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预设解读情景喜剧Friends的幽默

时间:2022-09-27 08:14:06

从语用预设解读情景喜剧Friends的幽默

摘 要: 美国情景喜剧中出现的丰富多样的幽默话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语用现象。本文旨在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进行解读。

关键词: 情景喜剧《老友记》 幽默 语用预设

一、引言

Friends(《老友记》)是美国于1994年开始播放的一部电视情景喜剧,它讲述了六个生活在纽约一间公寓里的青年男女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主要角色包括Rachel Green,Ross Geller,Monica Geller Bing,Chandler Bing,Phoebe Buffay和Joey Tribbiani。通过从语用预设方面对Friends中出现的幽默的分析,不仅可以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而且能加深对英语幽默语言现象的理解。

二、语用预设的定义

“预设”(presupposition)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utterance)的合适性(felicity)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Frege于1892年提出来的,Frege对预设的定义为:“如果某个事物为人们所提到,通常情况下预设就产生了,即人们所提到的那个简单名词或复合名词有所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说:“××迟到了。”那么理所应当一个预设就产生了,即“xx”这个名字必定有所指。

预设有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之分。语义预设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是从句子内部得到的,跟语境无关;而语用预设则涉及言语交际中人的因素和语境的因素,是说话人预先设定为交际双方共知的前提条件,是以句子意义和结构为基础,结合语境推导出来的。正如何兆熊所言:“语义预设是和句子或句子的命题联系在一起的,而语用预设则是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的。”(何兆熊,2000)

三、语用预设和幽默的产生

作为一种语用推论,语用预设以实际的语言结构意义为依据,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的先决条件,具有以下的特征。

1.合适性(felicity or appropriateness)

语用预设的合适性是指“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前提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何自然,1987)。因为同一个话语可能会因不同的语境而表达不同的预设,也就是说,发话人的预设不一定能得到听话人的理解,因此,说话者要注意使预设与语境相适宜。而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也正是要求预设必须与语境达到和谐统一。

例如家长对孩子说:“你又疯到哪去啦,这么晚才回家?”这里就有一个合适性的问题,预设的先决条件是双方都知道有一个具体的时间存在,因此才可以比较早和晚,而且孩子不是去做双方都知道的事情。如果这个语用预设缺乏的话,那么家长的责备就会因为不合适而导致毫无意义。

在Friends中,也出现了由于语用预设缺乏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例1:

Chandler:So I’m not,not gonna lose her?

Rachel:Oooh,honey,you’re not a total loser.

Chandler:I said,“So I’m not gonna lose her?”

当Chandler和自己的女朋友分手之后,Rachel适时地安慰他。在这段对话里,由于lose her和loser在读音上非常相近,如果没有之前两人分手的语境的出现,我们很难正确地认识到对话的含义,当然,也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性,才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2.共知性(mutual knowledge or common ground)

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是指“交际双方或一般人所共知的信息,或通过说话人的话语暗示出来,能够得到听话人理解的信息”(何自然,1987)。也就是说,必须是说话者双方都知道或假设双方都知道的内容。

例如:A:两点四十分了。

B:糟糕,看不上预告片了。(预设有一场电影在两点四十分前开演)

在Friends中,编剧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多方面会产生的预设,创造了一系列幽默的语言效果。预设的共知性具有使语言简洁的功能,因为它是一种语用推理,它被当做说话人和听话人已知的共同知识而无需说出,由此,相应的多余语言就可以省略掉。在以下的篇幅中,我们将从不同的预设共知性的角度来解读这些幽默的语言。

(1)拥有共同基础引发幽默效果

例2:

Monica:(On phone) Okay,great!Bye.(Hangs up as Chandler enters.)So guess who’s coming to Thanksgiving dinner?

Chandler:Sydney Poitier?Hehheh.

