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09-27 07:16:17

全面发展教育之我见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人类发展史上,许多人都对其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和实践。如今,全面发展逐步成为我们人类生活的实践需要和追求,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对公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切实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

一、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的价值目标。所谓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相对,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使得人们各方面都有能力的是,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1]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组成的。我们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从人的心理素质角度概括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二个层面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第三个层面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总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全面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2]。

二、为何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本身提出的挑战,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原因如下。

1.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要求劳动者不仅以体力和经验为基础,更重要的是以智力和知识为基础。人们需要不断地发展自身的智力空间,接纳更多的信息、更丰富的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2.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劳动者更多地从事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科技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发展创造力,在创造力发展中,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实现个人才智的发展。

3.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员流动和职业变换日益频繁,要求劳动者具有广泛的知识、多方面的技能,以及更强的承受力和应变能力。

4.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要求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转变和更新。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符合时代的潮流,推行全面发展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现状及推行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早就提出了全面发展教育,在现实的教育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因而全面发展教育的现状堪忧,其推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也制约着全面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全面发展教育的现状来看,概括起来,其推行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全面发展教育的形式化、表面化倾向,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定位的误读。许多学校的改革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即把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这些措施和活动作为一个项目、一种程序来做或仅仅当做一种手段和工具,而没有当做贯彻教育全过程的根本原则。全面发展教育浮于表面,许多学校在实践中只是把全面发展教育作为知识教育、课内教育之外的另一个添加部分,这种做法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的误读。

2.教育在培养方式上存在过多的共性制约,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中尊崇个性发展的初衷。虽然提出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口号,但改革者在设计方案时,考虑更多的是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规格,并据此设计学时、学制、制定大纲、提出要求,因此,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仍然是以同样长的学时,完全齐一的内容,同样规格的目标来要求的,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

3.教育评价体系中的机械化、教条化倾向,背离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要求。在现阶段,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单一、绝对,即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校采取同样的标准,对不同能力趋向、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同一规格的静态评价标准,一般看重成绩而忽视其他素质、能力,因此,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学校为了达到指标的数量和档次而疲于奔命,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为了分数费尽心机,不惜舍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就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一种空想,全面发展教育也不可能真正实施。

4.学校忽视发展的可持续性,使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贯彻缺乏持久的动力。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较多,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较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较多,培养其他素质、能力较少。这样的教育必然使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差,发展后劲较小,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有悖于全面发展教育。

5.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这是实现全面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国家不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充足的教育资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这显然就制约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开展。实现全面发展教育要有物质上的保证,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提供各种开展教育的教育资源,这方面的欠缺也就难以保证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行。

6.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和全面发展水平不高,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没有教师全面的专业化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当今,教师是在之前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本身就不具备现代全面发展教育的人文素质修养。学生除了从这些教师身上学到课内知识外,也很难全面发展自己的其他能力,这也是推行全面发展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全面发展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其推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实行时的形式化、表面化,教育评价体系的机械化、教条化等问题,更是真正推行全面发展教育亟待解决的。

四、推进全面发展教育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现状和其在推行时凸显出来的问题,今后在推进全面发展教育方面要加大力度,切实推行全面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我国的教育发展有所突破。推进全面发展教育的对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学校在教导学生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应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将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人文素质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智力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2.推进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减少单纯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的课程设置,增设网络资源利用、研究性学习、演讲、礼仪及人际关系、发明创造、人生规划、兴趣爱好培养等方面的课程。这就要求高考制度的改革。现行高考过于注重记忆性知识和解题模式的考查,而对于批判性思维创新等考查不足。因此,高考模式改革应向多样化方面发展,即采取不同的标准考查学生的能力,避免由分数决定一切的恶性竞争。如果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人,而是用多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人,就可以把集中在一个项目上的竞争转移到多个项目上,使全面发展教育更具实际操作性。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传统方法是现代教学条件下,在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影响极大的应试教育在转变过程上存在的问题”[3]。在教学中应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实行情感教学、愉快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吸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上一篇: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对设计类组织之管理重要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