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第4期

时间:2022-09-27 05:21:18

纪念王震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集萃

杨 波

上世纪50年代初,在共和国诞生之初最困难、最艰苦的时刻,历史把一副重担交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其后几十年岁月中,大批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和城市知识青年先后来到新疆,共同承担起了在祖国西部边陲屯垦戍边的重任。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建设的组织,在新疆应运诞生。从此,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便成为实践屯垦思想的最佳组织形式和载体。而组织实施这一伟大实践的领导人,便是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王震将军。

作为共和国农垦事业的奠基者,王震将军把南泥湾精神带到了新疆。他拖着曾7处负伤的身躯,南下北上,实地考察。即使后来调离新疆,他也时刻关注挂念着这支他亲手带出的部队,挂念着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天山南北、大漠深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人们无尽的怀念……

2008年3月21日,在王震将军诞生100周年前夕,本刊与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纪念王震同志诞生100周年座谈会”。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有曾跟随王震将军南征北战的战友,有随王震大军解放新疆的第一批女兵,有在王震身边工作过、聆听过将军教诲的第一代、第二代军垦老兵,还有一直从事新疆屯垦史研究的学者和致力于党史研究的宣传战线的专家。 座谈发言中,与会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激情飞扬。动情处,禁不住热泪盈眶;慷慨时,发言者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学着王震将军的语气和动作,描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

原定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开了4个多小时,与会者意犹未尽。现场热烈的气氛深深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仿佛把大家带回到战争年代、兵团创建时期那峥嵘的岁月中。吃午饭时,大家仍你一句我一句地谈论着王震将军的话题,在与会者生动的描述中,王震将军的形象逐渐丰满生动起来,呼之欲出。

一个奠定了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将军

王震将军的丰功伟绩,不仅表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更在于他一手创建了屯垦戍边事业,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方英楷:今年4月11日,是王震将军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日。王震将军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也是新疆现代农垦事业的开创者,是新疆兵团的奠基人。1949年10月,王震司令员率领一兵团二、六两军9万官兵进驻新疆。在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剿匪平叛,进行民主改革的同时,1950年至1954年,领导在新疆开展大生产运动,创办了军垦农场。1949年10月31日,六军接管新疆军垦处,建立新疆第一个军垦农场。1950年至1954年共建立了43个农场。这为新疆现代农垦事业,为新疆兵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1年至1954年,王震领导节衣缩食、艰苦创业,筹集资金,招聘技术人才,创办工业企业87个。新疆军区创办的主要厂矿有:新疆八一钢铁厂、迪化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苇湖梁火电厂、水磨沟火电厂、迪化电网供电工程、新疆机器厂、十月汽车修配厂、七一棉纺厂、新疆第一、二水泥厂、新疆八一面粉厂、石河子榨油厂等。同时,在新疆还发展了交通运输业、现代建筑业、商业贸易,并新建石河子新城,创办现代医院、学校。1952年,按照中央的指示,把部队创办的19个现代化的大中型工矿企业、612辆汽车、2000万元的商品商店,移交新疆省政府管理。为新疆现代工业、交通、建筑、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兵团发展工交建商业积累了经验。1954年上半年,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王恩茂多次与王震商议新疆生产部队的前途问题。他们向党中央建议,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专门领导新疆生产部队的屯垦戍边事业,有利于保卫祖国边防。8月6日,经主席决定,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成立新疆兵团。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命令》,标志着新疆兵团正式成立。

刘和鸣:长期和王震将军一起工作的邓力群曾以敬佩的心情说过,王震在战争年代的业绩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他决心脱下军装,想在土地上为国为民建立功勋,这个转变我认为是自觉的、热衷的。在共和国的将领中,像王震这样有组织、自觉地选择这样一条道路,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干下去的并不多见。王震将军一生战功累累,但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或者说更看重的,还是他钟情一生的中国农垦事业。他这样评价自己:“我这个人的革命生涯,就是从南泥湾开荒,到全国农垦,还是开荒。”王震将军不仅是中国农垦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和护卫者。兵团的创建、发展和壮大,无不凝结着王震将军毕生的热忱和心血。王震将军留给兵团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来源于包括王震将军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井冈山精神,来源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更得益于王震将军半个多世纪对兵团的言传身教。兵团及250多万干部职工永远铭记王震将军的丰功伟绩,铭记王震将军的谆谆教诲,更好地发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

