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探析

时间:2022-09-27 03:34:4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探析

【摘要】语文教学的效率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纵观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内容繁杂、师生负担重;效率低下;小学毕业,学了6 年语文,不会写文章的比比皆是,语文教学质量低;教师费心、学生费力。小语界同仁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问题依然存在。本人在学校业务线上,经常要到教室里听随堂课,听后普遍觉得教学效益不高,和其他教师进行了交谈,也向资深教研员、权威请教。仔细分析思考后,我认为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个人缺乏进取心

很多老师仅把教师这门职业当成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自觉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不强。他们常常以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为借口,不学不思。教学中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一下课就让它随着批改作业翻过去了。备课、撰写教学反思也只是流于形式,应付学校的业务检查!有时间情愿花在打麻将和网上购物却不愿腾出时间读书学习。不读不思,这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二、解读教材和驾驭课堂能力尚待提高

1.对新课程的学习、解读停留在浅层次,不能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新课改已经进行十多年了,相关培训老师们也参与了不少,可是当问到新课程时,老师们只会说个“自主、合作、探究”,只知道个“三维目标”,他们不知道各年段的知识序列,不知道怎样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老师不知道高年级要求,高年级老师同样也不知道低年级要求……

2.教学目标及知识点把握不准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如同罗盘对于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罗盘偏离了航向,航船就很难准确抵达目的地。对目标把握不准,理解浅显,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如我校一位五年级老师备《五彩池》一课,这位老师的制定的第四个教学目标是: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感的方法。看后我问她:“你说一说这篇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她想了半天也没回答出来,于是小声说:“‘教学参考’里就是这样写的……”老师们,连教学目标都没有搞清楚,课上如何落实目标,达成实效呢!

听课中,还发现很多老师对知识点把握不准。几年级该学习比喻的修辞方法?几年级该学习人物对话的写法等等,很多老师不清楚,想几年级讲就几年级讲。三年级讲完,四年级又重新讲的现象时有发生。

3.不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同样重要。预设一定要细,不但要预设教学环节和设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预设当学生不能达成目标时该如何启发、引导,要把启发、引导细化到学生A 说法,该怎么办?如何引导?学生B 说法,又该怎么说?如何引导?当然,在遇到预设中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时,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生成出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方案,而不能“避而不谈”或“呵斥批评”。听课中,我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老师提完某一问题后,学生不会回答,于是教师叫起第二个学生,当两、三个都不能回答时,教师索性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一来,教师的答案代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会提高呢?

4.朗读教学指导不到位

在不少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繁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占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即使读,也是为讲这一段。我认为,这种为讲而“读”,不是读的训练。充斥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 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 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其次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 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我的战友》中牺牲后战友们说的一句话:“为同志报仇!”学生往往仅仅读得快而高昂。其实,体验战士们目睹战友活活烧死那份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这种指导几乎为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质量何以得到提高呢?毋庸置疑,抓好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浅谈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 下一篇:刍议中考作文中线索句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