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构

时间:2022-09-27 04:00:0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构

建构有效课堂是教师教学的目标。有效课堂让学生学习知识变得容易,学得快乐,让教师变得轻松。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课堂呢?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动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原先被动学习的学生就变得主动,可想而知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地集中,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积极地动脑,学起来会更加地轻松。同时,教师教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好。如果老师不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很高,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教师教起来也会很吃力,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二、鼓励创新精神,善待犯错学生

大多数的老师都希望学生回答的方法和结果能和自己想的一样,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联想、想象。只要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也许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会答错,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其实,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当,更有益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应该宽容犯错的学生,给他们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让犯错的同学自己找出出错的原因,在反思中更加茁壮地成长。

三、教法灵活,形式多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内容,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有的内容需要合作交流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当然,如果选择的方法不适合,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而且会影响教学效果。不仅教学方法要选择恰当,而且内容呈现尽可能要丰富多彩。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教学内容是以填空、判断、选择、抢答、游戏、解答等多种形式出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拓展有度,尊重学生差异

1.适当增加一些综合题。小学数学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综合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也非常有益,比如在每章或几章间可以设计综合题型。

2.给学生提供解决开放性问题的机会。开放性题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多种思维。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开放题。

(1)设计条件过剩的题型。这样就要求学生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如:5只猴子一共采了67个桃子,把它们分别放在3个篮子和1个筐内,已知筐内放28个,平均每个篮子放多少个桃子?经过分析这道题明显条件过剩,5只猴子这个条件在问题解决时发现是多余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要仔细推敲进行合理的取舍。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取舍意识,就会出现理解偏差,把题目做错。

(2)设计结构不完整的题型。如条件不足,问题不足之类的题目,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同时还要兼顾欠缺的条件。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3)设计答案不唯一的题型。此类题型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

3.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任务。例如,在教学两步连乘解决问题这一课时,让学生回家调查全家每天的用水量,计算全家人一年大约用水多少,并思考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节约用水,并计算这样全家一年可以节约多少水?不仅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平时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五、作业分层,照顾全体学生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业布置要分层,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做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得到适当的发展。如果每个同学都布置同样的作业,作业难一些,后进生不仅很难完成,而且有可能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作业容易了,不利于基础好的学生更好地发展。

六、培养习惯,学生受益终生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一些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可能会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来,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益。

有效课堂的建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学习、摸索和总结,把更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灵活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快乐,学得更轻松,而且让教师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有效课堂是值得每位教师去追求的。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安县角斜镇角斜小学)

上一篇:课外阅读重方法,更要重情趣 下一篇:透视阅读课堂 追寻本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