大,保证气体引流效果。

2.5 基础护理 患者卧床期间做好皮肤护理和生活协助,预防压疮。避免患者用力深呼吸、憋气及剧烈咳嗽等明显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轻泻剂,保持二便通畅。

3 体会

年老消瘦、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弛的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引流管较易受牵拉脱出皮下,导致引流不通畅。病人用力呼吸、咳嗽时,胸膜腔压力明显增高,大量气体不断排入皮下并经筋膜向身体其他处蔓延,形成弥漫性皮下气肿。通过及时处理及一系列护理干预,有效控制了皮下气肿的蔓延,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还体会到,对于年老消瘦、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弛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加强医护配合,做好管道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是预防皮下气肿的关键。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外科护理的应用 下一篇:酒醉后腹外伤患者手术护理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