王瀚林:王震同志时刻关注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他不仅亲自建议中央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而且在离开新疆之后,一直时刻关心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他在担任农垦部部长期间,积极为兵团的发展招揽人才,先后多次组织内地大中专毕业生、知识青年、青壮年奔赴新疆,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我们缅怀王震同志,是缅怀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在王震同志的身上,突出体现了“大忠于祖国、大孝于人民”的风范。这种风范是我们在今天继承王震同志遗志,发挥好“三大作用”的传家宝。我们缅怀王震同志,是缅怀他对兵团的深厚情怀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正是在王震同志的亲自关怀支持下,兵团事业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当我们作为兵团的后人,享受着前人的成果时,我们更加追忆以王震同志为代表的这一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们。我们缅怀王震同志,是缅怀王震同志不断奋斗和善于创造的品格。回顾兵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许多重要事业、重大发展思路、重要发展举措都是在王震同志手中开创的,都是王震同志亲自组织、策划和实施的。在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屯垦戍边事业新跨越的征程中,特别需要继承和弘扬王震同志的这种可贵的品格。

石宝岩:在王震同志彪炳千秋的业绩中,率部进军新疆,把五星红旗插遍了祖国六分之一的疆土,之后又带领各族军民励精图治,除旧布新,为新

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建、发展、恢复、再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殷殷心血和悠悠情思,更是让所有的兵团人永远铭记。王震同志在新疆战斗、工作、生活的岁月里,充满着感人的传奇色彩,交响着一曲英雄乐章,流淌着深情的天山情思。尤其让新疆各族人民难以忘怀的是,他在调离新疆工作和担任国家领导人后,仍然情系天山、情系新疆、情系兵团。他先后15次到新疆、到兵团视察工作,倾注心血。新疆的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91年8月24日,在乌鲁木齐机场,王震最后一次到新疆视察慰问后返回北京。那天,他特意穿上了维吾尔族传统的绿白相间的彩条袷袢,戴上了维吾尔族花帽,像一位慈祥的维吾尔族老人一样,同送行的同志一一握手道别。登机后,他站在机舱门口久久地摆手,摆手……最后,深情地向着所钟情的新疆的山山水水,向着他永远牵挂着的新疆各族人民,慢慢弯下腰,深深地鞠了一躬……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万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一个敢于承担责任、顾全大局的领导者

作为从炮火硝烟中冲杀出来的将军,王震同志不仅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胆略,更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顾全大局的坚强领导者。

袁国祥:1949年9月25日,新疆宣布和平起义的同时,二军部队在酒泉起义部队100辆汽车的接应下,和平解放了河西重镇酒泉。10月1日,一、二兵团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酒泉上空。接着二兵团第六军划归一兵团建制,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和一野前委指示,原定二军进驻北疆,六军进驻南疆。但王震考虑到二军是自己带出的老部队,且已先到新疆大门口;而六军刚编入一兵团,且在兰州战役中伤亡很大,因而建议上级,让二军到比较边远艰苦的南疆去,换六军到较近较富的北疆。他的意见得到了刚到酒泉的副总司令的首肯,一野前委遂改变了原来的进军部署,要求二、六军积极准备,分别向天山南北进军。实际上,二军进军任务要繁重得多,除靠400多台缴获的汽车往返倒运部队到吐鲁番外,主要靠步行和骑马翻越皑皑天山,走过浩浩戈壁,沿途还平息叛乱,进驻了南疆各地。而六军除有少数部队乘车和骑马进入新疆外,多数人则从酒泉坐上了苏联支援的飞机,到达了哈密和迪化(乌鲁木齐)。由于六军十八师留守西安,进驻北疆兵力不足,所以王震又调二军工兵团进驻乌苏、博乐一带,五师一个独立团在茫茫雪原中进军承化(阿勒泰)。第二年又调五师13团大部到伊犁剿匪,接着编人第五军十四师,以后又编为农四师72团,所以它成为从井冈山下来的资格最老的红军部队。

