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探讨

时间:2022-09-27 11:39:53

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探讨

[摘 要]阐述了超长结构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常用的控制裂缝的常用技术措施。

[关键词]超长结构,裂缝,后浇带,纤维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32-01

随着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很多的建筑方案中出现了超长建筑,通常是将结构分成几块,按抗震规范的要求在中间设抗震缝。这种方法有些情况下会影响建筑功能的使用而难以采用,这就要求采用超长结构。超长结构的主要问题就结构裂缝,不同裂缝产生的机理各不相同,我们要根据不同裂缝类型,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1 裂缝产生原因:

一般来说, 超长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a.干缩裂缝,它主要是因为湿度变化(包括失水干缩、自身收缩、塑性收缩) 引起

b.温度裂缝,它主要是因为温度变化(包括混凝土水化热、气温) 引起

c.荷载裂缝,它主要是因为结构受力变形或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

荷载裂缝可以通过结构设计计算和限制结构变形来控制,如加大配筋或采用专门的预应力措施。

2.不同的裂缝产生机理,应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

2.1 控制超长结构干缩裂缝的有效措施有:

2.1.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后浇带通常每30~40m设置一道,宽度800~1000m,一般钢筋贯通不切断,切要配置适量的加强钢筋,待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万28d后,将两侧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再浇筑高一级的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后浇带做法:宜布置在梁、板剪力较小的跨度中间范围内,且配置适量的加强钢筋。

2.1.2设置膨胀加强带

所谓补偿收缩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在钢筋或邻位限制下, 膨胀做功产生预压应力,它可抵消部分或全部限制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不裂。

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如下:膨胀加强带一般位于收缩应力最大的板和边墙中央,其宽度为3m,膨胀加强带两侧架设密孔铁丝网,目的是为防止两侧混凝土流入加强带。施工时,膨胀加强带外侧用小膨胀混凝土(掺ZY膨胀剂10% ) ;浇筑到膨胀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混凝土(掺ZY膨胀剂12% ) ;到膨胀加强带另一侧时,又改为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如此循环下去,可连续浇筑150m超长混凝土结构。

2.1.3采用膨胀剂补偿收缩混凝土(UEA)。

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微膨胀剂后,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适量膨胀,这时混凝土中的钢筋会对它的膨胀产生限制作用,钢筋本身也因与混凝土一起膨胀而产生拉应力,同时混凝土中就产生相应的预压应力:

=μ・Es・ (1)

式中:μ ―――混凝土的配筋率(%)

Es ―――钢筋的弹性模量(MPa)

―――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

一般来说,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产生的总收缩值为4~6×10-4,而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为1~2×10-4。由式(1)可见,与成正比关系,而限制膨胀率可以通过调整外加剂的掺量来控制。根据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混凝土在湿养期间,它产生的限制膨胀率应大于1.5×10-4,一般为2~4×10-4,相应的预压应力为0.2MPa~0.7MPa,这一预压应力能够抵消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全部或大部分应力,从而使结构不裂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范围内(小于0.1mm)。

2.1.4杜拉纤维混凝土的应用

在温差及荷载剧烈变化条件下,若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要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微裂缝并达到楼板防渗漏功能,可采用杜拉纤维混凝土。

杜拉纤维(DURAFIBER),即聚丙烯束状单丝纤维,以其良好的可分散性可均匀分布于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缓冲混凝土塑性收缩、温度收缩等收缩效应,明显改善混凝土抗裂抗渗性能。这是因为:掺入少量的杜拉纤维之后,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三维交错的支撑网络。由于聚丙烯纤维的弹性模量高于早期塑性的水泥基材,并且由于聚丙烯的直径较细,纤维间距较小,因此具有明显的阻裂效应,有效地抑制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开裂。同时,随着龄期增长,混凝土的拉压比逐渐减小,脆性不断增加。掺入低体积率的微细聚丙烯纤维,可有效改良混凝土的硬脆性,它不仅不影响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反而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抗泌水性,因此也有利于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改良。其推荐掺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掺0.9。

2.1.5在建筑物顶部设置音叉式变形缝

较长的框架或剪力墙结构体系,可在顶部一、二曾范围内设置音叉式伸缩缝,将屋盖分成几段以使应变得到释放,可有效地防止屋顶墙体及结构的温度裂缝。

2.1.6控制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浇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太高,在满足承载力和防水要求的条件下,宜在C35以下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多,硬化过程中水化热高,收缩大,容易引起裂缝。特别是对厚大体积混凝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2.2 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的有效措施

2.2.1加强保温隔热措施

建筑设计中的保温隔热构造措施得当,可以使建筑内部结构的温度变化幅度远小于外部的变化幅度。重点是要加强外墙立面和屋面的保温隔热设计。

2.2.2解除约束,设置滑移层或活动滚轴支座

滑移层可由砂层、油毡等组成。滚轴支座用于直接暴露于外界的超长屋顶板下,在它的支撑下,屋面板可以自由伸展,可极大的减少裂缝。

2.2.3减小结构底层的抗侧刚度,如适量加大底层高度

3.用抗力减小混凝土裂缝的综合措施

在混凝土的干缩和冷缩约束产生拉应力的较大部位,加强局部配筋或改变配筋方式控制裂缝,保证出现的裂缝较为均匀,宽度可以小到不影响观瞻,避免钢筋锈蚀。

3.1超长结构楼层板及屋面板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均增配0.2%的温度构造钢筋,并加大底部几层楼板板厚。抗温度、收缩钢筋宜采用直径细而间距密的方法配置,间距不宜大于100mm,可利用板内原有的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外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有受力钢筋处,实配钢筋应考虑温度收缩应力影响予以适当增大。

3.2框架梁及所有现浇梁。当梁腹板高度≥450mm时,均应设置腰筋,腰筋宜细而密,间距不应大于200mm,每侧腰筋的截面不应小于扣除板的厚度以后梁截面的0.1%。

3.3剪力墙结构不宜超长。为控制温差和干缩引起的竖向裂缝,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在0.4%~0.6%,并采用带肋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采取细而密的配筋原则。由于墙体受底板或楼板的约束较大,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宜在墙体中部1m 范围内,将水平筋的间距加密为100mm,形成一道“水平暗梁”,以平衡收缩应力。剪力墙的首层及屋顶层水平分布钢筋,应按相应抗震等级的加强部位要求进行配筋。

3.4柱子与剪力墙连在一起时,由于柱子的截面和配筋率都比墙体大得多,相连部位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而开裂。为了分散应力,应该在此处增加水平筋φ8~φ10@200,长度1000mm,200mm 插入柱中,800mm 插入墙体中。

3.5楼板变截面部位(如楼梯口、电梯井或天井等) ,由于截面突变,在洞口周围相连部位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而开裂。为分散应力,应增加洞口周圈楼板的厚度并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楼板开洞处,孔洞周边设置加强钢筋并设护边角钢等。楼板转角部位也会出现应力集中,为分散应力应在此处增配放射状钢筋(φ10@150或φ12@200)或钢筋网片。

4.结语

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已日趋成熟,通过对裂缝产生机理的分析以及对应措施的探讨,使我们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有一种整体的思路,便于迅速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杨超,浅谈超长结构无缝设计应用,《建筑与装饰》2008年1月中旬刊.

上一篇:某轮全船蒸汽消耗量分析 下一篇:浅谈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