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油茶栽培与产业发展思路

时间:2022-09-27 11:26:18

泾县油茶栽培与产业发展思路

摘要 介绍油茶栽培技术,分析泾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以促进泾县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油茶;栽培;产业发展;安徽泾县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61-01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油茶除了可生产上乘食用油之外,还是优良的工业原料。油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且利用山地栽培,不与粮棉争地。泾县是国家规划油茶适宜栽培区之一,近年来泾县已发展油茶基地333.33 hm2。作为泾县发展的新型林业产业,就把握机遇,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分析。

1 油茶栽培技术

1.1 造林地选择

要求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厚度超过60 cm、排灌方便、近山、丘陵地区的向阳坡。不宜选用土层浅薄的阴坡、高山、山顶、山脊和陡坡。

1.2 品种选择

油茶属于两性花,异花授粉尤其是异株授粉结实多。因此,必须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特点、抗性强、产量高、含油率高、油质好的优良品种,并且每隔1 hm2配置5个以上花期相近、果期相近的品种。

1.3 整地

整地包括全垦、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3种方式。坡度较小的的丘陵山麓一般采用全垦的方式整地,并间种豆类;穴状整地时,为了增加穴内土层深度,可在穴下方用石头、砍除物砌成一道拦水埂(半圆形,长约1 m);带状整地时,带面宽约1 m,带间只砍不挖[1-2]。整地前要将杂灌全部砍除,因油茶幼树偏阴有利,带状和穴状整地可适当保留一些阔叶树,待油茶成林后再逐步除去。油茶栽植株行距为2.0~2.5 m×3.0 m,种植密度为1 200~1 650株/hm2左右。整地栽植都必须挖穴,其规格为60 cm×60 cm×60 cm。

1.4 栽植

栽植时间一般选在春初。栽植时尽量选择小雨天气,最好在雨后或阴天栽植。可选择阴雨天通知苗圃起苗,取苗后抓紧运回,立即进行假植(用湿土将苗木根部围住);栽种前茶苗根部要全部用水田或水塘中较肥的田泥和塘泥均匀蘸浆。栽植时宜选用二年生苗,栽植前为了减少蒸腾,要修除叶片、干梢、根尖、部分侧枝,以提高成活率。植苗要领:穴土细碎,苗干栽正略为深栽,根系舒展,分层捶紧,根土密接,上覆松土[1-2]。

1.5 抚育管理

一是要防止人、畜危害,做到造、管、护一齐抓;二是要垦复施肥。每年3月中旬结合垦复(深度20~25 cm)进行施肥,以施复合肥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加施饼肥和有机肥;三是每年5―6月、8―9月要分别进行1次除草松土,松土要求不伤根、皮、枝,蔸边浅,冠外深;四是前3年可间种豆科、绿肥等矮杆作物,以耕代抚;五是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缺,确保合理种植蜜度[3]。

1.6 整形修剪

修剪应在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进行,此时营养物质多积累在根部,不影响油茶生长,同时还能避免病菌感染。整形修剪要根据油茶的品种和树形而定,首先要形成高80~100 cm的主干,以方便管理及机械化集约经营。要严格控制油茶早期结实,以促使树体生长发育,使养分集中用于抽发壮枝,扩大树冠。幼林要全部修掉脚枝、病虫枝,酌情修剪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1-3]。

2 泾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泾县油茶种植没有大规模推广,一是受资金投入的制约。油茶栽植前期投入很高,需投入1.5万元/hm2以上的资金,且前4~5年都没有产量,直到8年左右才能达到标准产量[4],农民因为看不到远期的效益,而不愿意投资油茶;二是缺少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目前,泾县油茶产业仅处于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只有当油茶基地达到规模生产,形成加工配套,才能取得较高的比较效益。

3 泾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思路

3.1 提高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

茶油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油茶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泾县有栽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和产业基础,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又宜于规模化发展。因此,要大力宣传油茶高产、高效的典型,改变认为油茶低产低效的传统观念,提高靠科技为油茶增产增效的认识,扩大、加深对发展油茶种植的认同度。

3.2 强化发展思路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开发生态型”的思路,把油茶作为林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纳入全县农村产业化建设总体规划,抢抓开发战略机遇期,立足实际,开拓创新,逐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对重点乡镇,引导鼓励以行政村组建油茶基地建设合作社,带动油茶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3.3 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

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与油茶优质、丰产、高效关系密

切。油茶实行粗放经营,则生长慢,产量低,盛果期短,大小年明显。只有实行标准化栽培、集约经营,根据不同油茶品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1-2]。

3.4 增强对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要加快油茶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以实现油茶苗木生产良种化、标准化和基地化管理,提高造林中良种的使用率。进一步开展油茶平衡施肥、树体管理、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实现油茶商品化生产。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因地制宜制订油茶栽植管理各项技术标准,确保油茶林培育按标准设计、标准施工、标准验收。加强油茶种苗运用质量管理,实行定点育苗、订单生产。

3.5 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政策引导,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调动发展油茶生产的积极性。建立项目扶持机制,统筹涉农的退耕还林及后续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油茶林基地建设,促进泾县油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叶茂,叶力明,郭国荣,等.赣中地区高产油茶造林技术[J].国土绿化,2010(11):44-45.

[2] 杨军.油茶的育苗栽培及防治技术[J].民营科技,2011(12):123,125.

[3] 苏莲花.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J].热带林业,2006,34(4):35-37.

[4] 阮承福,胡建霞.油茶高优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2-14.

上一篇:西吉县人工林更新改造技术及效益分析 下一篇:赣榆县小麦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