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库移民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时间:2022-09-27 06:27:03

关于水库移民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水库移民政策,让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受益,传递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构建本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是开展水库移民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七年来咸阳市水库移民管理工作的现状表述、原因分析,简要探讨了咸阳市水库移民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共同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水库移民;管理现状;发展趋势;探讨分析

2006年7月7日,国务院颁发了第471号令,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开始实施新时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随后,陕西省政府、咸阳市政府办公室也相继出台了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为咸阳市开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提供了工作依据。七年来,随着工作的不断实践和向前推进,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和省级新时期水库移民政策,正确行使监督管理职能,让水库移民群众更好得从政策中受益,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现根据我们七年来的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就一些工作表象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后的水库移民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1.水库移民基本情况

1.1大中型水库移民情况

根据国家新时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按照“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原则确定,愿意采取直补资金扶持的,从2006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20年期间,每人每年发放直补资金600元;愿意采取项目扶持的,在水库移民安置村实施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用于解决水库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2小型水库移民情况

2009年,陕西省开始实施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助政策,对已注册登记的小型水库涉及的淹没影响村实施项目扶持。根据陕西省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助政策,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助全部采取项目扶持方式,通过实施项目,改善小型水库淹没影响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2.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水库移民工作管理现状

七年来,咸阳市认真贯彻执行中省水库移民政策,通过不断创新完善,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财务报帐制度,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工作,确保了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项目资金的安全。咸阳市认真组织编制了6个五年规划,及时报批年度计划,下达拨付水库移民直补资金,组织实施了一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较大程度解决了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咸阳市水库移民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2.2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基本评价

据咸阳市水库移民年报统计数据显示,咸阳市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2元,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为878元,咸阳市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提升至7464元,提高了3.02倍,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提升至5673元,提高了6.46倍。咸阳市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与本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3存在问题

公共设施方面:由于资金额度的限制,咸阳市仍有一些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如永寿县店头镇樊家河村等。这些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导致移民行路难、饮水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几大难题仍十分突出。据调查,目前咸阳市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穷困线以下的人数仍有4901人,占全市水库移民总人数的27.67%。

生产方面:咸阳市大部分地区的水库移民群众,由于发展观念陈旧,生产意识落后,严重制约着移民自身发展。一是移民依赖心理严重,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特殊公民”的意识很普遍,依赖心理强。二是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水平低下。三是库区移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生产技能和实用致富技能,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

生活方面:咸阳市的水库移民大部分居住在偏远的农村山区,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方式单调,普遍标准较低,基本没有精神及文化需求方面的设施建设,水库移民贫困面大。

维稳方面:实施国家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后,咸阳市部分群众由于淹地不淹房或档案资料不全,加之小型水库移民没有实行人口登记,致使少数群众到移民机构及各级政府上访,造成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不稳定因素增多,维稳工作压力仍然很大。另外,咸阳市境内的重庆三峡水库移民不断前来咨询和上访,对咸阳市的维稳工作形成了压力。

机构建设方面:咸阳市市县两级的水库移民管理工作机构全部都挂靠在水利部门,市级水库移民管理工作机构开始时挂靠在市水利管理站,有关各县水库移民管理工作机构有的挂靠在县水管站、有的挂靠在县防汛办、有的挂靠在县水利局,管理机构形式多样,各县机构建设滞后已成为水库移民管理工作能否继续顺利开展的不稳定因素。

3.发展趋势分析

3.1规模加大,工作量加大

水库移民工作涉及面广,关联性强,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未来15年到20年,全市将涉及水库移民的有13个县(市、区),有农村水库移民人数3.8万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我市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库移民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将呈现长期性,任务异常繁重。

3.2工作的方式方法上需要极大转变

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水库移民工作正处于一个新老移民问题交织的时期,由此带来了移民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近十多年来,虽然缓解了水库移民的一些矛盾,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环境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总体落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现实仍然客观存在,这种差距已经不同程度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3.3切实照顾移民生产生活困难,体现党的政策。

国家新时期水库移民政策,要求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之上,确定采取的后期扶持方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政策对水库移民的关爱。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在执行国家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确定后扶方式,切实把国家移民政策落到实处。

4.几点意见或建议

水库移民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要帮助库区移民群众安稳致富。①完善水库移民工作监管机制,创新移民工作思路。一是要创新水库移民工作机制,拓宽投资的领域和渠道。二是要不断拓宽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吸纳和整合其他部门资金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逐步形成多元化移民投资体系,建立移民后期扶持长效机制。三是要将小型水库移民扶持问题纳入国家后期扶持范围。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要抓好项目前期工作。二是要抓住重点,分类突破。三是要加强项目监管。③加快推进水库移民新村建设,改善移民居住环境。要着力建设移民新区。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二是坚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实施移民新村建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环境整治。四是加强示范带动。④加大产业开发扶持力度,促进移民增收致富。深入实施水库移民增收工程,加快建立移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保持移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是加强服务指导。二是进一步完善扶持方式。三是积极探索新型经营模式。⑤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移民创业就业能力。一是积极组织开展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以及加工业等实用技术培训,提升移民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水平,引导移民生产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要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变“输血”为“造血”,着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推进劳务输出由单一的体能型向智能型、技能型转变,帮助移民劳动力转岗就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三是要建立健全劳务中介组织,加强与外出移民的联系和交流,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四是积极鼓励移民自主创业,鼓励学有所长和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办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经验、资金引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经济。⑥抓好维稳机制建设,确保库区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建立水库移民维稳“评估”机制。二是建立部门齐抓共管联动机制。三是建立水库移民问题协调处置机制。

上一篇:建筑幕墙施工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下一篇:浅析某大厦建筑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