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给我“一分钱”

时间:2022-09-27 10:38:59

我父亲今年80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足不出门户、字不上街头、身不影海外的小人物,普通平凡,于上世纪50年代初农村信用社成立之日起就担任会计,1958年被下放,接任本村生产大队会计多年。

当时还无所谓会计师,但他的理财能力和操守早已被我这当儿子的评上了“会计师”,因为他传授给我终生受益的“一分钱”学说。

“我的账没有一分钱错”,这是父亲引以为豪的一句话,也是送我走上社会的一根“拐杖”。期间,我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15岁跟随街坊邻居参加生产队劳动,不久就当上生产队实物保管兼磨房现金会计。这下可把父亲急得不得了,他苦口婆心天天讲,什么日清月结呀、逢账必短呀、勤学好问呀,经常给我传授做账经验和账理知识。他有时还来点“现身说法”:“我在信用社的账本和单据都捆在一起,外面包好封着呢,无论啥时打开,永不会有一分钱的错;在大队的账也是这样。”父亲的“无错”教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融进办每件事的认真精神里。

“不图分外一分钱”,是父亲教我做人的准则。他当生产大队会计时,家里负担重,但他从不肯占大队一点小便宜,任凭我们兄妹四人忍饥挨饿受冻。有件事我还记得,驻队干部老聂到我家喊我父亲开会,发现我们兄妹睡觉的床上连席子都没有,埋怨我父亲为什么不说一声,大队有几条剩余席子的。我父亲始终没有答应要,只是说那样不合适,老聂与大队几个干部研究好给我家一条,我父亲还是坚持不拿,最后老聂亲自送到我家,我们才算享受了“席子待遇”。父亲的耿直性情一直影响着我,以至于我能够坚持“一个廉字写到底”。

“花好每一分钱”,是父亲的理财之道,也是我的生活准则。我在孩童时期,家里总是“缺粮户”,父亲会运算,把实有的和可获得的粮食总额与下次分粮的“时辰”相除,用平均数来安排生活。在公共食堂刚散那年,我家的人均日口粮仅有4两,就配着白菜疙瘩、萝卜缨、野菜度日,硬是撑住没把我们兄妹饿倒。“三自一包”实行后,粮食好些了,父亲仍然按低标准计算每日口粮,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哥哥和我上学,都要先向父亲造出口头预算,父亲经过打划才点头,但要求我们实际支出都要记录,事后还要把“账”交给父亲核销,发现稍有不妥便大加批评。父亲的严厉与节俭,使我们兄妹至今不会大手大脚,自觉养成“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习惯。

父亲的三个“一分钱”,是从小在苦水里熬出来的,既有时代的烙印,也是个性的磨炼,其中蕴涵着做人的大道理,成为“小字辈”的宝贵财富。“一分钱”学说的字里行间没有“凌云壮志”和“大手笔”,却教会了我们兄妹“脚踏实地”构筑人品的“小九九”,那里有认真、正直、严格、务实、善良、谦和等“天使基因”,无时不在地为我们抵抗和消弭“魔鬼基因”,使子女们个个都是安分守己、与人融洽、施益社会的人。每当想起父亲,我都从心里涌起一股敬意。

上一篇:当高考阅卷成本科生勤工俭学机会 下一篇:评《真假冷热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