魏玉英:我是从甘肃临洮参军并随解放大军进疆的第一批女兵。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奠基石是举世闻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王震将军和他的三五九旅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方针的最早的实践者和开创者。新中国诞生前,凭王震将军的功勋和威望,完全可以居住在环境好的城市里从事国防建设。但王震将军看得更远,想得更多。他想到了迅速解放西北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更想到了新中国诞生后边疆的建设,想到了集体转业到生产战线。1950年1月,刚刚完成天山南北布防的任务,王震将军就以战略家的眼光在一次会议中指出:“在新疆驻军条件下,军队生产事业是长期的,是子子孙孙的建国事业。”可以看出,王震将军考虑的,不仅仅是通过大生产以解决部队的燃眉之急,而是扎根边疆、世世代代守卫和建设边疆。这是王震将军主动请缨到西北、到新疆的根本原因和目的。

覃松柏:王震同志创造性地执行主席提出的人民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任务,在剿灭土匪、整编起义部队、建立各级政权和党的组织、恢复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同时,率领新疆军区广大指战员,发扬“南泥湾精神”,风餐露宿、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了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发展了新疆的交通运输事业,创办了新疆一大批高、中、初等院校,奠定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基础。

一个疾恶如仇、耿直率真的性情中人

王震将军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纵观其一生,疾恶如仇、耿直率真是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方英楷:1975年,兵团被撤销,王震将军气愤难平,他说:“生产建设兵团是戍边保国的一支强大的后备军,撤销生产建设兵团和下放国营农场的决定是错误的!”并采取积极措施,及时刹住了包括新疆兵团在内的全国农垦团场被下放的做法。1978年,根据王震将军的指示,国家农垦总局派出工作组专门调查新疆国营农场体制下存在的问题。1978年,出访回国的王震途经乌鲁木齐市,指示自治区党委召开大会,解决原兵团的重大是非问题,促进了安定团结。从1980年9月到1981年5月,王震将军先后3次往返于北京和新疆,进行调研,向中央汇报,建议尽快恢复兵团。1981年,王震将军在自治区厅局长干部大会上说:“解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完全错误,兵团决不允许破坏。”

赵天益:我记得兵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的时候,王震同志来参加了。王震同志一下飞机没有休息直接到了会场。可能受当时一种保守思想的影响,在那个会议上呢,一些同志在谈话中尽量把劳动指标压得很低。王震在下面听了一些同志的发言后实在忍无可忍,他直接从下面的座位上了主席台,并且非常严厉地批评了那些人的发言。“你们今天讲这个成绩,那个成绩,我走了这么多年,兵团还是这个样子,成绩在哪里?”王震的话使会场很震动,下面准备发言的人赶紧改稿子。事后许多年我在想,不跟风,实事求是,这样的领导才真正叫做领导。

袁国祥:1991年夏,在王震家里,当王震将军看到南下抗日前,他陪同、朱总司令在延安机场检阅三五九旅的照片和北返后他长着一脸大胡子和坐在一起谈话的情景时,忍不住激动起来,大声说:“这才是最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惹得保健医生、护士和警卫参谋等都围过来观看,李慎明秘书说:“就是这张照片出来后,首长才被大家称为‘王胡子’!”我说:“听说当时有个传说,说你不见到不刮胡子,有这回事吗?”王老说:“哪里!是战斗行军紧张,没时间刮胡子!”以后,在看解放战争中的一些照片时,他也不断地说:这是在三边观察敌情;这是在打运城前誓师;这是在永丰部署战斗;这是在临夏群众会上讲话;直到解放青海、甘肃,向新疆大进军……当看到1949年冬,我为他拍下的一张他在喀什讲话的照片时,老首长又兴奋起来。他说这张照片没见过,问我:“这是在哪里?”我说:“在喀什二军军部,您看后面就是那座徕宁城的城墙。”他又问:“我穿的什么衣服?”我告诉他:“您从乌鲁木齐来就穿

