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记小店的豆面丸子

时间:2022-09-27 05:06:42

5年前同事聚会时听刘师傅说,赵登禹路安平巷里有卖干豆面丸子的,我不免喜出望外,抽空从快到五环的双泉堡住家,倒了两次车赶到那里。

啊,是这个小店!多年前我在这儿吃过早点。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店还是原来模样,一间门脸前面支个小凉棚。与以前不同的是旁边小胡同里多了几张桌子和圆凳,再有就是门前排起了长队。我也排进了队伍慢慢地往前挪动着。

“您怎么买这么多烧饼呀?”“啊,今儿个孩子都回来,做什么都麻烦,所以决定吃涮羊肉。这儿的烧饼就是地道,他们都爱吃。”“哎哟!这不是李大叔吗!您不是搬到天通苑了吗,怎么也过来啦?”“嘿!您可说着了,我早晨不到七点就出来了,就爱吃这儿的豆面丸子。我们那边没有,别处的不是味儿。这不是先吃一碗,再买二斤干的带回去。”我边听着大伙的问候和议论,边仔细打量着久违的烧饼铺。

吃上一口一天都舒服

这是家回民馆,说是门脸其实前面有门不走人,只要开门就堵张桌子,只能算是一个对外的大窗口。西边的桌子上放着几个瓶瓶罐罐,里面放着芝麻酱、酱豆腐汤、辣椒油等作料,还有一盆韭菜末。东边宽宽的窗台板上放个大玻璃盒子,里面整齐摆放着焦圈、螺丝转儿、糖火烧、麻花、糖耳朵,烧饼根本来不及摆出锅就没。屋里靠西墙蹲着口大锅,里面用微火咕嘟着丸子和豆腐泡,您可以单要一样或者两样,随意。老板一看东西少了,就招呼伙计又堆上一盆事先准备好的食材。屋里排放着几台电炸锅,伙计在不停地和拢着、捞着锅里的丸子。房中央是一个大案子,起码是两米多长、一米五以上宽,三四个伙计双手握刀在剁着粉条。还没容我再细看,已然排到我了,忙不迭地要了一碗丸子、一个烧饼先尝尝再说。

丸子入口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这趟没白来,吃完这碗还得带回几斤干的回去。入口即化的感觉,立即让我想起40多年前,那时我还没出师,家里困难上下班没有自行车,坐车虽然能报销,可是还没有走着省时间。每天靠两条腿上下班,其中一条路线就是从家往南走南小街,进福绥境胡同到当时最高的大楼往东出安平巷街,进帅府胡同就到厂子了。偶尔家里没剩的,走到哪儿的早点铺开门了,一碗丸子、一个大火烧挺舒服。那时就是这种感觉,丸子在碗里看着挺骨力,可放到嘴里细嫩嫩软绵绵,混合着五香粉和豆面的特殊香味,根本不用嚼,用舌头一腼就滑进了嗓子眼,再喝上一口汤,那滋味是任何佳肴都不能比的。如果烧饼没吃完还可以再添勺汤,这热腾腾暖呼呼的一顿早点,真是回味无穷,让我这一天的班都舒服。

义务推销员

此后企业搬到沙河,就没机会再去光顾了。后来70年代我每周两次进城学习,在东城科技馆对面也有个丸子铺,中午一碗丸子、俩火烧,一共两毛二,吃完赶回厂上班,完了还能报销两毛五的午餐补助,挺合适。当然这也就是那几个月的事儿,学习一完也吹了。

就这豆面丸子的余味,一直在我的味觉中挥之不去。退休后有事没事只要进城就先奔小吃店,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可一直没找到正宗原味的豆面丸子,这回可算如愿以偿了。从此只要不是三伏闷热天,我都在家里放上一二斤,随时满足需求,从来不会变味。什么时候想吃了,头天晚上先泡上,第二天再煮上10~20分钟,放上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汤、辣椒油和香菜末,您就好吧!后来再去,才慢慢看明白了,人家的工艺真地道,那丸子起码要炸上三四回。炸上一和,先控油然后再炸,这样丸子炸得特别透。不信您就看那白汤的锅里,一准儿只有点油星。

这两三年我算帮他们把买卖做大了,从只是自己吃发展成了过节的礼品,还是个义务推销员。一到过春节,我就提前背回10来斤,弟弟妹妹到我家聚会,每家拿走一二斤,都美得屁颠屁颠的。和亲友聊天时,常把这个发现告诉他们,大家吃后一致赞不绝口,都说这是一种享受。

后来才从装丸子的袋子上,知道店主姓徐,现在大案子也挪走了。如今干豆面丸子从8块钱/斤,分3次调成14块前/斤,可我依然乐此不疲。

今年春节,先背回10块钱的10斤,随后又背回12块的8斤,当然每次还少不了烧饼、螺丝转儿之类的小吃了。可怜一个六十有五的老推销加送餐员,这么肯干,店主不光不给开支,还真是一点不领情!您别说,您若是个老北京,上那儿吃上一回,没准也成了义务推销队伍的成员。

上一篇:“谋女郎”周冬雨感激恩师:那初中时的履冰之暖 下一篇:查一查爱情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