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都是爱

时间:2022-09-27 07:26:42

【名家阅读】

泪光中的母爱

姚雅丽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定母亲是不爱我的。小时候,因为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对我百般宠爱,所以潜意识里慈母的形象是我的外婆。

外婆去世后,我回到了母亲身边,母亲对我管束得很严,不像外婆,纵容我做任何事情,任凭我胡作非为,我很不习惯。母亲不允许我和村里的男孩子玩“冲关救国”游戏,不允许我晚上去邻村看大戏,不允许我到邻村的同学家玩。那时候,村里和我同龄的女孩子都是没读几天书,就休学回家帮着干活;母亲却一味地要我把书读好,当个女秀才。这让我感觉很压抑,我变得郁郁寡欢,又很敏感。心里觉得委屈时,也不向任何人说,只会在外婆越来越模糊的音容中流泪。我在想:母亲为什么不能像外婆那样爱我呢?

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远走高飞,越远越好!

我终于如愿以偿。初中毕业时,我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师范学校。我想:从此可以摆脱这种沉闷的生活了,我欢天喜地地奔赴新的环境。

说来很奇怪,我却是班上回家最频繁的学生。也不知为什么,一到周末,就忍不住地想回家。可是每次回到家里,都觉得很无聊,和母亲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可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奔走于学校与家之间。

每次我要返校时,母亲给我准备了各种带到学校的食物,叮咛了一番后,总是找个借口去忙别的事,从不送我走出家门,而给我提东西,张罗着送我到村口的总是我的嫂嫂。我心里想:母亲是不喜欢我回家的。有一次,忍不住向嫂嫂抱怨。嫂嫂说:妈妈不敢看你出门,她一看你出门就得流泪,又怕让你看到,担心你到了学校不安心。有好几次,我回去了,妈妈还坐在凳子上抹眼泪呢……

村里的大婶说,我的母亲一看到别人家嫁女儿,也跟着人家泪水涟涟的,村里人笑话她,说等到你女儿出嫁时,不知要哭成什么样子呢。母亲说看到别人嫁女儿,就想到自己唯一的女儿有一天也要嫁人,也要离开她的,就忍不住伤心了。这话辗转传到我的耳朵里,让我感觉鼻子酸酸的。

我出嫁的那一天,因为我的婚事父母并不满意,所以全家人都哭得很伤心。乡亲们说,还没有看到哪一户人家嫁女儿,家人哭得这么凶的,乡亲们陪着直掉眼泪。母亲哭得最为凄惨,仿佛我这一去,就要步入万丈深渊似的。她一直拉着我的手,死死地抓住,不放开,迎亲的队伍走了很长一段路,还看不到新郎新娘出来,回来催促了好几次,母亲才不得不放了我的手。我流着泪,走出家门。那时,我以为找到了自己可以依托终生的人,所以心里并不怎么难过,我很快擦干了眼泪,憧憬着美好的日子,却不曾去体会,母亲的心是怎样的牵挂和难以割舍。

结婚后的日子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浪漫甜蜜,我得学着承担许多责任,不禁留恋起在家里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随心所欲的日子,也在磕磕碰碰中消磨掉原先心中的一些盲目幻想。有一次,记不得什么原因,我和先生吵架了,我一怒之下,带了几件衣服,雇了摩托车跑回娘家。我一进家门,就哭得惊天动地,仿佛天塌下来似的。我刚进门,我先生随后就追来了,母亲一看到他,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阵急雨似的拳头向他袭来,还边哭边骂:你怎样欺负我的女儿,你怎样欺负我的女儿!我已经停止了哭泣,母亲还在那边哭得声嘶力竭,纠缠不清地说着她怎样舍不得让一点重活,舍不得让我受一点委屈,舍不得骂我一声……

母亲是个很开朗乐观的人,我很少看到她流眼泪。我不知道,她为我流的眼泪里,包含着怎样沉重的爱。

母亲其实很爱我,像我的外婆一样爱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选自《东南早报》2005年10月5日)

写作借鉴

感人心情,莫先乎情,《泪光中的母爱》堪称以情动人的典范。文章开头并未直入主题,而是竭力为下文蓄势。母亲将“我”寄养在外婆家,要“我”当个女秀才,从不送“我”走出家门,这些看似违反“常理”的事情都使年少的作者产生了这样的错觉――母亲不爱我。完成铺垫之后,作者笔锋一转,通过嫂嫂转述的一个细节――妈妈抹眼泪,正面切入对母爱的诉说。本文最让人动容的并不是母亲嫁女时的悲悲戚戚,奇峰在文末突起:一个柔弱的妇女,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就将一阵急雨似的拳头袭向女婿,这说明什么?冲动固然是有的,但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自私”的母爱。这意料之外的一笔无异于向读者的心灵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让人慨叹唏嘘;这情理之中的一笔又好似一幅定格的画面,将母爱的万千情愫尽含其中。本文用的是最朴实的语言,但因为细腻的细节描写,场景的立体感却很强。

【习作展示】

沉默的爱

鞠雪峰

当我看到父亲叼着纸烟发呆的样子,我才意识到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田埂上洋溢着麦香,家家户户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如同石榴一样咧嘴笑了。人们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唯有我的父母脸上没有笑意,反而多了几分愁容。我的心中不免产生了疑惑。

晚上,我起来上厕所,听见了父母的对话。原来他们愁闷的是我的学费。我透过门缝往里望,突然,一股烟味钻进了我的鼻孔,一点微光在黑暗中无力地挣扎着……

到了第二天中午,我对父亲说:“爸,我还是不上学了,反正我的成绩也不好,还不如出去打工呢。再说了――”“啪”一声打来。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只见父亲一个人默默地走了,只留下我在那里偷偷地抽泣。午饭时父亲也没出现。

傍晚,我坐在板凳上发愣,心里想:我有什么不对?我这样不是既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又可以更早地适应社会吗?我望着天边通红的晚霞,打算去说服父亲。我问母亲父亲在哪儿,母亲说:“他去耙地了。你叫他快点回来吃饭吧。”

我到了田里,父亲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有香烟一明一灭,表明时间在流动。忽然他的手抖了一下,原来是被烟头烫到了。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又从口袋中拿出一根,点上吸了一口,又不动了,如同一尊端坐着的雕像。

我悄悄地走到父亲的身旁,他并没有发现我。我感到眼前的男人十分陌生!微驼的肩膀,斑白的头发,呆滞的表情,颓废的样子,这,还是我的父亲吗?“你怎么来啦?”一阵沙哑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我只得结结巴巴地说:“妈让我来叫你回家吃饭。”我看着他一夜未眠而红了的眼,头垂了下来,地上散落着烟蒂,我的心不由地难过起来……

时间匆匆流逝,开学的那天早上,爸竟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走,去报名!”我很吃惊,问他哪来的钱,他低头不语……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为了让我上学竟把家里的口粮全卖了。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谁也不能否认这篇记叙文情感的真挚。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父亲抽烟的画面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将山一样的父爱定格在这烟雾缭绕之中。粮食就是农民的生命,但父亲为了让我上学竟把家里的口粮全卖了,可见比生命更重要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本文用白描的手法直陈其事,娓娓叙说,无拘无束,朴素无华,但情感却奔涌其间。这种寓深沉于平淡,注炽热于静穆,倾真情于笔端的写法,正是这篇文章富有魅力、扣人心弦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超华科技收购标的财报现多版本 下一篇:材料作文题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