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炉烧饼 第10期

时间:2022-09-27 01:22:56

大凡到阜平旅游、办事的外地人,或是到外地走亲访友的阜平人,都会随手拎上一些阜平的特产――缸炉烧饼,以作纪念或是礼品。其实这缸炉烧饼,也算不得什么人间美味,充其量只是一种北方特色民间小吃。但却因其香、酥、薄、脆的独特风味,质朴、绿色、耐嚼、便携的山乡品性,而广受欢迎。

既称之为缸炉烧饼,自然就需要从这缸炉说起。寻一口内壁光滑、大小适中的陶缸,打掉缸底,制成筒状;用黄土、麦秸掺杂和泥,将缸体层层包裹,抹成圆柱或方柱;缸底内部安置一方炭炉,外部加固一个钢架,这一米来高、便于移动、适于烤制的缸炉便做好了。

缸炉独具特色,这烧饼也甚为讲究。清水化盐和“死面”,揉到饧透,筋筋道道。取面捋成圆长条,随性揪成半拳大小的面团,揉按成饼,擀成五六毫米薄厚的长方形面皮,抹上花生油,两端对折,中间相叠,翻转过来,再擀压实。如此这般做好十余个方形面饼,行列齐整地码放于案板之上,迅速用手蘸水,拍于其上。

取出长方托盘,撒上芝麻,在腿上轻轻一抖,这芝麻便均匀地铺满了盘底。捏起面饼,“啪”地一声,甩在托盘;密密麻麻的芝麻便粘于其上,煞是可爱。芝麻面朝下,反扣于案板。其间,须随粘芝麻,随抖托盘,以保粘上的芝麻均匀密集。如此这般将所有面饼挨个粘好芝麻,再次码好,拍上清水。

待炉火正旺,便可“贴炉”了!将没粘芝麻的一面朝上,托在掌心。伸长胳臂,忍着火烫,迅速探至炉底,芝麻面向火,“啪”地一声,贴于缸壁。这贴炉,需贴得方正,以不浪费有限的缸壁空间;需贴得结实,以防烤饼期间松动脱落;需贴得麻利,以免旺火灼伤手臂。整个过程虽仅几秒,却颇显技术。如此这般依次贴好所有面饼,盖好炉盖,一面烤,一面烙;等待期间,便可准备第二炉的面饼了。

十几分钟后。打开炉盖,但闻一股热乎乎的浓香,直冲上来,直拱鼻孔,直搅食欲。但见面饼四角翘起,芝麻略有煳色,这烧饼便可出炉了。取特制的长把儿铜勺,伸至炉底,抠住烧饼底沿,轻轻一提,“嘎啦”一声,落于勺内。如此这般从底向上挨个抠下烧饼,放置箱内,便可出售;五毛一个,味美实惠。

刚烤好的烧饼,芝麻面煳黄、鼓胀,贴炉面焦脆、平整,色香诱人,极为抢手。抓一个烧饼,顾不得烫手,张大嘴巴,轻轻一咬,“嘎叭”一声,那香脆的芝麻皮便应声爆裂开来,纷纷掉落。早就垂涎欲滴的人们,也不顾了吃相,将烧饼双手捧着,低头啃咬,舌舔芝麻,痛享一番。嚼于口中,香酥爽脆,满满地灌了一口;不觉一个烧饼下肚,大呼过瘾。

曾记得儿时,吃个烧饼,堪称奢侈。每次父母赶集,都会买回几个,惹得兄弟们争相抢食。如今,这小小的烧饼已不再稀罕,只当作了一种调剂,一种零食。当然也有“美食者”将烧饼端上了餐桌:或将烧饼切碎拌于凉菜间,色泽黄艳,酥脆可口;或将烧饼随意掰碎,和以韭菜鸡蛋炒成色香味美的特色菜品――“韭菜炒烧饼”;或将烧饼作为辅料以涮火锅,外滑里脆,甚是爽口。

漫步阜平街头,随处可见简陋的烧饼摊;一位妇女站在案前,麻利地和面、擀皮、贴炉、取饼,堪称一道风景。这不知沿袭了多少年的阜平缸炉烧饼,已成为外地人的一个念想,来者必吃;而远走他乡的阜平人,这小小的烧饼却能勾起浓浓的乡情,眼观口嚼之间,便已泪眼潸然。

上一篇:鱼跃岳阳楼 下一篇:与“可乐侄儿”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