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苗龙 兄弟六人共创财富之路

时间:2022-09-27 06:17:13

陈苗龙 兄弟六人共创财富之路

商机是一种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在事业的道路上开辟一条阳光大道。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只要你再坚持一下,你就成功了。如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就继续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在江浙东部沿海宁波这个拥有众多企业的品牌之都,“陆龙兄弟”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海产食品最知名的品牌。

从当初创业的磕磕绊绊到现在的如日中天,“陆龙六兄弟”一直相互搀扶,共患难、同享福一路往前走。

对于宁波市陆龙兄弟海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苗龙来说,登上中国海产腌制品行业的“头把交椅”并非他事业的终极目标,他的志向是要成为“百年陆龙”。

“靠海吃海”的无奈

陆龙兄弟六人出生在绍兴上虞的一个穷苦家庭。这里地少人多日子苦,而且他们又是日子过得最苦的一家。

当时,陈苗龙家中有9口人,却只有两间房,兄弟们外出办事或者走亲戚都不能集体行动,只能单个前往,因为家里只有一套像样的衣服,真正穷到了几兄弟共穿一条裤子。

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兄弟之间有了铁一样坚硬的情感。

1978年,出于生计所迫,陈苗龙一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他们变卖了所有值钱的物件,借遍了亲友,再加上平时辛苦积攒,东拼西凑了两万元,造了一艘渔船,决定以打鱼为生。

陈苗龙回忆说:“当时为了凑钱,家里已经一贫如洗,连母亲的戒指都给卖掉了。”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从此陈苗龙兄弟开始了海上创业。

海上不同陆地,晕起船来难受的要命,而陆龙兄弟中就有好几个晕船的,尤其是陈苗龙,每次出海总有种把苦胆吐出来的感觉。

然而,在穷苦生活和众多外债的压力下,兄弟几人都是咬牙出海,沿着东海近海捕渔,之后到宁波、温州和福建等地去批发海产。

对于当时陈苗龙兄弟六人来讲,“靠海吃海”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只要有机会,陈苗龙就争取摆脱海上作业。就这样,在海上漂泊了5年之后,陆龙兄弟们终于上了岸。

上岸寻宝地

岸上生活也并不如想象中的容易。

当时,很多渔民都厌倦了海上的生活,选择上岸发展,但日后并非个个都成为了企业家。从海上作业到上岸做企业,这里面的说法着实不少。

1983年4月,陆龙兄弟六人沿黄海海滩捕捞黄泥螺时发现了一块宝地。

在东海与黄海交汇处的江苏大丰有一块很好的滩涂,那里黄泥螺质量上乘,口感颇佳,最重要的是当时都没什么人去捕捞。

有了这个稳定的天然滩涂,陆龙兄弟的黄泥螺就没再愁过销路。而此时,陆龙兄弟又有了新的打算。

当时上海有个全国最著名海产品糟醉大王“邵万生”,于是陆龙兄弟决定去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对其进行长期供货。

几经周折,陈苗龙终于找到了“邵万生”的经理助理陈建华,当时事业正是如日中天的“邵万生”海产品对这些不入流的海货根本不太在意。

在陈苗龙的强烈恳求下,陈建华终于决定去看看陈苗龙的货,就这一眼,陈苗龙兄弟们的此次上海之行也达到了目的。

从专业渔民转变到“邵万生”的供应商后,陈苗龙兄弟六个之间分工自然也就有了变化,有人专门管运输,有人专门管滩涂组织捕捞,有人专门管质量检验,而陈苗龙就驻扎上海,负责和“邵万生”等厂家联络。

风波与等待

“陆龙兄弟”的事业开始一步一步走上正轨,然而,这种幸福的经营只维持到1986年。

那年,上海爆发甲肝疫情,海产品全部禁售,这给陈苗龙兄弟们当头一棒。

无奈之下,陈苗龙停掉了上海的所有生意,全部移到了宁波。创业的第一个高潮就这样戛然而止。

当时手头已经有一部分资金的陈苗龙兄弟,并没有分家单干各自想干的行业,一直坚持着等待时机,继续走一起创业的道路。这一等就是三年。

1989年底,宁波有很多店面对外出租。陈苗龙兄弟们觉得不能再放过这个机会,就租了新江桥边人民路6号40平方米的门面,字号“兄弟泥螺”,前店后厂。

1992年上海水产品市场恢复,陈苗龙兄弟六人又重新进入上海市场,常年向上海和全国土产集团供货。

经过七八年的迷茫和摸索,1994年,陈苗龙终于找到了企业良性发展的方向,把重心放到海产品加工和销售上,并拿到宁波市特种许可证,成为首批特种食品许可企业。

这个时候,陆龙开始注重宣传和广告,创建品牌,“兄弟泥螺”、“陆龙兄弟”走进宁波千家万户,“陆龙海产礼包”成为宁波的一个文化现象。

生财有“道”

陆龙品牌的风光无限并没有模糊陈苗龙的视线,他始终坚信,有一个商机叫做道德,只有有了好的品德,商机才会主动在眼前出现。

《大学》中所讲“生财有大道”,“道善则得之”。这个“道”就是市场规律,其核心是道德规范。

30年市场风雨的实践和社会变革的锤炼,铸就了“陆龙兄弟”诚信至上的企业文化。把诚信渗透并凝结于企业精神文化的理念之中,成为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员工的自觉行动。

就这样,经过多年奋斗,“陆龙”兄弟身份由渔民、商贩变成企业家、股东。然而,最大的变化不是身份上的,是兄弟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由最早很单纯的改善生活,转化为实现事业和人生价值的努力。

成功源自兄弟齐心

陆龙兄弟的创业过程和千万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旅程如出一辙,就是在困苦中磨砺、在发展中坚守、在绝望中摸索、在机遇前把握。

不过,有一种管理模式是其他企业所没有的,就是兄弟六人共同管理、共同进退,不像一些家族企业因为利益纠纷最终分道扬镳。

30年来,“陆龙六兄弟”几乎从没红过脸,始终保持着创业初期的工作激情与和谐关系,这一直在宁波传为佳话。

不过,企业还是采用股东制,兄弟六人占据同等份额的股份。尽管该企业年销售额早已逾亿元,但他们坚持从不分红,将企业盈利所得用于扩大经营,而兄弟6人只拿每月的基础工资,从当初的五六百元到现在的六千元,没有人对此提出过任何抱怨。

已经身为成功的企业家的陆龙兄弟们,时至今日也没有买私人轿车,兄弟几人和企业高层负责人平日拼用两辆公司的小车。

生活习惯方面,六兄弟几乎常年都是每天晚上9点半就寝,清晨5点起即投入工作,陈苗龙笑称这是他们创业时养成的作息习惯。

“陆龙兄弟”以“兄弟合心”为核心的家族化管理结构,成为很多创业者争相模仿的一种模式,可是事业还没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兄弟们之间就已经四分五裂了。

陈龙苗说:“兄弟合心,重在‘心’上,当兄弟把名利都看淡的时候,‘心’就算是成功一半了,当兄弟之间相互理解和体谅的时候,‘心’就算合并了,最重要的是团结,团结看似容易做起来难。”

接下来的陈苗龙六兄弟正在用自己独特的家族化管理结构,来打造一个百年海产品牌,希望做出中国的“百年陆龙”。

上一篇:抓紧你的成长机会 下一篇:2008奥运之年理财如何取舍