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时间:2022-09-27 08:29:30

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纲要》指出:我们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音乐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开展音乐活动时,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音乐入手,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1)注重创设美好的音乐环境。幼儿的音乐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纲要》要求:音乐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能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中的美,得到美的熏陶。因此,我注重创设条件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的天地里。清晨,教室里就会准时响起美妙、悦耳、多样的音乐,结构完整、形象鲜明的外国音乐,优美、抒情的中国民乐,活泼愉快的儿童音乐――好听的音乐,伴着幼儿愉快、轻松地踏入幼儿园,带给幼儿好心情,开始一天的生活、学习。一日活动的课间、晨锻、就餐、起床、收拾玩具等环节,我会为幼儿播放一些适时、适宜的音乐。如:轻松、活泼的课间音乐;欢快、愉悦的晨锻音乐;悠扬、安静的就餐音乐;抒情、催眠的午睡音乐;活泼向上的起床音乐,带给幼儿丰富的音乐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

(2)激发幼儿喜欢音乐的情感。教学活动是音乐教育的载体,能丰富幼儿的音乐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情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以往的音乐活动,我习惯采用“示范――模仿”的教育模式,重在灌输技能,束缚了幼儿的双手和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想情感,幼儿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更谈不上喜爱音乐活动。《纲要》的学习,使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学会运用启发式等方法引导幼儿参加音乐活动,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活泼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并喜爱了音乐,更让有音乐天赋的幼儿发展了音乐潜能。如:《小树叶》,我通过主题活动,学习儿歌等,让幼儿了解秋天的树叶的特征后,再进行新歌教学,并让幼儿通过观看并模仿树叶往下掉的韵律活动,使全班幼儿更加热爱喜欢音乐活动,更加喜欢唱和跳。

(3)尊重幼儿的音乐感受与表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因此,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艺术表现环境,赞同幼儿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艺术欲望和动机,能使幼儿出现更多的闪光点。①欣赏幼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发展的步调,有自己处理事情的策略,但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欣赏,幼儿就愿意拓展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如:在进餐前放一些活泼、欢快的乐曲,有的幼儿翩翩起舞;有的幼儿找同伴随乐游戏;有的幼儿欢快哼唱;有的幼儿做忠实的观众;有的幼儿为同伴拍手鼓掌。放一些抒情的乐曲时,孩子们就会轻轻的趴在桌子上休息,有的会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感到非常舒服……我也非常高兴地欣赏幼儿,有时也与幼儿一起快乐。我的参与和赞同,孩子们的劲头更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②鼓励幼儿。音乐活动中,我始终支持、鼓励幼儿音乐表现。因为,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欣赏《娃娃》时,幼儿凭自己的感觉去理解音乐,有的讲乌云来了,大风呼呼地叫,要下雨了;有的说爸爸妈妈不在了,会很害怕等,我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充分肯定了幼儿独特的感受。每一次活动都给予孩子鼓励赞赏。

(4)分享幼儿音乐创造的乐趣。就如《纲要》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有表现的自由,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大胆地表达,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学习节奏《跑步》时,请幼儿说说爷爷、爸爸和孩子是怎样走路时,有的幼儿说我爸爸走路是挺胸抬头的,有的说孩子走路时是跑的,爷爷走路是弯着腰,拿着拐杖的而且很慢……然后我让孩子们学习他们走路,每个孩子都表演得惟妙惟肖,而且还走出了节奏,这时,我加以正确的节奏联系,孩子们的节奏就会更加的准确了。另外,我在班里创设了一个音乐区,提供幼儿喜欢的打击乐器,让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兴趣,又给幼儿提供了音乐表现的舞台,促进幼儿音乐的技能的提高。

我积极地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更明显的是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上一篇:如何抓好当代幼儿教育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