着这种民族军的军服,只是在皮帽子上加个红五角星。”接着他问我:“我当时讲了什么话?”我答:“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建设新新疆!”他又问:“还讲了什么?”我说具体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您叫我们好好干,守边防,搞生产,还说要动员内地妇女进疆,为官兵们解决婚姻问题。他听了后哈哈大笑,说:“这些事过去不在意,现在看一下照片,觉得很有意思。”“来!把这张照片给我挂起来!”于是,李秘书接过那张一尺二寸的照片,把它放进首长深藏的书橱中。

魏玉英:1952年新年刚过,我所在的二军五师13团奉命由库车调往北疆伊犁,一方面剿匪,一方面要大生产。2月的新疆,天气尚冷,我们由库车出发,路过迪化,住在车门外大营房。有一天,上级通知部队集合说“2E司令员要来看大家”。大家十分高兴,我是第一次见到王震司令员,并亲自聆听他讲话,具体话记不起来,但记忆犹新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导我们如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搞好民族团结。二是部队要在新疆安心扎根。在讲到民族团结时他说,“你们的副团长拿了人家一副马鞍子(这副马鞍子是全银足边),这是违反战场纪律的,你们告诉他,立即归公,否则我要处分他。”在讲到安心扎根边疆时说:“新疆将来要搞建设,需要大批干部,今天在座的除干部外,全是兵,你们将来就是建设骨干,当排长、连长都会当干部,到时再给你们一人找个老婆,安个家,生儿育女。”这时大家欢欣鼓舞,他接着说:“你们要长期安心扎根边疆,要开花、结果。”

覃松柏:期间,、集团说兵团从上到下,贯彻了一条又粗又长的黑线。兵团师职以上的干部打倒了84%,团职以上的领导打倒了70%,兵团农业生产面积减少,单产减少,总产减少,兵团由每年上交9000多万公斤粮食,到吃返销粮。王震将军知道后非常痛心,在北京京西宾馆反动派打倒张仲瀚时,把王震也押到了那里。集团说,张仲瀚是花花公子,是王震将军的打手。后来又有人把大字报贴到了他家,王震当即把它撕了。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时,见到了王震,说:“王胡子,好久没见到你了。”王震说:“报告主席,有人要打倒我。”说:“王震同志是打不倒的。”北京一家红卫兵组织办的小报就将这段对话登了出来,当时一些反对王震的人看到后,对他的态度就好多了。

一个体恤部下、尊重知识分子的长者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带兵的将军历来有一个较高的褒奖之词,爱兵如子。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王震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对同志、对部下的关心体贴有口皆碑。

赵天益:1960年9月中旬,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在兵团司令员陶峙岳、第二政治委员张仲瀚、农八师政委鱼正东和石河子总场政委李支的陪同下,到石总场4分场3连检查工作。那时我是石总场政治处组织股长兼党委秘书,参与了接待工作。3连是有名的精耕细作植棉单位,连长王忠汉是兵团标兵。见到王忠汉,王震一一询问连队有多少耕地、种些什么作物?又问有多少职工,男女各多少?大田劳力占多少,勤杂人员占百分之几?王连长都详细作了汇报。问完之后,便拉起家常来,他问王忠汉:“你家养了几只鸡?”“一只也没养。”“你爱人干什么工作?”“下田劳动。”“你多大年纪?”“五十岁。”问罢,王震意味深长地说:“养几只鸡下蛋,补养补养身子。”在棉田里,有一个班在中耕锄草,王震接过一个名叫米天秀的工人的锄头,弯腰躬身,左右开弓,熟练地锄起地来。几个工人看了小声议论说:“不愧是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模范!”从棉田走出来,王震问王忠汉:“职工每月吃多少粮?”王忠汉迟疑了一下回答说:“每人每月45斤。”他神情顿时严肃起来:“规定30斤,你怎么吃45斤?”“田间管理阶段劳动强度大,30斤吃不饱肚子。”王忠汉说完低下头,等待将军的发落。大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当时是生活困难的特殊时期,粮食是个敏感问题,在粮食问题上犯错误的人不少。王震接着问道:“粮食从哪里来的?”“职工业余增种的。”王忠汉回答得声音很小。王震平步向前,随行的人谁也不说一句话,气氛有些紧张。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王忠汉:“你说的是真话,好,吃45斤我不反对,告诉大家吃好了要好好劳动……”王忠汉眼含热泪,只顾点头却回答不出一句话来。