在这个例子中,Monica邀请了她的父母感恩节来共进晚餐,但是她的父母并不知道她和Chandler正在交往,因此她并没有直接告诉Chandler谁会来,而是让他“guess who’s coming to Thanksgiving dinner”,Chandler的第一反应是Sydney Poitier。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Sydney是美国第一位获得最佳男演员奖的黑人,而且他的获奖影片恰好就叫做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在这部影片里,Sydney扮演了一位爱上一名白人女孩的年轻人,而这位白人女孩的父母一开始也像Monica的父母一样不知道两位年轻人之间的恋情。了解这一概念的观众很容易把这两对年轻人的情况联系在一起,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例子是利用众所周知的影视作品和影视人物、著名演员来产生预设,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3:

Ross:So,uh,does it do anything,you know,special?

Chandler:Why yes Ross,pressing my third nipple opens the delivery entrance to the magical land of Narnia.

Narnia(纳尼亚)是西方同名的魔幻小说中提到的一个奇幻王国,颇有点中国的世外桃源的意思。故事中的四个孩子因为误闯入一个衣柜中而到达这个奇幻王国,并有了一系列的神奇经历。由于Chandler被发现有第三颗,Ross一直不停地追问它是否有什么特殊功效,Chandler无奈地回答它是通往Narnia(纳尼亚)王国的通道开关。在这个例子中,编剧根据西方孩子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提供了一定的预设,来获得产生幽默的环境。随着由《纳尼亚》改编的同名电影《纳尼亚传奇I、II》在全球的上映,相信有更多的中国观众会体会到这个场景中产生的幽默效果。

(2)偏离共同基础引发幽默效果

当然,在实际的交际中,语用预设也会受到语境或句子内部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以至于预设失效,交际出现障碍,即交谈双方在一定时间内并未“共享”同一个预设。在Friends中,对语用预设的技巧性处理也会使得情节出现突变,进而产生幽默性的效果。

例4:

Chandler:Ah,the “I’m sorry I rejected you” phone call.I’m not used to getting it from guys.

Steve:Chandler,hi! I’m sure you’ve heard we filled the three positions.We just felt that with your maturity and experience,you wouldn’t be happy being someone’s assistant.

Chandler:Oh,no,no,no,no,I’d love to be someone’s assistant!Answering phones,getting coffee,live for that stuff!And I’m not too mature farts,boobies,but cracks!

Steve:Chandler,you were the strongest person in the stuff,we are offering you the position of junior copywriter.

Chandler:Me,that guy who just said but cracks?

Steve:Yes,that’s right.We are excited about the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you are bringing to the job.

这段电话交谈发生在Chandler和他的老板之间。老板给Chandler打电话是想告诉他他已经被录用的好消息。而Chandler却认为自己一定是落选了,老板只是在打电话表示歉意和安慰。因此在对话一开始便大发牢骚。之所以双方产生分歧,是因为他们的对话在没有共享一个预设的情况下进行,直到最后老板告诉他:“You were the strongest person in the stuff,we are offering you the position of junior copywriter.(你是组里能力最强的,我们录用你做初级版权人。)”Chandler才又惊又喜,并为自己刚才的失言后悔不迭。这段对话正是利用了语用预设突然失效,制造出喜剧性的效果。

此外,在会话中说话人根据语境会对交际对方有一些合情合理的期待(预设),然而这一期待常常落空,得到的是一些表面不一致、不协调但实际却合理的答案,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例5:

Phoebe:Hey,you guys,guess what?(Shaking the bell)

Chandler:The British are coming?

在该例中,Phoebe在圣诞节前装扮成圣诞老人在Central Perk附近摇着铃铛为需要的人募捐,当她见到她的朋友时其实已经有了一个预设,即大家都了解她的装扮和行为是圣诞节募捐的一部分,摇铃也是为了引起路人的注意。而这时Chandler却“故意”地将这一预设曲解为“The British are coming?”利用说话人的期待与现实回答之间的差异产生幽默效果。在这里我们也有必要提到,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位银匠就是通过摇铃来通知大家英军的入侵,因此这个回答也满足我们上述提到的“表面不一致、不协调但实际却合理”的条件。

四、结语

言语幽默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到,语用预设的某些特点是生成言语幽默的一个重要途径,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好地欣赏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Caffi,C.Pragmatic Presupposition.In: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Oxford:Pergamon,1994.

[2]徐盛桓.“预设”新论[J].外语学刊,1993,(1):3-10.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5-112.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110-118.

上一篇:大学数学课程学习观念与心理培养 下一篇:构式语法下英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