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养在长夏

时间:2022-09-27 06:44:16

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一年之中,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一切生理活动。夏天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动植物的生长和新陈代谢加快,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由此开花结果。此时,为顺应大自然这种规律,人们应当晚些睡觉,早些起床,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绪,心静而少怒,保持体内外的平衡,从而做到适应夏天“长气”的调养。

在调养夏天的“长气”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疰夏”

疰夏是一种夏季特有的病症。而在初夏到来之时,因为刚刚过了春天干燥季节,较多的雨水加之闷热的气候使水气难以散发,水湿之邪侵入人体,造成发热缠绵,产生疰夏。疰夏引起的发热不高,但是全身重而乏力,这是湿浊之邪侵犯人体造成的人体脾胃功能失调,亦称之“湿困脾胃”,导致胃口不好,即使能吃一点东西,因脾不能健运,化生的营养物质也运送不到身体各部,以致日渐消瘦。湿邪留在体内,储于经络,阻滞关节,则由此产生四肢无力,精神不振,舌苔白腻。这些表现常被怀疑为肝炎的先兆,因为肝炎的早期也是全身乏力,胃口不好,加上疰夏的患者见到油腻食物出现恶心,但一化验肝功能马上就可排除肝炎。此外,疰夏还因患者疲乏,浑身关节酸胀沉重而被疑为关节炎,当然化验血液指标也属正常。令人十分烦闷的是如果患了疰夏,有一点点发热,没什么快速见效的西药可服。其实,中药的调理还是颇具疗效的,一些芳香化湿、醒脾和胃的药物如藿香、佩兰、蔻仁、苏梗等都能祛湿化浊,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复。

小心夜冷

夏季感冒,多由在夏夜吹了过多的凉风所致。空调、电扇、室外露宿、雨淋都可使本来就已气虚的人感受风寒,产生汗闭、头痛、怕冷、周身酸楚,而且这些“热伤风”又因汗出不来而格外难受,此时,只要服些茶、姜汤以及解表发汗的中药,发发汗就好了。

冬病夏治

几千年来,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常在冬季发生或由于体质阳虚所致的病症,在夏天进行调治,可以达到疾病少发或不发,这就叫做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抓住了夏季阳气盛、冬季阴气盛这个特点,在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调治阳气以防治冬季因阳气不足而诱发的疾患,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久咳、哮喘、痹症、泄泻是冬病夏治效果最好的疾病,常用的方法有针灸和进补。值得一提的是进补不应囿于冬令,夏天汗出很多,津液大量流失,对于一些阴虚体质的人,在夏天服用西洋参、石斛、沙参、生地等是非常必要的。

调理起居

《春秋左氏传》中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定时的生活作息制度对人的健康长寿至关重要,而炎炎的长夏,是一年四季中生活作息制度最难以做到的。看是一些小事,如定时起床、定时进餐、定时劳作、定时锻炼、定时睡眠、定时排大便等,却在每个人的生命长寿指数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之,愿人们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度过健康、愉快的长夏。

上一篇:放下多余的 下一篇:预防癌症从“吃”开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