覃松柏:张仲瀚解除监禁是批准的。某些人看张仲瀚的问题也没什么搞的了,对张仲瀚的态度也友好了。就问他想见哪个领导,张仲瀚说:“如果王震同志有空,我想见见他。”王震听说张仲瀚被放出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立即派夫人亲自去接张仲瀚,但他在电话里仍对那些打击张仲瀚的同志说:“你们不是说张仲瀚同志有问题吗?有问题你们就把他的问题揭露清楚再说。”那些人感到很尴尬,但又没有什么话说。那一天,张仲瀚和王震聊到深夜才回来。那以后张仲瀚的精神面貌就好多了。当时,王震为了保护张仲瀚同志,亲笔写了一段话:“财务大包干问题是张仲瀚报请我的,我批示后报的。”在张仲瀚同志病危的时候,王震同志一得到信息,马上给元帅报告,叶帅马上叫上保健医生组织抢救。当时国内进口了5个心脏起搏器,是专门给国家领导人配的,用于应急的。4个已经被领走,还有一个没领。王震就请示元帅,希望能将这最后一个配给张仲瀚,后经李先念同志批准,把当时唯一的起搏器给了张仲瀚。王震还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必须到家汇报张仲瀚的病情。张仲瀚同志去世后,总书记主持,王震同志致悼词。只能容纳400多人的八宝山殡仪馆,去了800多人。

袁国祥:1991年夏,在王震家里,两次谈话中,他都问到了进藏先遣连的具体情况,当我回答:“进藏先遣英雄连进去136人,活着回来的只有一半”时,他沉默了一下说:“死人太多了,还批评过我。”当我说到:“先遣连还有一些同志活着,副连长、战斗英雄彭清云就在乌鲁木齐干休所”时,他又沉思了一会儿后说:“这个连队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是继承了我们红军传统的。”“我们这支部队从井冈山出来,就是勇往直前,不怕一切敌人,不怕一切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了大大小小千百次仗,牺牲了很多很多好同志,但也打垮了不少凶恶的敌人,活捉了不少师长、军长。直到我们跨越风雪祁连山,长途跋涉到新疆。这个连队又挺进藏北,解放了祖国大陆最后一片土地。这种精神是宝贵的,是值得保持和发扬的。”我说:“是的,正因为我们部队要进行光荣传统教育,新疆军区也正在编写历史资料,所以要请老首长给题个词。”王老说:“这个工作应该抓,要把我们红军的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接着,他用颤抖的手,在我们准备好的硬纸板上写下了“井冈红旗”四个苍劲的大字,同时,为我的摄影画册题写了“难忘的历程”。是的,这是敬爱的老首长、王震副主席留给我们的宝贵遗言,他希望我们新疆部队要永远高举老红军的旗帜,在革命化、现代化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李庚元:我记得1952年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届代表大会开过之后不久,一个天气仍然暖和的日子,当时仍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王震将军曾应邀到步兵第十七师(后不久改为农六师)全师生产会议讲话。这篇讲话,夹叙夹议,语调激昂。王震将军再三强调屯垦戍边是长期任务,要求大家在新疆成家立业,世世代代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幸福。他说:“新疆屯垦历史悠久,西汉的时候就在西域屯田。以后很多朝代都曾经在西域屯田,但时起时停,没有坚持下来。我们会搞得比他们好,长盛不衰。这不是干几年就行了,这也不是一两代人的事,这是子子孙孙的建国事业,世世代代的光荣使命。我们要长期驻屯,同新疆各族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共同保卫新疆、建设边疆,共同创造未来的幸福生活。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部队干部、战士个人的幸福家庭。这就是说,我们要做长期打算,建家立业,扎根边疆。”他的这一席话,充满着对社会主义前景的热烈憧憬和对干部、战士的亲切关怀,使与会同志精神振奋,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上一篇:纪念 第4期 下一篇:冲刺奥运的刚强跋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