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赏析

时间:2022-09-27 04:13:29

基本不等式……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赏析

高考物理既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灵活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这离不开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而基本不等式a+b≥2■(a>0,b>0,a=b时,公式取等号)多次成为近几年各地高考中解决物理试题的数学工具. 下面通过两种情况分别加以说明.

■ 类型一:a+b=k(k为定值)

由a+b≥2■可得ab≤■=■,当a=b时,ab乘积取最大值■.

■ 例1 晓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 球飞离水平距离d后落地,如图1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d,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

(1) 求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1和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2;

(2) 求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3) 改变绳长,使球重复上述运动. 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掉,要使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最大,求绳长以及抛出的最大水平距离.

■ 解析 (1) 设绳断后球飞行时间为t,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竖直方向■d=■gt2,水平方向d=v1t

得v1=■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22=■mv21+mgd-■d

得v2=■

(2) 设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T,这也是球受到绳的最大拉力大小.

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d

由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有T-mg=■

得T=■mg

(3) 设绳长为l,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为v3,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变,

有T-mg=m■得v3=■

绳断后球做平抛运动,竖直位移为d-l,水平位移为x,时间为t1.

有d-l=■gt21,x=v3t1,

得x=4■.

设a=l,b=d-l,则a+b=d(定值),由基本不等式可知,当a=b时,即

当l=■时,x有极大值xmax=■d

■ 类型二:ab=k(k为定值)

由a+b≥2■可得a+b≥2■,当a=b时,a,b之和取最小值2■

■ 例2 如图2所示,在投球游戏中小明坐在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椅子上,停在不同高度处将小球水平抛出落入固定的球框中. 已知球框距地面的高度为h0,小球的质量为m,抛出点与球框的水平距离始终为L,忽略空气阻力.

(1) 小球从距地面高H0处水平抛出落入球框中,求此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2) 若小球从不同高度水平抛出后都落入球框中,试推导小球水平抛出的速度v与抛出点高度H之间满足的函数关系;

(3) 为防止球入框时弹出,小明认为球落入球框时的动能越小越好,那么,他应从多高处将球水平抛出,可使小球入框时的动能最小,并求出该动能的最小值.

■ 解析 (1)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则小球在抛出点的重力势能Ep1=mgH0,小球在球框处的重力势能Ep2=mgh0,则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驻Ep=mg(H0-h0).

(2) 设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则L=vt,H-h0=■gt2,解得:v=L■,(H>h0).

(3) 由机械能守恒可知:Ek=Ek0+?驻Ep,且Ek0=■,?驻Ep=mg(H-h0),得

Ek=■+mg(H-h0),设a=mg(H-h0),b=■时,则ab=■(定值),由基本不等式可知,当a=b时,即H=h0+■时,Ek有最小值,所以Ekmin=mgL.

上一篇:破解曲线运动中的过程之美 下一篇:必修2综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