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财政收入与GDP关系浅析

时间:2022-09-27 10:17:44

郊区财政收入与GDP关系浅析

摘要:财政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二者从理论上和定量关系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由于核算范畴、计算方法等的不同,导致二者不是简单对应的关系。本文从二者的依存度、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探究,在宏观层面上具体分析、探索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GDP 财政收入 相关性 差异性

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价值的总和,也称增加值。它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模和结构的总量指标。财政收入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也是GDP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二者关系是相互影响,互为依存的。经济增长决定财政收入的提高,财政收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如何准确把握它们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对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对GDP和财政收入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财政收入与GDP关联性分析

(一)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关系

GDP与财政收入总量呈正相关发展。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逐渐向好,我区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全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不断扩大,GDP从2000年的13.0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1.66亿元,增长5.5倍;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1.1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02亿元,增长12.4倍。郊区GDP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与全市、全国趋势一致。2012年全市GDP达602亿元,比2000年增长6.4倍,财政收入也由2000年的8.0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41亿元,增长17.5倍;全国GDP达519322亿元,比2000年增长5.8倍,财政收入也由2000年的1339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17210亿元,增长8.8倍。由此可见,GDP和财政收入总量是同步增长,表明财政收入的提高是以经济总量的扩张为基础的。

(二)财政收入与GDP增速关系

一般而言,财政收入与GDP增速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GDP增速上升,财政收入增速上升;GDP增速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因此,财政收入增长是建立在GDP增长之上的,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互动的关联性,只有经济的持续增长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固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GDP和财政收入不仅在总量上不断扩大,在相对量上也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全区GDP增长9.7%,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速14.8%;财政收入增长19.87%,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21.5%。除2001年我区财政收入增幅比GDP增长低以外,其他年份都是经济增长快,财政收入就高速增长。

(三)财政收入与GDP的弹性分析

财政收入弹性是指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名义增长率之比,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财政收入增长率。用公式表示: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时,表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对于涵养税源有利;当财政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时,表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对增加财政收入有利。财政收入弹性的高低决定了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否同步或协调发展。根据郊区2000―2012年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等有关数据可以算出这些年财政收入的总量弹性变化较不稳定。最高在2008年达到7.6,最低在2001年降至0.6,除2001年弹性系数小于1外,其他年份系数都大于1。可见,这些年总体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过于GDP的增长速度。

(四)财政收入与GDP占比关系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处于什么状态为宜,国际上并没有通行的标准。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逐步提高的,而达到一定比例后则趋于稳定。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30-40%,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处于20--30%。从2000年以来我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2年,我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6.8%,比2000年高7.9个百分点,比2005年高6个百分点,但很不稳定,波动较大,其中2001和2005年两个年份是下降态势。

二、财政收入与GDP差异性分析

从理论上讲,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经济总量决定财政收入的规模。经济的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量。经济快速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一般来说,财政收入的增长和GDP的增长是同步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与GDP的增长不同步。

(一)经济结构的影响

GDP总量是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之和构成,而税收总量则是税务部门依据不同的税率、不同的税种对经济活动各行业征收的总额。从产业结构看,一般而言,GDP中一产比重越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低;二产比重越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三产比重越高,地方可控财力越强。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同会导致税收总量征收的差异。

(二)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价值(增加值)的总和,财政收入是GDP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从初次分配看,各部门创造出增加值之后,形成国家、企业、个人三部分收入。而从再分配中,初次分配后的企业和个人的部分收入又通过所得税、财产税等形式上缴财政。因此财政收入归根结底来自GDP,GDP总量扩张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

(三)经济效益因素的影响

从财政的征收对象看,财政收入不仅与增加值有关,而且与增加值的构成项目有关,如企业所得税只能从盈余中征收,企业效益好,所得税就多,反之就少,即使两个企业从事同一个行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一样大,但由于两个企业效益状况不一样,从这两个企业征收到的税收就可能有很大差异,这种状况也反映出增加值与税收的不同步现象,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企业,也可能出现在不同地区的GDP与财政收入的量化关系上,最终导致GDP与财政收入增长不一致。

(四)统计核算原则与税收入库的差别

GDP核算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应统”的原则,即采取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经济活动中,只要权责发生改变,就应进行统计。但税收入库则是实际发生的征税额,采用的实际收付制。统计核算原则与税收入库的另一个差别是:并不是所有记入GDP的项目都进行征税,而进行纳税的项目也并不都记入GDP。例如,对教育、卫生、政府机关等非赢利性单位提供的服务,GDP计算了这些单位的增加值,但税务部门并没有对这些单位进行征税。

(五)统计计算方法的差异

通常GDP增幅是按可比增长速度,而财政收入的增幅是按现行价格速度计算。以2012年为例,GDP按现行价格计算增幅为13.2%,而按可比价计算增幅为9.7%,不同价格计算的GDP增幅相差3.5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GDP价格缩减指数,而用相同价格计算,其差距就会明显缩小。因此对GDP与财政收入的增幅进行对比分析时,应综合考虑价格缩减因素,客观认识和分析两者增速不一的问题,提高可比性。

综上所述,GDP与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同时要加强经营管理,突出培育财源抓发展,也是不断扩大经济总量的必由之路。在确保财政增长前提下追求绿色GDP,在保持经济总量增长中完成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初探 下一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